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願你幸福平安

“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語言;緊緊地握住你的手,這溫暖依舊未改變。我們同歡樂,我們同忍受,我們懷著同樣的期待;我們同風雨,我們共追求,我們珍存同一樣的愛。無論你我可曾相識,無論在眼前在天邊,真心地為你祝願,祝願你幸福平安。
這首《讓世界充滿愛》是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獻禮歌曲,轉眼這首歌曲已經傳唱了四十年。讓世界充滿愛,不僅是中國人的呼喚,更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喚。
然而,四十年來,陰陽的交替,是非的紛爭,善惡的較量,利弊的權衡,似乎從未停歇,愛的呼喚聲似乎越來越低緩,2020年以後的世界也愈發不平靜:
哭聲、鬧聲、炮火聲,聲聲入耳;
急事、煩事、無奈事,事事糟心。
我們的愛去了哪裡?我們的善又在何方?慈善的光芒是否依舊閃耀?幸福的日子,似乎漸行漸遠。

何謂愛?

“愛”,這是“愛”的繁體字。字以載道,“愛”字中蘊含的是一顆溫暖的心。人類為何需要“愛”?因為人類逃不掉人間四苦:生、老、病、死。生是無明之苦,老是無奈之苦,病是椎心之苦,死是遊離之苦。
細想之下,快樂竟成了一種奢侈。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僅在於靈魂的深度、生命能量的高低、詩性和藝術性的多寡,更在於愛的能力。愛是連線人心的紐帶,也是生命意義的源泉。
“愛”字常讓人聯想到中國人的生命倫常——“男歡女愛”。在男女之情中,男子追求的是“歡”。
“歡”字從欠,搗鼓的是“精氣神”;女子渴望的是“愛”,“愛”是有心的,隨著歲月流逝,心漸漸破碎,最終消失無蹤。
“男歡女愛”最怕的是氣散心亡,最終“愛”變成了“友”。什麼是“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真友,“有朋自遠方來”是真樂。
無論是“真友”“真樂”,還是“真苦”“真痛”,這一切,皆源於愛。
困住男人的往往是愛,因為太執著於情;困住女人的往往是情,因為太執著於愛。過去的愛是必需品,現在的愛是奢侈品;過去的男人自強不息,現在的女人自強不息;過去是志在必得,現在是欲求不得。
愛、慾、情,其實對應就是“身心靈”。這三個字意味深長:一個心在中間,一個心在下面,一個心在旁邊。
愛是溫暖的,慾是奪命的,情是多變的。心的位置,決定了人生的方向。西方人的情人節在二月,中國人的情人節在七月,皆順應四季的輪轉。
人的一生,70%的困擾來自情,30%來自事。現代人的問題,大多由“情”而起,因“慾”而不得。
倉央嘉措曾用二十個“不”字道盡了男女之情的複雜:
不相見,不相戀;不相知,不相思;
不相伴,不相欠;不相惜,不相憶;
不相愛,不相棄;不相對,不相會;
不相誤,不相負;不相許,不相緒;
不相依,不相偎;不相遇,不相聚。

何謂善?

《說文解字》曰:“善,吉也。從言,從羊。”言為言語,羊為吉祥的象徵。“吉”字上為“士”,屬陽;下為“口”,屬陰,“陰陽和合”之意。
《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善源於真,美源於善。我們把好的典籍稱為“善本”,將好的心靈稱為“善良”,皆有其蘊含吉祥之意。
“愛”和“善”的陰陽意向值得深思。“愛”為陰,五行屬土,上下結構;“善”為陽,五行屬金,亦為上下結構。二者結合,構成“坤上乾下”的“泰卦”,象徵著草木旺盛、生生不息。土生金,金生水,又有形成“兌卦”的意象。《兌象》曰:“亨,利貞。”兩水,溝通交流之象,左右相和,上下相和,寓意著溝通交流、歡悅亨通。
何謂慈善?從字義看,“慈善”是“心口合一”的行為。儒家的慈愛,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慈柔,皆是對“慈”的表達。善既是物質的饋贈,也是精神的傳遞。
“慈善”的卦象同樣意味深長。“慈”,五行屬金,金生水,上下結構;善,五行屬金,金生水,上下結構。
“慈”為生(滋養),為慈母的生養,為坤卦;善為陽,為天,為金,為玉,為乾卦。“地天合”為泰卦。“慈”“善”五行皆屬金,金生水,又呈現出“兌卦”的意象,既有地天和合之象,又有亨通吉祥之意。
“泰卦”有著這樣的特徵:地氣下降在上(外卦,他人),天氣上升在下(內卦,自己),上下交合,陰陽氣通為“泰”。“泰”為通,上下通達,內外安泰。三陽開泰,應時而變,永珍更新,這是道家修行的高階境界。
“慈”和“善”的“和合”是“泰卦”的內涵。“泰卦”卦辭曰:“小往大來,吉亨。”
小,即為坤卦之陰;大,即為乾卦之陽。
坤在外卦,故謂“小往”,“小往”是區域性的投入;乾在內卦,故謂“大來”,是全域性性、無形的、內在的(內卦)收益,不僅是捐獻者的,也是整個社會的,蘊含著天命和使命的因素。
外卦是外在的,代表物質性的活動;內卦是內在的,代表是精神性的境界。坤的氣息往下,乾的氣息朝上,彼此交通,生生不息。
“小往大來”是“慈善”的本質:以有限、有價的物質(資金)投入,獲得無限、無價的精神(內心)享受(功德和造化)。許多功名成就之人,如包玉剛、李嘉誠、邵逸夫,皆以慈善為生命追求,因為他們深知“小往大來”的智慧。
“泰”,天地交,萬物通;上下交,其志同。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慈善事業,就是“君子道長”的事業。“內君子而外小人”,表示“慈善”既有內在的修養和德性,也有外在實物實際的考慮。
《周禮·地官》記載,周王設立地官司徒,以“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安富”六項措施教化國民。這與現代慈善事業一脈相承。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慈善的基本原則。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也曾說:“錢的反噬力非常大,一個人沒有很高的德行和智慧,很難扛得住。一般人,當他的財富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無視規則、禮儀,無視底線、人格、道德,他們會把這些全部賣給錢。錢很有魔力,有時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我們為了它四處奔波,背井離鄉,染上了滄桑,壓彎了脊樑,鬢滿白霜,讓人愁斷腸。”所以說,財富與慈善,是人性與智慧的試金石。

何謂幸福?

《說文解字》曰:“幸:吉而免兇也;福:佑也。”即“祈望得福”之意。幸福,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平和、舒暢的精神狀態。幸福不是來自對比,而是來自有著高度認知的覺知,是長期的精神富足狀態。
“幸福”的卦象為兌卦,象徵溝通與喜悅。“幸”,五行屬水,上下結構;福,五行屬水,左右結構。兩水溝通交流之象,左右相和,上下相和。
《彖辭》曰:“兌,說也,即悅。”兌卦是說與人溝通,心情愉快,氛圍和睦。兌卦是《易經》中唯一談論喜悅的卦,歡欣喜悅,團結一致,朋友相助。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上下相助,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
孔子的幸福來自“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孔子的幸福感三個字——“說”“樂”“君子”。
這是有層次的,說了能兌現的話很喜悅,這是一種層次;和朋友在一起增長知識增長智慧很快樂,這是另一種層次;隨著歲月的流逝,自己的智慧的增長,別人不理解,但也不會懊惱,因為自己有君子志向,這是更高的層次。
達·芬奇曾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一個人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沒有資格流淚,也許只有當被自己的努力感動得淚流滿面時,那才是生命的幸福時刻。
幸福很簡單,人心很複雜,當複雜遇到簡單的時候,簡單也就沒有了。《尚書》雲:“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道心簡單,人心複雜。當複雜的人心遇見了簡單的道心,幸福便漸行漸遠。
現代人常常陷入矛盾:既想成為馬雲,又嚮往星雲大師的平和;既自視清高,又隨波逐流;既嫌棄雞湯,又從中尋找慰藉。許多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
人生最大的缺憾,是和別人比較,與人比較是使自己內心不自在的主要原因。中國人思維中的類比思維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總是覺得別人的人生就很美好,看看自己的人生覺得是一團糟。人最難得的是認清自己,停止和別人比較,保持自己的人生節奏,不斷地為生命增值。
楊絳說:“無論人生處在哪一層階梯,樓上有人俯視你,樓下有人仰視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律,只有平視,才看得見真正的自己。”幸福源於知足,源於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林語堂眼中的幸福是:“睡在自家床上,吃父母做的飯菜,聽愛人講情話,跟孩子做遊戲。”幸福沒有統一標準,知足便是美好。
愛、善、慈善與幸福,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愛是心靈的溫暖,善是行為的吉祥,慈善是心與物的交融,幸福是內心的知足與平和。
願我們在這紛繁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愛與善,踐行慈善,擁抱幸福。
 /// END /// 
No.6218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知止齋主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