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承東又開始反省自我了。
在7月8日的享界使用者星享之夜上,他反省了前陣子開車時低頭看手機的錯誤行為,稱自己乖乖去公安局“自首”了。

另外,他又意有所指地重點反省起了自己“不會營銷”。
他舉的例子是對“防曬功能”的宣傳。
“因為我餘承東營銷水平比較差,嘴也比較笨,我們的車子防曬能力這麼強居然大家都不知道。就連家屬都問我車子是不是不防曬,我聽完一頭大汗,跟有的車企相比,我們理工男的營銷水平確實差距很大,這一點應該要改進。”

對防曬宣傳的疏忽,讓餘承東從“遙遙領先”變成了嘴笨不會營銷。
相比之下,公認營銷能力強的雷軍,則在演講裡說過:“我也很納悶,140年的汽車工業,真的沒想到(防曬)這麼重要的產品點,大家沒意識到。”

一個防曬,如今竟然也成了車企的競爭焦點之一——特別是新能源車企。

30萬的車,被陽光曬壞
防曬為何值得雷軍和餘承東先後強調?在夏天,大多數人對這答案應該都心裡有數。
最近多地連續高溫,許多人的車遭大罪了。
症狀輕點的,只是車載內飾遭殃。辛苦搶到手的Labubu化了、能保佑事業愛情的水晶裂了、精緻車主的香薰炸了……

難怪有人呼籲:“希望雷總開發個車規級Labubu。”
除此之外,車主放置在車內的手機支架、行車記錄儀等,會比汽車內飾更容易“曬化”。有汽車媒體人發文稱“用了8年的記錄儀支架,曬彎了,就說今年得多熱”。在社交平臺上,也有多位網友表示,自己的行車記錄儀或ETC裝置被曬壞了。

症狀嚴重的,也是各有各讓人頭疼的地方。
在光、熱、水汽的作用下,汽車內飾所使用的各種高分子材料都會老化,可能會變色褪色、失去光澤、強度降低。
深圳某個測試機構就出過一份老化報告,說只需要500 個小時的紫外線燈照射,內飾的皮質就會出現明顯的發硬、褪色,從新增劑、染料和合成助劑裡揮發出來的揮發性有機物濃度也會升高。
這也是為啥每次車子曬完以後,車裡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連小米SU7也沒能擋住烈日炙烤。由於在設計的時候沒有留好受熱膨脹的空間,有的SU7因為暴曬導致大燈周圍的覆蓋件變形。

比起被暴曬的車,烈日下更遭罪的是坐新能源車的人。
一塊天幕玻璃,現在幾乎是新能源車的標配。一方面,看起來浪漫酷炫,白天看藍天白雲,夜裡看皓月星辰;另一方面,電動車的電池包平鋪在底盤,使車內垂直空間變矮,全景天窗還可以改善壓抑感。
但只有當夏天來臨,選擇天幕玻璃的人才知道浪漫的代價。
一坐進車裡,就能開始“燙頭”。當空調開啟,又能體會到“頭在赤道,腿在北極”的割裂感。
無奈之下,各路車主只能各顯神通進行消暑防曬。
有的用瓶裝水澆車降溫;

有的防曬方式響應新能源汽車的環保裡面,十分綠色;

有的頭戴草帽,手拿蒲扇,屁股下面還坐著竹編的涼蓆坐墊兒。

甚至還有網友自稱:因防曬裝備太過齊全,被路口監控判定沒系安全帶。

總之,自己選的天幕,打著傘也要撐下去。

車主苦高溫久矣。
有痛點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防曬自然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賣點。
根據官方資訊:特斯拉的全景天幕可以隔絕近98%的紫外線和81%的熱量進入車內;蔚來的全景天幕可以阻擋83%的熱量和99.9%以上的紫外線;大眾的全景天幕可以隔絕99.9%的紫外線。
但防止紫外線入侵只能起到防曬的效果,讓皮膚不被曬傷,紅外線才是熱量產生的主要原因。
所以致力於對標特斯拉的小米汽車,沒有放過在防曬等細節超越特斯拉的機會。在釋出會上,雷軍將SU7與特斯拉做了對比:SU7整車玻璃面積5.35㎡,天幕玻璃雙層鍍銀,前風擋玻璃三層鍍銀,側窗光學塗層,可以隔離紫外線、紅外線;38℃暴曬1.5小時,車內溫度位元斯拉Model 3煥新版低12℃。

像小米這樣使用高效能防曬玻璃,也是新能源車企主要的防曬手段。
小米SU7採用三層鍍銀玻璃,小鵬P7則使用法國聖戈班的LOW-E玻璃,紫外線隔絕率超過99.99%,熱量透過率小於14%。
另一種常見的防曬手段是可調節光幕技術。
比如智己L6搭載的“瞬感智控防曬天幕”採用了NMAT奈米矩陣調光技術,能夠在0.1秒內極速切換通透與遮光模式,支援十檔明暗度調節。

在小米YU7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上市介紹過程中,雷軍還專門用了一分多鐘的時間來講小米YU7上的智慧調光天幕。他給出了三個99級數字:99.85%最大遮光率、99.9%紫外線隔絕、99.9%紅外線隔絕,防曬指數相當於SPF100+和PA++++。
但可調節光幕也並不完美。一是光幕的變化速度慢,大概要2-3分鐘;二是有些車主體驗過後表示,防曬隔熱效果還是不如遮陽簾等物理防曬。

所以到頭來,車輛的防曬隔熱沒法只靠一塊玻璃,還是要搭配其他功能。
比如現在新能源汽車普遍支援遠端開啟空調功能;還有小米汽車,當系統監測到紫外線指數>3時,中控屏自動彈出防曬預警,並與座椅通風、空調系統聯動啟動“護膚模式”。
不過車企更應該做的,是給予使用者更多選擇權。
是不是需要天幕,天幕是否能開啟,天幕能否能一開始就搭配遮陽簾……這些直接關係到防曬隔熱體驗的地方,應該給使用者更多選擇的權利和更多便利。
而不是先限制選擇,再透過提供貼膜和遮陽簾選裝業務進行二次創收。

佔用戶便宜,看似精明,實則小丑。

防曬背後,暗藏車企生死線
做好防曬,現在對於車企是個不容忽略的增長點。
2024年新能源汽車戰報顯示,小米SU7防曬特別版斬獲女性車主訂單佔比38.7%,較基礎款提升210%。

所以現在車企大力宣傳防曬功能背後,第一個作用就是要狠狠戳中女性市場。
易車研究院釋出的《女性車市洞察報告(2024 版)》顯示,2014年-2023年,女性對中國乘用車市場的貢獻非常顯著,整體銷量由不足500萬輛升至823萬輛,份額由不足30%升至38.08%。
同時,另有權威調查表示:女性使用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更加明顯;增購使用者群體中,女性增購使用者增長最明顯;女性的購車預算也高於男性。

所以那些理工男車圈高管們,開始爭先恐後地做起了“婦女之友”。
談到防曬,雷軍不只說了紫外線和紅外線的隔絕率,還用了女效能秒懂的話術:防曬相當於防曬霜的SPF 100+和PA++++的水平。
除了防曬,許多車裡也配備可調色溫的化妝鏡,最佳化儲物空間等等。小鵬、理想等品牌,還紛紛推出“女王專屬空間”“二排皇后座”。

去年6月,有人問“問界接下來會推出女性定製車嗎?”,餘承東也回答:“一定會最大滿足女性的需求,希望能做到讓女性使用者特別喜愛我們的顏色、配置和功能。”
第二,防曬背後,也暗合車圈競爭的新方向。
現在車企的競爭,越來越有從效能轉向體驗的趨勢。
特別是電車,比拼零百加速已經不再有太大意義,做好效能和配置的同時更需要打好體驗戰。
比如在享界使用者星享之夜上,餘承東不僅宣傳了防曬功能,又宣傳起享界車裡無異味。他表示,以前開過的所有豪華車新車進去都有異味,唯一進去一點味道沒有的新車只有沃爾沃S90。現在享界S9也沒有味道。

再比如針對女性的安全體驗,領克表示在安全測試時,不僅採用了女性假人,在尺寸、重量上跟男性假人有差異,還考慮到了生理性上的差異,比如胸壓敏感度等。

包括防曬在內的許多更新,其實表面看是為了女性使用者,其實很多時候也是男性車主的潛在需求。
誰會不希望自己的愛車:安全、顏值高、防曬好、無異味、儲物空間多……
說到底,真正的體驗升級就是該男女通吃。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