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真好,有要等的人和期待的事

遲開的花,往往刺破更多黎明 | 第4232期

▾ 點選收聽 ▾

再等一等
作者:霜白
為你讀詩:鬱可唯|歌手

冰總會融化。
再深的傷口總會癒合。
被埋藏的種芽拱出地面。 
一粒草籽也可以創造一片草原。
一群螻蟻也能消滅一頭獅子。
那麼,眼淚也能夠穿透石頭。
燒紅的鐵在淬火後變得更冷更堅硬。
而一棵老樹無聲地消化了紮在身上的鐵釘。
漫長的寂寞,
有時比我們的耐心更長。
而每一封信都有一個地址。
每一首詩總有一個和它相遇的人。
一切正在來臨。我提醒自己——
別擔心,再等一等……
選自《詩刊》2018年7月下半月刊
– 關於作者 –
霜白,原名劉永剛,1977年生於河北保定。詩歌作品散見於《詩刊》《詩選刊》《星星詩刊》《綠風》等各類刊物及選本。
你若決定燦爛,山無遮,海無攔
「留言」:期待以留言+圖片的方式,分享你的春天吧
以深深的謙虛與忍耐,
去期待一個新的豁然貫通的時刻:
這才是藝術地生活,無論是理解或是創造,都一樣。
——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站在正月的尾聲,我們等待著農曆二月的開始。
每一年春節過後,我們總是無比期待春日,這大抵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氣,承載了人們最多希冀的時節,像是一位久未相逢的朋友,遠遠地看見他的身影,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這時節之所以令人心潮湧動,想必在於天氣轉暖,草木攢力掙脫去冬的倦態,方才覺得眼前流動的已是新的時間,你會發現,一切都在上新,並督促著我們去尋覓各自的幸福。
時間,它以同樣的方式流淌在每個人身上,而每個人卻在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
這幾天,人們的性子也變得急切起來,盼著氣溫早點兒升高,等著換下厚重的衣裳。著急趕路的人,可能會錯過路邊的春花;患得患失的人,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風景。
電影《阿司匹林》有段臺詞,大致是講——有人計算過,人的一生中平均有八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尋找,等待的時間卻不可計數,遠比尋找長得多。
靜待花苞的綻放,期待病痛的消散,等待合意的愛情,等候付出的回報……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平均注意力從25年前的12秒銳減至8秒——比金魚還少1秒。當秒殺、閃送、即刻滿足成為時代剛需,我們似乎正在用5G的網速載入著幾秒鐘都等不及的人生。
“一粒草籽也可以創造一片草原”,就像一劑溫柔的強心針,刺穿了當下社會的焦慮底色。
人們總在追問:為何努力沒有立竿見影?為何考研沒能上岸?而今天分享的詩恰恰在破解這種困局:學會讓等待成為一種主動的沉澱,而非被動的煎熬。 
這首詩如一扇窗,讓我們窺見:等待不是西西弗斯的詛咒,而是普羅米修斯的火種——它在冰封的土壤下積蓄熱量,在默默無聞的日子裡深深紮根,直到某天,“被埋藏的種芽拱出地面”。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導演餃子分享:“你要做好的作品,必須打磨,這時間是省不了的。”
《黑神話:悟空》的製作人馮驥坦言,“我和同事們並非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天賦,可能本質是我們在一起工作快15年了,我們這7個人到今天還在做同樣的事情。”
雖然人類用科技戰勝了時間的暴政,但光陰要一步一步走,日子要一天一天過。有些事情何不耐心等一等呢?遲開的花,往往刺破更多黎明。等待不是被動消耗,而是主動塑造生命韌性的過程。
春天真好,有要等的人和期待的事。我提醒自己,那些美好正在來臨的路上。
小詩也在每晚的陪伴中,用詩歌聯結彼此。相信,我們分享的詩有一個和它相遇的人,只願親愛的你在面對新的一天時,內心能有一絲底氣。

撰文 | 西安 審校 | 西格瑪
頭圖 | David Hockney
插圖 | Yukiko Noritake ;Jiyoung Park
         David Hockney;Hoi Chan
配樂 | 賴康康《溫度》
▎詩意的人
鬱可唯
歌手,代表作品:《時間煮雨》《路過人間》《知否知否》等。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為你讀詩」
“人,充滿勞績,仍詩意棲居”
▎一份來自春天的詩意禮物
▎明日預告
 2月27日
晚10
點,「新的一天」特別節目:段奧娟為你讀詩人包珍妮的作品《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