


這麼大的開銷,到了今年,情況卻發生變化。消費降級的風也吹到了順義媽媽的身上。
我們的專欄作者、順義媽媽鄧依夏告訴我們:
“又摳又豪”的順義媽媽究竟怎麼了?我們來看看專欄作者鄧依夏的故事。
👆👆LULU媽在小區群裡發了這條詢問。
這個300多人的小區業主群每天都很活躍,家長裡短、買菜雞娃無所不包,但這個問題扔下去如石沉大海,無人應答。

HY小學是LULU媽所在小區的的片區對口小學,開車不會超過五分鐘,但是他們小區卻不從曾聽說有誰家孩子在這裡上學。
均價3000萬的別墅小區啊,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中的意外”,真沒有哪個業主會讓小孩在最普通公立HY小學上學。除了少部分人搬家去北京城裡上重點公立,否則大家都會選擇小區附近的各個國際學校,因為這裡是北京國際教育氛圍最濃的——順義後沙峪。


3000萬的別墅區沒人上“菜小”
VS 消費降級的順義媽“潤”去上海
-
一年20來萬的學費,外教帶班也就那麼回事。
-
雖然孩子小學三年級AR測試已經有4.8,聽說讀寫都很流暢,可是那是她幼兒園起從週末到寒暑假砸下了無數的時間和金錢,“自雞”出來的成果啊。她認為跟學校的英語教學扯不上五毛錢的關係,班裡英語很好的那幾個娃全部都是媽媽們課外“自雞”出來的,而完全課外不搞英語的同學不少連自主閱讀“初章書”的能力都馬馬虎虎。
-
除了英語,小學主要學的語文、數學那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的內容來。
——這樣看來,還有什麼上國際化學校的必要?更何況家裡有三娃,都在國際校,每年光純學費開支就超過60萬。這年頭,順義家庭的錢也很不好掙了。
轉!必須轉!想想就鬧心,哪怕在家門口公立上也不能再當這個冤大頭。

然而,家門口的公立雖“菜”卻學位全滿,畢竟順義除了高階別墅區多之外,附近城中村和“老破小”居民也不少,從20來萬的國際校想轉到對口公立菜小那還得費一番人情功夫。
確定轉學前,她在小區群裡打探學校情況,結果鄰居沒人能給她經驗。
消費降級的風吹到順義,像LULU媽這樣打算的別墅區順義媽媽其實不止她一個。住在隔壁小區的Bella媽媽早就付出行動了:
Bella幼升小那年正值口罩高峰,公司業績慘淡,出國上學不亞於去當戰地記者。於是Bella就從一年18萬多的國際幼兒園畢業升到了LULU媽打算去的菜小,直到三年級結束。
當LULU媽後悔當了三年冤大頭的時候,Bella媽媽也悔的想抽自己——
-
公立校是“真減負”,下午三點放學,老師不會多講一個字;
-
回家絕對沒有作業,沒有期末考試;
-
整個班級家長絕大多數是附近村民和回遷居民,幾乎沒人“雞娃”,學習氛圍拉跨;
-
更要命的是,菜小老師依然是幾十年前傳統的暴躁打壓式教育,小孩稍有違規,就被大聲訓斥拎出座位。
轉!必須轉!順義媽媽就是消費降級也不差這個學費錢。

最終Bella狂補三個月通過了國際校的入學考試。進入國際校以後,Bella除了英語跟不上之外,語文數學竟然也有差距,三年公立校“減負”讓Bella媽媽放鬆了學習的警惕。
LULU媽終究沒敢把孩子轉到公立菜小。當Bella和LULU成為校友,兩位順義媽媽碰面交流的核心主題就是:
作為北京土著,她們在核心城區都有房產,回城上公立和在順義上公立操作難度沒差多少。可是她們捨不得順義的環境,這裡潮白、溫榆河蜿蜒,巨大的森林公園環繞,從山姆超市到三甲醫院到各色brunch小店天寬地闊還應有盡有,小孩隨便踢個足球也是清一色的外教,宜居的不像北京。
雖然當初是為了小孩上學把戶口轉來順義,可如今為了省錢上個公立就捨棄這裡400平別墅回去住樓房,那還是算了吧!在順義繼續國際路走著,日子也不是不能過。

實在無法忍受國際學校學費又沒有北京戶口的順義媽媽,有人打算“消費降級”去上海。是的,你沒看錯!生活成本高昂的魔都,居然成了一些順義媽媽“消費降級”的目的地。
北京歷來國際學校學費遙遙領先其他一線城市,根據“爸爸真棒”統計,2023年度北京學費超過上海,G12的民辦雙語學校哪怕在小學階段,很多也都超過了20萬。
👇滑動看學費詳情👇

每年國際學校各地區學費統計的文章一出來,都狠狠的紮在順義媽媽心上,召喚著她們中的一些人搬家去上海。
莎莎媽媽就是那麼幹的,先在每年學費25萬的順義學校上著小學,一邊積極聯絡面試上海國際校辦理各種手續。
去年疫情一結束,她就頭也不回地搬去了上海,給莎莎入讀了一家頗有名氣的體制外國際化學校,學費只要“區區”15萬,還不是一次繳一學年,而是分學期繳納。

對於順義媽媽來說了,上海這學費簡直是——離了個大譜!
更讓人樂瘋的是,上海租房中介費居然也比北京低一大截,居然還是房東和租戶共同繳納。而且上海那麼“小”,看起來跟北京租房價格差不多,實際上要實惠太多,每年省下來的學費差不多夠租房了。
有人在順義媽媽群抑制不住這種“潤”到上海的喜悅:
我們銜接班轉到上海了,國際園每個月只要9000塊,每個月啊!上海幼兒園按月繳費!哈哈哈哈哈哈!”
幼兒園而已,只要每月9000塊,聽聽,這說的哪像人話?然而每一個走國際路線的北京媽媽,都能理解這種如同大馬路上撿到百元大鈔的狂喜。
不“潤”到上海,其他江浙滬國際校甚至海南的國際校也都是順義媽媽實施“消費降級”的目的地。


20萬+夏令營是標配
VS 今年有家底也不敢“造”了
海外夏校、夏令營一直都是順義娃的標配,今年卻發生變化。
去年暑假,三年級的小豆一放假就跟父母飛往美國度假+夏令營。那是委託洛杉磯當地朋友報的一傢俬立小學的主題夏令營,基本都是當地家庭的孩子,沒有國內合作過來的遊學營。
儘管如此,小豆還是非常開心在夏令營的第一天就結識了同樣來自北京的小朋友,並用“小天才”加了好友。
兩個北京娃形影不離一起在美國小學度過了快樂的兩週夏令營時光,兩娃媽媽見面一聊,“毫不意外”的發現大家還真的都住順義,兩娃學校相距不過3公里。
這飛越大半個地球得來的“緣分”都不能算是“巧合”,這年頭美籤難辦,美元和機票都暴漲,還能一放假就飛來美國度假和夏令營的,除了順義媽媽其他可能性也不是太多了。
連交通帶住宿旅遊學習,小一個月的安排花掉20萬,跟過去相比下已經算是“勤儉節約”了,但今年的順義媽媽即便家底還在,也不敢這麼“造”了。

如果抱著讓小孩暑假學學英語的目的,那20萬是真的打水漂了——實踐已經證明,假期留守北京讓中教+外教集訓英語,效果比去美國夏令營好太多也便宜太多了。前兩年陪讀去美國的順義媽媽隔著大洋在群裡吐槽:
美國這邊的孩子要是躺平不抓緊也就口語還強點,那讀寫能力是真不如北京娃啊!”
等到2024年這個暑假,大家互相詢問行程,美國、英國倒是依舊熱門說走就走,每個班裡每個寒暑假絕對不少出國的人。只是願意砸錢以英美夏令營為主的人似乎少了很多很多,帶著小孩四處旅旅遊而已,給遊學中介送錢那大可不必。
其實比美國更貴的是寒假的三亞。恢復出國之前那個寒假,如果你到三亞去可能會懷疑是不是全順義國際校的孩子都來了?
一班20多個孩子,寒假能有半個班集體出現在三亞一點不稀奇,剩下還有一小半在雲南大理。20萬一家人在美國過一個月絕對夠了,可是在寒假的三亞要住酒店的話大概不夠。
現在,依然昂貴的三亞在順義媽媽中急速失寵,寧願省點買便宜的轉機經濟艙去美國,也不會還想去三亞。


順義媽媽的另一面:
98塊的校服也要買平替
在順義媽媽群裡最受歡迎的資訊除了學習資源外就是各類轉二手,尤其是校服二手。七八成新的校服轉讓訊息發出去,不出五秒就有人拿下。
搶不到二手校服,順義媽媽們還擅長找“平替”。尤其是最常見的藏青、卡其校服褲,又沒任何學校標識,那必須淘個“平替”!
雖說原版校服倒也不很貴,98塊、不到一百塊一條褲子、一件T恤,但是“平替”只要45塊,動動手指而已誰也不能跟錢過不去。放學的時候,孩子們穿的校服運動褲顏色深淺、版型都略有不同,幾乎難見原版。
在北京最貴的國際學校,你能經常看到賓利、勞斯萊斯,但看不到一個穿名牌的孩子。有年入五千萬的順義媽媽,小孩的衣服都是“天貓旗艦店一件58、100打八折”,鞋子那穿“晉江大牌”就好。
有些頭腦靈活又“會過”的順義媽媽,會把曾經買過的校服原版T恤上的logo剪下來,再請家裡阿姨縫到PDD買的“平替”上,天衣無縫原版重現。

△PDD上隨手搜尋的店鋪,甚至可以按照具體學校名搜尋
順義的國際校小孩對英文書閱讀需求量巨大,從輔導班要上的教材“Reach”“RE”“GW”到紐伯瑞大獎小說,原版書新書現在越來越不受歡迎了。600塊一節一對一的外教課可以報,但是機構推銷買500一本的配套教材那堅決不能要。扭頭出門群裡求二手,實在沒有總能找到“祖國版”平替。
這樣精打細算的順義媽媽可能自己轉起二手來卻相當豪放,品質上佳的八九成小孩衣服價格低的驚人,米高的輪滑鞋送、滑板車送,跑步機能自己來拉就送送送。轉二手斷舍離,缺的也不是那仨瓜倆棗,而是整理自己的空間和心情。

△海鮮市場上的各種英文閱讀材料
課外班的價格,那種幾萬幾萬的大課包,在順義媽媽這裡也越來越沒市場,超過一萬大家都要在心裡拉響警報。
最流行的上課方式是媽媽們相約攢課,直接找到各門輔導優秀老師,要麼在自己公司、要麼乾脆租個場地大家孩子一起上課,按月繳費。
而且幾百塊的教師費用她們也能找“平替”,學科類的如英語、數學抓緊培養小孩的自學能力,讓他們自己上免費的“可汗學院”,或者花點錢上馬斯克的Astra Noval School等。
實在需要真人線下的上的課,500塊錢上1小時足球未免太貴,但是在順義媽媽這裡總能發掘出來非常優秀的教練只要150。大眾運動,小孩子的啟蒙真的有必要用國外教練嗎?


順義媽媽
買二手“祖國版”英文書,給小孩穿48塊的“校服高仿”天貓平替(優衣庫不打折就太貴),用免費英文平臺自學,花20萬去美國過暑假——這一系列操作都有可能出現在同一個順義媽媽身上。該省省該花花,順義媽媽的家底也是賣力掙來的,沒有幾個富N代。
作為順義國際校的媽媽,如果你從頭到腳都是打折的優衣庫,背不要錢的帆布袋,從不參加媽媽們的聚會,也不帶娃出國度假,接娃騎電驢——那你放心好了,沒有會鄙視你,大家都沒那個閒心。
跟海淀媽媽一樣,小孩教育得好,才是唯一能引起別人側目的點。
傳說中順義是北京“國際雞娃”的典範,但其實順義的教育有著別樣的“鬆弛”。

順義國際校家庭絕大多數來自體制外的各行各業,有在海外求學或生活的經歷,順義媽媽這個群體的價值觀極其多元教育理念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苦心孤詣推子爬藤,也有人忍受不了一點“灌輸”的課堂和課後作業,必須給小孩轉到創新學校去,有人請假帶小孩出去玩,有人週末什麼班都不給小孩報,有人在世界各地潛水自己去野卻從不輔導小孩作業,甚至有人支援孩子“偏科”,那都是順義媽媽、都大有人在。
傳說中的順義媽媽一擲千金豪氣干雲,為把孩子推到“國際高度”不惜一切代價。實際上她們可以“又摳又豪”,教育也可以“從心所欲”,那還真不是因為有錢任性,而是見了一些多樣的世面帶來自己的核心穩定——凡我認同的,我付出,我承受,其他的愛誰誰。
錢難掙了,那就該摳的摳點,至於公立還是國際,在北京哪條路都能教育好孩子,倒也不怕。再說了,畢竟還有上海、江浙滬、海南可以去,實在不行泰國、馬來西亞當跳板也不是完全不能考慮。

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小助手
👇限時領取講座回放👇
聽三位北京牛娃講北京學校的“叢林法則”
並加入
今年的北京擇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