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齊倩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0日稱,2020年,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家造船廠贏得建造海軍護衛艦“星座號”的合同。該專案旨在解決一個尷尬的現實:美國已是全球軍艦建造領域的落後者。
護衛艦是中型戰艦,用於潛艇戰和為大型船隻護航,以及其他任務。根據設計,“星座號”軍艦將裝備有高科技武器,可以抵禦敵方潛艇、導彈和無人機的攻擊,預計將於2026年投入公海作戰。
然而,“星座號”最終得到了與幾乎所有其他軍艦一樣的結果:建造進度嚴重落後,預算嚴重超支。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實際建設始於2022年年中,經過兩年半的時間,專案只完成了10%。按照這個速度,這艘船將在總共9年的時間內完工。“星座號”是美國海軍預計將建造的大約20艘軍艦中的第一艘,預計將比最初估計的13億美元多花費至少6億美元。
“這艘軍艦顯示了為什麼美國海軍落後於中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同時,“星座”號的緩慢生產和高額成本,解釋了為什麼幾乎沒有人想購買新的美國軍艦。報道還稱,這一現實已經變成了美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挑戰,因為有專家認為,未來的軍事衝突很可能在海上展開。

美國海軍“星座號”護衛艦的渲染圖
幾年前,中國在以更少的資金製造更快的海軍艦艇方面超越了美國,讓美國倍感憂慮。
據美國獨立防務分析師湯姆·舒加特稱,從2014年到2023年,中國海軍建造了157艘軍艦,而美國只有67艘。美國海軍的評估同樣顯示,中國的造艦能力是美國的230倍。
實際上,美國落後的不僅是中國。《華爾街日報》分析,在10個不同國家最近建造或即將完工的20艘軍艦中,除英國的一艘外,其他所有軍艦的建造時間都低於美國的“星座號”。除護衛艦外,美國建造更大、裝備更強的驅逐艦的速度也比其他國家慢。

在調查的十個國家中,美國軍艦製造速度排名倒數第二,僅次於英國 《華爾街日報》製圖
高昂的成本,是美軍建造軍艦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持續的貿易戰可能進一步提高成本。
據報道,美國缺乏商業造船業,這意味著軍用船隻無法共享許多相同或類似部件的供應鏈,也無法共享原材料或工人的供應鏈。造船廠還面臨著裝置老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在技術行業,而美國軍用造船行業幾乎完全禁止外國工人。
美國海軍的最新目標是到2054年將作戰艦艇從目前的295艘增加到390艘。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在未來30年裡,造船成本將達到每年400億美元左右,比海軍的估計高出17%;在21世紀頭十年,過去需要6年建造的攻擊型潛艇現在需要9年,而過去需要8年建造的航空母艦現在需要11年。
報道提到,除上述挑戰外,五角大樓,甚至是白宮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都傾向於干預軍艦的設計過程,對設計圖紙進行反覆修改。這無疑進一步降低建造效率。
上個月在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確認聽證會上,特朗普提名的美國海軍部長約翰·費倫表示:“每一次造船延遲、每一次維修積壓和每一次效率低下,都是我們的對手挑戰我們(海軍)主導地位的機會。”
《華爾街日報》指出,不同於戰鬥機和導彈,美國新建軍艦在海外銷售時很少能擊敗歐洲和韓國的競爭對手。英國皇家海軍前中將傑里米·基德曾指揮美國軍艦參加聯合演習,他說:“美國軍艦是可怕的戰爭武器……但它們的建造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很高。”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海軍和造船廠陷入了相互指責的境地。造船廠抱怨海軍太官僚,透過委員會做出太多決定和進行過多審查,且遲遲不批准新裝置。海軍則指責造船廠在人員和裝置上投入不足。
麥肯錫分析師在最近一份關於美國造船廠的報告中發現,包括金屬鑄造機、起重機和運輸系統在內的裝置都有幾十年的歷史,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二戰前。同時,美國造船行業缺乏經驗豐富的老造船廠工人,而這些工人具備複雜製造所需的技能。
特朗普上臺後,顯然注意到這一嚴峻現實,並試圖著手解決,以削弱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儘管他對鋼鐵和鋁進口徵收的關稅可能會增加美國造船企業本就高昂的成本。

到2023年,中國建造的商船噸位已佔到全球50%,美國則為0.1% 美媒Axios新聞網製圖
今年2月下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使出一條“毒計”,宣佈計劃對中國製造船隻進港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所謂“附加服務費”,並計劃於當地時間3月24日就提案內容舉行公開聽證會。
美方這一擬議方案在整個航運業以及更廣泛的供應鏈參與者中都掀起軒然大波。
在公開意見徵詢期間,USTR網上留言板被反對聲浪“屠版”。據美媒報道,幾乎(留言板上的)所有意見都指出,這項提案會造成物流混亂、對美國企業和更廣泛經濟產生損害。
同時,不少業內專家表示,特朗普此舉難以振興美國航運業。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貿易與物流教授阿爾貝特·文斯特拉表示,受到中國造船業崛起最大影響的是日本和韓國。丹麥航運分析公司Xeneta首席分析師彼得·桑德也認為,現在點名中國“為時已晚”,此舉只會推高美國進口商品價格。
《日本經濟新聞》曾刊文指出,在製造業衰退、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影響下,近年來美國的船隻建造和修理能力嚴重下滑,已難以正常建造最尖端的艦艇。如今,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以上,特朗普政府振興造船業的計劃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特朗普政府威脅對中國船隻徵收高額“服務費”,但還沒實行,自家人先遭殃了。據路透社3月19日報道,特朗普希望重振美國造船業,但此舉導致美國出口商難以找到船隻將貨物運往國外。如今,美國煤炭庫存激增,早已陷入困境的農業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美國主要出口商和運輸供應商在接受採訪、致美國官員的信函以及下週美國貿易代表聽證會前的評論中所說,此舉限制了他們運輸農業、能源、採礦、建築和製成品所需的船舶數量。
3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指出,徵收港口費、對貨物裝卸裝置加徵關稅這一類的措施損人害己,推高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也會增加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
毛寧稱,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