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現“末日消費”,華社民眾“省”字當頭

紐約市的華社民眾還沒有過完年,就聽到一個壞訊息,聯合愛迪生公司又要提高電費和瓦斯費的收費標準。
2026年1月1日起,普通居民的電費或將上漲11%以上,而瓦斯費可能會上漲13%以上。鑑於聯合愛迪生在紐約市擁有340萬客戶和110萬瓦斯使用者,其決定幾乎是普遍性的。
2023年,紐約州政府批准了聯合愛迪生的電價在三年內漲12%,2026年又要漲11%。
雖然電費和瓦斯費漲價還必須經過廣泛的公共審議,但漲價幾乎可以板上釘釘,只是漲幅大小的問題。
日常開支費用上漲
美國勞工部日前釋出的資料顯示,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為2023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核心CPI同比上漲3.3%,高於央行設定的2%目標。近期,美國汽油、房屋(包括租金)和雜貨的價格也有所上漲。
日常開支費用上漲,如何開源節流,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將是普通家庭面對的共同問題。
資料圖“黑色星期五”購物日,美國商場人頭攢動。(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消費“省”字當頭
通貨膨脹陰影下,部分華人不僅減少外出就餐次數,即便去餐廳吃飯,也是“省”字當頭。
一家華人餐廳的業者劉蘇珊(Susan,音譯)表示,他們餐廳的茶水5美元一壺,以往客人不太會在意茶水錢,最近一段時間,她發現一些客人不點茶水,直接說要一壺熱水,因為熱水是免費的。
她在上菜時發現,客人點的是熱水,喝的卻是茶水,猜想是客人把自家帶的茶葉放入壺中。遇到這類事情,他們也睜一眼閉一眼。
劉蘇珊表示,通貨膨脹嚴重,很多客人變得很節省。有客人點一壺茶,吃完飯後,不僅剩菜剩飯打包,還會要求打包茶水。因為餐廳沒有外帶飲料杯,就只能把茶水放在裝湯的容器讓客人打包走。
以往大家印象中的年輕客人出手比較大方,小費給得多;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晚8時左右來吃飯,按人數點相應菜的分量,吃完飯後小費只是湊個整,比如吃飯85元,加小費給90元,不是常識裡的晚餐給15%以上標準。 
資料圖:美國迎來“黑色星期五”購物日,紐約梅西百貨總店門前人流如織。(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居民現“末日消費”
通脹陰影下,不少民眾提前囤貨。一項報告顯示,面對潛在價格上漲和經濟不確定性,有五分之一美國人表示,他們購買的商品比平時多。
他們將自己最近的購物行為稱為“末日消費”(doom spending),指的是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或焦慮,而進行過度或衝動性購買的行為;這類行為通常是在擔憂經濟不穩定、地緣政治緊張或面對迫在眉睫的金融問題時引發。
零食行業遇成本挑戰
一些消耗品的價格面臨持續上漲,此前,奧利奧(Oreo)製造商億滋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和巧克力製造商好時公司(Hershey)的主管暗示,隨著可可豆價格持續上漲,將會繼續調漲商品售價。
資料圖:瑞士一家麵包店製作復活節巧克力。
億滋國際執行長戴普特(Dirk Van de Put)2月18日在紐約消費者分析師集團研討會表示,在“大幅漲價”之際,正密切關注需求水平,“消費者必須習慣巧克力價格比以往貴30%、40%或50%”。他也說,儘管產品價格上漲,預期銷售量將維持住。
好時財務長沃斯庫(Steve Voskuil)同日也說:“我們已經、也正在採取積極行動,管理我們所處的大宗商品環境”。  

資料來源:美國世界日報、新浪財經等
責編:馬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