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君千萬歲,無歲不逢春

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
148位嘉賓共創和鳴
用璀璨溫暖的文化盛宴
陪你過年

我已是春天裡的人了 | 第4197

▾  點選收聽  

翦綵

作者:李遠 [唐]
為你讀詩:莜   筱 | 文藝工作者
          李優然|小學生
翦綵贈相親,銀釵綴鳳真。
雙雙銜綬鳥,兩兩度橋人。
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
願君千萬歲,無歲不逢春。
-關於作者-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雲安(今重慶市雲陽縣)人,少勤學, 有大志。唐文宗大和五年登進士第。
已覺新年至,已覺春心動
「留言」:分享你的小年夜活動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
——摘自《季羨林清歡五卷》
時間不語,只是一味地流逝。小年一到,新年便成眨眼之間的事了。
老舍先生曾寫小年習俗: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隻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而到了今天,連糖也吃得少了,祭灶的習俗演變成了對回家行囊的準備。古老的儀式慢慢成為歷史書頁上泛黃的文字,唯有對春節的期待鮮亮至今。
人們從天南地北出發,翻山越嶺,一路風塵僕僕,回到家鄉,如回巢的眾鳥。唯有過年,能讓我們遷徙至此。
對年的期待,是對假期的期待,對團聚的期待,對故鄉的期待;也是對無涯的時間之海上看到中途停靠點的期待,是對新春的期待。西曆一月其實是冬天的月份,唯有過了春節,春天才真切起來。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於是還未冬盡,已覺春心動。我們期待春天,正是期待日子帶來新的奇遇。我們永遠無法在想象中預知,未來究竟會帶來什麼。
就像當初在課桌上字斟句酌,寫下一封又一封給遠方筆友的信時,我們預設它們將永遠只是一紙空文,沒有信封可裝,沒有郵筒可投。誰也不曾想到多年以後,回信竟一封接一封地湧來。
原來,那些我們曾以為只是向虛空投擲的歲月,背後自有時間接住。
所以,未來才值得期待,新春才讓人雀躍;所以,每一次開始,我總是蠢蠢欲動,總是鬥志昂揚,覺得無限可能就要發生。儘管並不確切地知道那要發生的是什麼,甚至不知道是好是壞。
但一切未知,一切才令人驚奇。

正是這種模模糊糊的期待,讓人覺得未來充滿了希望,覺得新春的生命終將盛大繁茂。

“柳上煙歸,池南雪盡。”每一個冬日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而我們,我們現在就滿懷期待地等年來吧,等那些熱鬧的、親切的喧譁,那些惱人的、愉快的嘮叨到來。
然後再等待日子流逝,等待春來,接著便去奔赴那未知而廣闊的春天。

編輯 | 33   審校 | 西格瑪
頭圖|[明]陳洪綬
插圖 | [清]董誥;[清]姚文瀚
配樂 | 馬琳《煙雨江南》;雨法雨《靜空燦爛》
▎詩意的人
李優然
小學生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為你讀詩」
“人,充滿勞績,仍詩意棲居”
▎2025網路視聽盛典
和合之家·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

將於1月24日(臘月二十五)晚在全網上線


預約「為你讀詩」影片號,可同步觀看
人文閃耀,眾星雲集

古今呼應,文脈恆遠


一年燈火要人歸
▎特別推薦

598元起,即可定製藝術家級私人印章
點選圖片,更有好禮相贈
▎明日預告
1月23日晚10點,知名配音導演、配音演員邱邱為你讀李清照的作品《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