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特朗普執政雖然還不到一個月,但是基本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這個趨勢就是主導老美執行戰略收縮,這是美國登頂全球之巔近百年後首次出現的戰略收縮。
為什麼老美要主動進行戰略收縮呢?
原因很簡單,沒錢了!或者說財政已經難以為繼!
拜登執政4年,美國國債增長了8萬億。
現在美國國債已經突破36萬億,光是每年還利息就要上萬億,這怎麼得了!
按照這個趨勢,一個總統任期就增加8萬億的國債。
最多兩個任期,美元就有很大機率崩盤——這可不是我胡言亂語。
大家看看當下的黃金價格。
黃金一直被當做是美元的備胎,美元強則黃金弱,美元弱則黃金強。
現在黃金價格已經快要突破3000美元/盎司的天價,為何?
原因無它,不僅全球各大國央行在拼命購買黃金,連美國地方政府也做好了用黃金替代美元的準備。
美國一共50個州,現在已經有46個州立法黃金作為貨幣。
黃金走強本質就是全世界對美元前景沒信心。

大家對美國目前要不停借新債還舊債,國債規模不斷膨脹而深感不安。
所以美國執行戰略收縮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這也是特朗普上任使勁折騰,除了民主黨還在BB以外,共和黨與美國精英階層集體預設的根本原因。
比如,馬斯克裁撤國際開發署,現在大家都像看笑話一樣。
其實這個國際開發署是美國輸出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包括透過經濟手段控制全球幾百上千個NGO組織,透過經濟援助控制全球主流媒體。
可以說,這是過去老美掌握全球話語權的重要工具。
這個道理連我們都懂,特朗普不可能不懂。
但是這個全球話語權的工具為啥現在特朗普就眼睜睜的看著馬斯克把它廢掉了呢?
因為這個全球話語權的工具幾十年都是投入,找不到變現的渠道,或者找不到可以直接兌現利益的模式。
打個比方,過去幾年很多人吭哧吭哧在短影片平臺做電影切片解說,也積攢了幾百萬粉絲。
影響力有了,但是找不到變現渠道,廣告接不到,帶貨賣不出去。
說起來擁有幾百萬粉絲很風光,但是找不到變現渠道就都是淨投入。
所以現在這類賬號很多都自己廢掉了。
特朗普現在乾的就是類似的事情。
國際開發署每年財政投入450億美元,過去老美財大氣粗的時候可能無所謂。
現在老美自己都沒有餘糧要靠借新債還舊債的時候,就不得不砍掉了。
當然這裡還有黨爭打擊民主黨錢袋子的私心,但是明面上維持全球話語權卻沒有利益兌現的渠道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無法否認的事實。
說實話,老美透過國際開發署掌握全球話語權卻找不到利益變現的渠道根本原因還是老美製造業太拉胯。
假如同樣的事情放到東大,以東大當前如日中天的製造業,東大應該是很願意每年花450億美元來買下這個全球話語權的。
為什麼?
現在我們每年貿易順差是1萬億美元,看上去風光無限,其實國際壓力也很大。
不光是是發達國家,即便是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對我們加關稅,發起各種貿易調查。
這些國家包括不限於土耳其、俄羅斯、泰國、巴西等等,大都是我們傳統意義上關係比較好的國家。
如果我們掌握全球話語權,那麼完全可以學習過去老美的先進經驗,一方面動員各種NGO組織,一方面動員全球主流媒體。
宣傳全球化才是人類文明的希望,誰反對全球化就是開歷史倒車,就是人類的公敵;
宣傳人權大於主權,各國人民都有享受東大廉價商品的權利,誰加關稅降東大產品拒之門外就是侵犯當地國民眾的人權等等。
總而言之一個主題,就是為東大商品暢通無阻進入全球各個國家制造輿論氛圍。
有這個氛圍,不但我們面臨的貿易摩擦會小得多,更為重要的是,最多5年之內,我們貿易順差還很有希望再增長50%以上,達到1.5萬億美元。
當然代價就是全球很多國家制造業被我們摧枯拉朽的幹掉。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年花450億美元掌握全球話語權真的就是毛毛雨。
考慮到民主黨經營的國際開發署貪汙腐敗嚴重,所以這個明面上國際開發署花掉的450億美元真正用在實處的可能只有200億美元。
200億美元就能掌握全球影響力的話筒,確實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也就是說同樣的話筒掌握在老美手裡,就是空耗國庫,掌握在東大手裡,就能兌現巨大的利益。
現在老美主動把這個話筒交出來,這是好事,也是機遇。
希望我們未來可以爭一爭這個話筒。
以前我們老說一句話,輿論陣地我們不佔領就會被敵人佔領。
現在形勢逆轉,老美主動將這個陣地讓出來,我們是應該去佔領的。
這是老美戰略收縮提供的第一個巨大機遇。
特朗普不僅僅是幹掉國際開發署,FBI、CIA也被大規模裁員。
情報部門是老美傳統輸出影響力的抓手。

過去幾十年,老美在各國搞顏色革命光靠NGO可是不行的,必然有情報部門跟進。
比如2019年的香港騷亂,CIA就活躍得很。
但是維持這個抓手耗費的資金也是驚人的,每年至少大幾百億美元。
既然老美總體是戰略收縮,所以這兩個情報部門被裁員瘦身也是一種必然。
國際開發署廢了,情報部門大裁員,這兩項每年能給美國聯邦政府省下上千億美元。
看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是與美國聯邦財政的虧空相比還遠遠不夠。
拜登執政期間,每年財政赤字最小是1.3萬億,最高是2.7萬億。
這裡有疫情經濟刺激的因素以及援助烏克蘭戰爭的因素。
撇開這些因素不論,現在老美每年財政赤字至少還有1.5萬億左右的虧空,要彌補這麼大的虧空特朗普還要想辦法。
首先是聯邦機構大裁員。
這塊特朗普與馬斯克正在幹,估計還能省下上千億美元。
還是遠遠不夠,現在還能動手的還有兩塊費用。
這兩塊一個是國債利息支出,每年上萬億美元;一個是軍費支出,每年超過9000億美元。
利息支出要降低就要美聯儲降息。
但是特朗普目前三板斧偏偏都是刺激通脹的,所以美聯儲目前是不敢降息的。
然後就是軍費。
美軍軍費大家都知道腐敗很嚴重,但是歷屆政府都毫無辦法。
美國國防部連審計都無法完成,又怎麼可能去解決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呢?
特朗普還可以選擇另一個思路。
根據彭博社報道,白宮正在考慮撤出在第一島鏈的大批美軍。
作為交換,華盛頓要求北京減少在該地區的海警船隻數量。
這是什麼意思呢?
美軍每年軍費近萬億美元,這筆錢大部分是花在駐外美軍上了。
美國在海外有800多個基地,這800多個基地就是800多個黑洞,趴在美國財政上不斷吸血。
美軍在海外的基地有點類似我們過去的國營企業,什麼都管,包括基建、幼兒園、學校、電影院。
目的就是為了維持海外美軍的生活品質,但是造成結果就是財政負擔極重。

老美每年花銷近萬億美元,也無法維持海外800多個基地的開銷。
這幾年美軍成了欠款大戶,什麼基建費用、搬家費用等等欠了一屁股債,甚至屢屢出現海軍拖欠水兵工資的事件。
所以,現在特朗普必須要考慮戰略收縮,將海外基地駐軍大幅度削減,財政也確實無法供養海外800多個基地的存在。
雖然這些存在是維護美國全球軍事霸權的支柱,但是這個支柱同樣面臨無法利益兌現的問題。
所以也必須進行收縮。
在歐洲、東亞、中東、非洲,老美都不得不進行收縮,這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一旦一個全球性帝國維持全球霸權的成本遠遠大於其收益的時候,收縮就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沒有特朗普也會其他人來幹。
看看現在特朗普在俄烏衝突表明的立場,美國在歐洲收縮的態勢非常明顯:
——美國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未來援助烏克蘭主要靠歐洲自己;
——停火之後,美國不會派出軍隊去烏克蘭,這個由歐洲自己派,而且這些軍隊如果與俄羅斯擦槍走火,不會觸發北約集體防禦的條款;
——北約國家要將國防費用提高到GDP的5%,潛臺詞就是美國會大幅度壓縮在北約的投入;
——烏克蘭用國家資源償還前期美國援助的債務。
簡單總結一下,現在特朗普對歐洲態度是這樣的
——美國未來不會為烏克蘭花一分錢,前期投入還要想辦法收回來;
——美國未來會大幅度減少為歐洲安全的投入。
歐洲是美國最親密的傳統盟友,號稱歷經幾十年鮮血凝結的友誼,現在連這個友誼也快要劃上句號了。
同樣的,我認為特朗普在東亞收縮也是大機率的。
畢竟第一島鏈解放軍軍事優勢很明顯,在這個區域內駐軍與其說是對東大的威懾,還不如說是東大的人質。
耗資巨大卻達不到應有效果,反而成為財政的負擔,所以在東亞收縮也是一種必然。
一旦美軍在東亞大規模收縮,那麼我們不僅可以加速推進兩岸統一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在南海大有作為。
一旦我們拿回臺灣,實控南海,那麼日韓也就不得不投入大中華經濟圈的懷抱。

特朗普要解決財政巨大的虧空,僅僅是節流是不夠的,還要開源。
特朗普開源的思路是兩個。
一個是擴大資產。
特朗普上任之初就提出要吞併格陵蘭島,要吞併加拿大,要拿下巴拿馬運河。
看上去這些主張驚世駭俗,其實思路是很清晰的。
格陵蘭島與加拿大都是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果我們把美國看做是一個公司,吞併這些地區就可以極大擴張這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巴拿馬運河是現金奶牛,有這麼多優質資產,再增加一頭現金奶牛意味著未來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
如果真讓特朗普幹成這些事,那麼意味著美國國債的發行上限可以大幅度增加。
這是給美元續命,也同樣是給美國續命。
一個就是加關稅。
美國每年進口3.2萬億美元,如果普遍加10%關稅就是3200億美元,如果加20%關稅就是6400億美元。
這個來錢快但是副作用也大,主要是老美現在通脹有點控制不住。
所以現在特朗普換了一個思路——
這個思路就是以加關稅為威脅,一方面逼迫製造業向美國轉移(臺積電已經跪了),另一方面就是逼迫各國進口更多的美國產品。
只要美國產品能向全世界賣的更多,也能給聯邦財政帶來更多的稅收。
為了更多的撈錢,特朗普現在是徹底不要臉了。
2月13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暫停執行《反海外腐敗法》。
這個法令過去主要是約束美國企業在海外做生意的時候,不要使用腐敗手段。
比如給行政部門行賄以換取訂單,這樣幹過去會觸發這個《反海外腐敗法》——被美國行政機構懲處。
現在特朗普直接廢掉這個法案,意思就是鼓勵老美企業在海外可以不擇手段去做生意——
只要能給聯邦政府多交稅,特朗普現在是不管這個錢是怎麼來的。
《潛伏》裡謝若林有一句名言:
這裡有兩根金條,你給我說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卑鄙的?
特朗普就是美國版的謝若林。
特朗普執政的戰略收縮對於我們是好事。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現在特朗普的主要精力是對內,對外也同時對自己的盟友揮刀子,所以給我們的壓力小得多。
另外,特朗普不擇手段撈錢對於我們同樣是好事。
畢竟,經過幾年的博弈,老美上下都知道我們是硬茬子,是砸不扁煮不爛的銅豌豆。
既然特朗普搞錢不問來路,為什麼一定要費力不討好與硬茬子過不去。
找幾個有錢並且是軟蛋子下手豈不事半功倍?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