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臺上關於「雙相情感障礙」的內容又火了起來,很多人突然發現這種精神疾病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近。
梵高、海明威、伍爾夫、小紅莓樂隊主唱桃樂絲……都是「雙相」患者,這也讓它蒙上了一層「天才病」的浪漫加持。事實上,它與「天才」和「浪漫」毫無關係。
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是一種躁狂與抑鬱交替發作的精神疾病。
雙相情感障礙會干擾患者的日常活動。目前,社會上仍然存在很多關於雙相的迷思,以及很多誇大和錯誤的資訊,如雙相情感障礙就是抑鬱症等等。
雙相情感障礙者能從藥物、心理治療(談話治療),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的聯合治療中獲益。透過恰當的治療,有雙相障礙的個體可以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這是我們全新推出的「諮詢師推薦」欄目,透過每週一次的推薦,幫助不同人群更加高效、精準地匹配心理諮詢師。
▼ 以下是本期擅長「雙相情感障礙」議題的諮詢師推薦:(排名不分先後)
01

▨ 從業 12 年
▨ 簡單心理成熟諮詢師,5900+小時經驗
▨ 完成 6 項長程培訓,12 項短程訓練
▨ 諮詢方式:面對面/影片
▨ 城市:深圳市,福田區
▨ 擅長議題: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伴侶溝通問題、親密關係危機、親子溝通、人際關係衝突、成長創傷等;
個人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家庭諮詢師,CAPA(中美精神分析聯盟)高階組畢業。
從業10年+,持續的接受個人體驗和督導,工作物件有成人、青少年、伴侶及家庭。同時提供諮詢師個體督導及團體督導。15 年外企工作經驗,經歷過人生的浮沉,諮詢風格溫和、沉穩、包容、支援。
我會關注你的情緒和感受,因為所有的情緒和感受都在訴說著你的過去和你的內在。我會從動力學的角度幫你看到原生家庭及你的成長經歷如何影響及成就你的現在。我會關注你和我的關係,去理解在那個當下發生了什麼,從而去幫你理解你和自己以及他人的關係。願陪伴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點選預約諮詢👇🏻
02

▨ 從業 14 年
▨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5600+小時經驗
▨ 完成 5 項長程培訓,24 項短程訓練
▨ 諮詢方式:面對面/影片
▨ 城市:成都市,高新區
▨ 擅長議題: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強迫型人格特質、親子溝通、青少年情緒問題、人際關係衝突、自我實現、女性成長等;
個人簡介
心理諮詢碩士,應用心理學學士,LGBT友善心理諮詢師。
比較擅長中長程的心理諮詢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工作,有著豐富的未成年人和成年早期群體的工作經驗。數十年的工作,數千小時的諮詢,讓我有幸在相遇的每一個生命的歷程中提供一個時間與空間,陪伴他們成為自己。
在諮詢中,我通常不會直接給你建議,但我會努力為你提供一個安全受保護的空間,和你一起探索與認識你自己,去傾聽你的感受與想法,和你一起去看到更完整的自己。我想對正在尋找諮詢師的你說:成為你自己,是我們心靈深處的召喚!
點選預約諮詢👇🏻
03

▨ 從業 7 年
▨ 華東師範大學 應用心理專業碩士,6200+小時經驗
▨ 完成 8 項長程培訓,21 項短程訓練
▨ 諮詢方式:面對面/影片
▨ 城市:上海市,長寧區
▨ 擅長議題: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自戀型人格特質、學業壓力、人際關係衝突、討好、完美主義、女性成長等;
個人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第六屆當代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取向)研討班專案(畢業)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精神分析師候選人;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動力取向/人本主義取向諮詢師。
心理諮詢說到底,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心理諮詢卻又不同於普通的人際關係,在這樣一個密閉的、受限的空間內,我們可以訴說很多我們自己未能在外面表達的話語,我們能夠感受到被支援和理解,我們有機會和另一個人建立一段嶄新的、從未有過的關係,藉著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有一個新的視角,也得以學習到新的經驗,可以不再囿於過去的模式中。
這是我所理解的心理諮詢,也是我一直工作的方向。我希望能夠藉著我與你之間的關係互動,幫助你體驗更多、成長更多。
點選預約諮詢👇🏻
04

▨ 從業 7 年
▨ 衛健委心理治療師,3100+小時經驗
▨ 完成 4 項長程培訓,6 項短程訓練
▨ 諮詢方式:面對面/影片
▨ 城市:廣州市,天河區
▨ 擅長議題:抑鬱、雙相情感障礙、自戀型人格特質、親密關係危機、失戀、厭學、青少年人際關係、成長創傷、女性成長等;
個人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衛健委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學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從業以來,我接觸到的大多數是帶著親密關係、個人成長、情緒等方面的困擾而來的來訪者,我們一起在諮詢中面對人生裡的茫然、失控、不確定性,在安全和受保護的諮詢空間中,我有幸見證了他們的成長和蛻變——諮詢的溫暖陪伴,對自我更加清晰與篤信,意識邊界得以擴充套件,讓他們能更坦然有力地迎接生命中的種種挑戰。
我會關注你的心理真實,即你的感受體驗、你也許會認為無關緊要的一些想法,並與你一起學習尊重和接納它們。我還會陪伴你探索這些感受或行為形成的歷程,發現處於困擾中你的反應所具有的模式,一次次的覺察和看見之後,在同樣的困擾下,你會發現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點選預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