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娛樂圈流行「掃樓」,就是明星藝人到社交平臺、影視平臺的公司總部拜訪,跟大廠員工、平臺使用者面對面,畢竟你再怎麼為打工人代言,就算是打工人的「嘴替」,都不如到公司工位上坐一坐、到茶水間吹吹水更走心。
但品牌方親自下場去掃樓的,確實少見。
10月25日,特斯拉帶著炙手可熱的家當到B站掃樓,Cybertruck、賽博童車、賽博摩托車和S3XY系列都亮了出來。
聽說B站員工平時就能帶自家貓貓狗狗上班,這回更是在現場整了出Cybertruck第一批寵物試乘。還有很具有B站特色的賽博蘿莉Cosplay。
不少UP主直接來了B站大樓打卡互動,汽車區UP主還和特斯拉講師在公司裡來了一場對話。
對於做出Cybertruck這種既抽象又具體的「另類汽車」的品牌而言,特斯拉做什麼狂人都不會奇怪,狂人好奇的是,特斯拉為什麼要去B站掃樓。
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特斯拉幾乎從不做廣告,也不做傳統汽車營銷的一些花活兒,老闆馬斯克天生就是話題王,隨便噴幾句驚人之語都能讓媒體追著報道,當其他品牌還在追求流量時,特斯拉就是流量本量。
馬斯克在訪談時曾說不喜歡營銷概念,有時營銷就像在騙消費者,創新才是根本。
現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各種花式大卷,穩居頭部的特斯拉也得面對營銷的問題。你再怎麼創新,得讓消費者知道是不。
當下營銷離不開各大社交平臺,問題是,怎麼做?
發帖種草?造個話題?頭部達人代言?特斯拉看得深透,與其在平臺APP上玩虛的,不如直接殺入汽車科技的大本營掃樓。

01.
掀桌子,還得靠科技
早期在特斯拉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突破了原先由BBA定義的豪華車價格體系,BBA都懵了,說好的來蹭個飯,怎麼把桌子掀了?只好被動地做起了電車。
傳統油車車機還沒玩明白,幾十萬的車連個Carplay都時靈時不靈,360影像還得選高配,電車已經在玩智慧駕駛了。
這背後自然是各種科技BUFF加持。
而從現下活躍的幾個平臺看下來,玩科技玩得最明白的,還得是B站。何同學這種典型的科技UP主就是B站成長起來的。要說各個社交平臺都有科技、汽車板塊,但B站這幫使用者討論科技、討論專業知識,肯定是全網最認真的。

狂人也在B站刷汽車影片,有時看上某款車,看官方介紹總感覺霧裡看花,想深度瞭解下,就去刷汽車UP主的影片,一般熱門影片有幾百上千條評論,很少有划水的,幾乎都是在討論產品,比如有UP主發了親自到美國體驗首發Cybertruck的影片,說到不鏽鋼車身,底下評論問到底屬於304/310/316哪種不鏽鋼?馬上有使用者回覆說馬斯克自研的30X號不鏽鋼。
不說UP本身的科技知識段位了,連評論區的科技濃度都有三四樓那麼高。
這也算是B站獨有的生態了,有一次狂人在其他平臺發了一篇某油車品牌做電車的文字帖子,爆了,大家卻在評論區討論收入、階層、價格、面子,唯一沒有認真討論汽車。還有兩人在評論區罵起來了,一個說對方網上看不起34C現實中開兩輪,一個說對方對豪車的想象也就止步於34C。後來狂人乾脆刪了帖子。
這種對科技的關注度,來自最易於接受新事物的龐大的年輕使用者群。之前看到一組資料,有近七成的90後活躍在B站,每六個B站活躍使用者裡,就有一個在看汽車的內容。B站汽車使用者數和汽車內容觀看的增速同比都超過50%,是增長最快的板塊之一。
02.
中長影片才能翻譯的驚喜
現在汽車品牌開發佈會已經數見不鮮,品牌說這次我們給大家帶來了驚喜,然後PPT大屏展示一堆專業術語和神秘引數,觀眾看了馬上姜文附身:
“你倒是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特麼的驚喜?!”
堆了很多好料,但消費者聽不懂,不知道是啥,來來來,B站的UP主給你翻譯。
比如你說Cybertruck能應對各種複雜路況,各種暴力駕駛,擁有極強的拖掛力,但你釋出會的影片可能是在最理想的條件下拍攝的,B站的UP主搞來一輛真的Cybertruck測試,他可不管什麼前提,就一個原則:把這臺車開報廢。
UP主開著它滾圓木、爬鋼管、衝高坡…… 戰場上的坦克也禁不起這樣造,開到拖去維修站為止。
於是,使用者瞬間明白了這臺賽博車的極限在哪裡。

你說Cybertruck做到了防彈級別,到底能防哪些彈?有UP主合法搞來一堆各種型號的長槍短槍,對著Cybertruck就是一頓噠噠噠咔咔咔。
於是,使用者瞬間明白了防彈到底意味著什麼。
站在使用者層面,完整清晰的從多個角度翻譯、講透產品原理、功能和使用場景,這是品牌釋出會、短影片和圖文永遠都做不到的,這種科技轉譯的能力,也正是B站中長影片所擅長的。
03.
有些種草,只是撒了顆種子
現在品牌營銷言必稱種草,但真的種到使用者心裡了嗎?一支上車下車的短影片,一套車內氛圍場景圖,一篇提車筆記…… 是,這些動人的瞬間有時確實能打動使用者,但買車不比買杯咖啡,是僅次於房子的大宗消費,大多數使用者還是會謹慎決策、細做功課的,衝動消費的土豪畢竟是少數。
狂人覺得這些談不上種草,頂多是在使用者心裡撒下了一顆種子,有時還沒等到這棵種子生根發芽,別的品牌發一支短影片又成了使用者的Crush。
在全民刷短影片的時代,前3秒沒有「開屏暴擊」就會被使用者劃過的時代,使用者能停下來看十幾分鍾甚至半小時的中長影片,這意味著什麼?
這麼長的時間,足以讓使用者心裡的種子生根發芽長苗。

原廠車到底能不能上專業賽道?
有UP主直接開了一輛原廠特斯拉Model 3P,開上全球最專業、最頂尖的紐北賽道,這完全是玩命在拍影片了。第一視角拍攝,粗獷、生動,充滿代入感。
印象裡還有一個影片,兩個27歲小夥開著長安深藍G318尋訪最難到達的村落,看完真的有股想買越野的衝動。很難想象兩個多小時內容,B站播放量超過170萬,同時觀看人數居然超過1萬。
而短影片等淺嘗則止的內容很難而代入感,使用者始終是旁觀者。
一般博主說:你看我開這車是這樣的。
而B站的UP主說:如果你來開,就是這樣的。
B站中長影片的殺傷力在於,從看車到用車,不同於用碎片化、情緒化的消費場景打動使用者,而是提供親身體驗式的真實內容,實現理性種草決策。
狂人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體驗種草」。
現在汽車靠堆料已經越來越難滿足使用者,也很難形成競爭壁壘,未來誰能佔據高階新能源汽車的制高點,全看各自的科技研發實力。
而B站科技汽車UP主營造的中長影片的深度內容生態,也讓B站站穩了科技認知第一心智的位置。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掃樓會選擇B站。特斯拉表面掃的是B站大樓,其實掃的是B站使用者心智的摩天高樓。

一組不為人知的資料:
95% 的消費者在購車時已有偏好品牌
85% 的消費者最終購買的是初始偏好品牌
每月B站汽車內容的觀看時長超過33億分鐘
9成使用者買車前在B站刷深度內容
汽車這種特殊的消費生態,導致使用者必然需要深度、專業、生動、有趣的中長影片來進行解讀,接地氣的「科技轉譯」+使用者視角的「體驗種草」,給使用者的重大消費決策吃下定心丸。在B站已經成為汽車主流群體獲取資訊的主流平臺背景下,一條中長影片或一次掃樓活動衍生的影片物料、直播影響,足以讓品牌重新審視汽車營銷。
就像明星宣傳新作要在微博發劇照一樣,未來汽車品牌釋出新品去B站掃樓,或成為汽車營銷的新標準動作。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