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可維修性標籤從6月20日起生效手機必須貼上是否容易維修和耐用性評級

#科技資訊 歐盟新版能效標籤將在 6 月 20 日正式生效,要求 OEM 評估並在標籤中貼上裝置耐用性、可維修等級、電池迴圈次數、防水等級等。只有滿足歐盟新版生態設計要求的裝置才能在歐盟銷售,例如 800 次充電迴圈後電池容量仍然有 80%、產品原始碼釋出後六個月內 OEM 必須提供系統更新。檢視全文:https://ourl.co/108877
2023 年歐盟透過維修權相關法案 ((EU) 2023/1669 和 (EU) 2023/1670),該法案強制要求電子產品標註可維修等級和耐用性 (使用壽命),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可以透過可維修等級標籤快速理解該產品是否容易維修以及潛在的使用壽命。
透過這種新標籤歐盟希望使用者能夠選擇那些使用壽命更長並且更容易維修的裝置,如果大多數使用者都選擇此類裝置,則會倒逼製造商提高裝置的可維修性等級和壽命,否則將在市場競爭中落後於對手。
最終法案會促成大多數電子產品都更容易維修以及壽命更長,這樣就可以減少電子廢棄物 — 這與歐盟此前強制蘋果必須採用 USB-C 介面是類似的,都是儘可能減少電子廢棄物和降低對環境的壓力。
現在歐盟的可維修等級標籤將在 2025 年 6 月 20 日正式生效,也就是從這天開始所有上市銷售的裝置都必須貼上可維修等級標籤,這種標籤合併到電器的能耗標籤中,當然只需要貼到外包裝盒上不需要直接貼在裝置上。
可維修性標籤分為 A~E,其中 A 代表產品可維修性最高、E 代表產品可維修性最低,例如某些製造商的平板電腦喜歡瘋狂灌膠導致幾乎沒有可維修性,這類裝置的評級應該就是 D 和 E 等靠後的評級。
標籤還會顯示產品的電池續航時間,例如某個產品的電池平均續航時間是 15 小時 35 分鐘,歐盟也要求 OEM 提供電池迴圈次數和防水等級等,這些資訊應該可以幫助使用者更輕鬆的理解產品情況。

下面是歐盟能效等級標籤新版示意:
1. 能效等級:A 代表最節能、G 代表最不節能,幫助消費者快速瞭解裝置的能效表現。
3. 續航時間:OEM 需要給出裝置的平均續航時間,這裡是電池效能 100% 的情況下。
4. 耐用評級:分為 A~E,其中 A 代表耐用性最好、E 代表耐用性最差。
6. 可維修性:分為 A~E,其中 A 代表最容易維修、E 代表最不容易維修。
5. 充電週期:XY00x 代表電池可以進行多少次充電迴圈,次數越低代表電池耐用性越差
7. 防水等級:IP68 等代表較好的防水等級,如果是 IPX0 則代表對水沒有防護
新版能效標籤涵蓋哪些產品:
大多數常見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在新版能效標籤的覆蓋範圍內,但也有些例外,配備可捲曲顯示屏的智慧手機除外,不過目前市場上也沒有可捲曲螢幕的智慧手機 (摺疊屏不算作可捲曲螢幕)。
除了標籤外歐盟其實還要求硬體必須符合新的生態設計要求才能在歐盟範圍內銷售 (包括配件),還要求電池在 800 次充電迴圈後仍然能提供 80% 的容量、OEM 必須在產品原始碼釋出後的六個月內提供系統更新 (這主要適用於安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