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澳,一位開發商提出了應對住房危機的新思路:將中國工廠預製的模組化住宅整體運抵本地組裝。
這類中國產的“預製”住宅不僅建設速度驚人,價格也相對親民。
一套兩房兩衛的完整住宅售價不到30萬澳元(不含土地),其中包含所有傢俱、電器、空調和管線安裝。

這背後的推手是開發商Neville Roberts。
他表示,這些模組化住宅全部在中國的大型工廠內預製完成,自己現在每月能實現100套的供應目標,並計劃擴產至每月1000套。

之所以能實現這種效率,正是因為依靠了中國強大的建築工業能力。
Roberts介紹說,這些住宅完全符合澳洲建築規範,交付時已安裝好廚房家電、地板、燈具、衛浴、隔熱材料等所有內裝。
他形容:“你能想到的東西,這房子裡都有。”
所有部件在抵達南澳之前就已完成預裝,當地只需像“拼樂高”一樣組裝,再裝上屋頂即可。
買家還可以根據預算進行“加配”,選擇更高階的石材廚房檯面、陶瓷衛浴等豪華選項。

Roberts坦言,儘管仍有人對“模組化住宅”心存顧慮,擔心它們不夠堅固或檔次低,但現代技術早已顛覆傳統認知。
他舉例說,公司使用的結構可為混凝土、鋼結構,或是經過改造的集裝箱。
他也坦白:“‘集裝箱’這個詞一聽就讓人怕,但只要你有邏輯常識,就會明白它其實可能是地球上最堅固的建築材料之一。”

對於有些人對“中國產”的偏見,Roberts表示,中國製造不應被汙名化。
他說:“我們早就失去了本地製造的能力。你看看你身上的衣服、開的車、用的電腦,全都是中國製造。”
他還提到,中國的工廠規模令人難以想象,有的廠房長達1公里,甚至有自己的港口和裝船系統。
“你說要在澳洲本地建,那你先告訴我澳洲到底還製造什麼?”

不過,要把這些房子運進澳洲可不是輕鬆的事。
他坦言,自己在中國打拼了27年才摸清這一套流程:
如何把80到100平方米的房子裝進集裝箱,透過國際港口、運上船,漂洋過海1.6萬公里,最終抵達澳洲時還得“看起來像凱悅酒店一樣”。
更別說還有澳洲邊境檢疫,幾乎每一寸材料都要被檢測。

今年6月,南澳政府也宣佈推出一項試點招標計劃,將採購120套預製成品房,部署於南澳各地,包括偏遠地區。
這些房屋會在工廠預製完成,再運至本地組裝。

試點階段將從三家建築商各採購兩套,先在阿德萊德展示,供相關政府部門、地方議會、投資者及規劃人員參觀評估,最終將房屋搬遷至偏遠地區,作為“關鍵行業工作者住宅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的模組化建築技術早已進入高階階段,甚至可在數小時內透過預製整層結構並現場吊裝,完成高達十層的建築施工。
這一切都在昭示:模組化、工業化、跨國協作,也許正在成為破解澳洲住房難題的現實答案。
來源:The Advertiser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