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2083字,圖片9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
當地時間6月18日,特朗普又迎來了壞訊息——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今年第四次宣佈維持利率不變,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依然保持在4.25%至4.50%之間。
沒錯,美聯儲主席、“太遲先生”鮑威爾,又一次給懂王使絆子了。

美聯儲還宣告,將繼續減少其持有的美國國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援證券。這意味著,在美國政府幾乎被國債利息逼到牆角的時候,鮑威爾又來雪上加霜。
美聯儲拒絕降息的理由是:最近的指標表明美國經濟活動繼續穩步擴張,失業率穩定在低位,勞動力市場狀況保持穩健,通脹率仍然略高。
鮑威爾還把責任推給了特朗普。他指出,由於貿易、移民、財政和監管政策仍在不斷變化,這些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仍不確定,所以,現在還不能降息。
訊息傳來,特朗普繃不住了。他立即在“真相社交”發帖怒罵:“太遲先生——鮑威爾是最糟糕的。他真是個十足的蠢貨,還讓美國損失了數十億美元!”

特朗普在白宮表示,他已經多次敦促鮑威爾採取行動,甚至稱“也許我應該自己去美聯儲”,並認為自己“能做得比這些人更好。”
美聯儲擔任著美國中央銀行的角色。美聯儲加息,意味著存款與各類貸款的利息相應增加,有利於壓制通貨膨脹,卻不利於促進消費和增加就業。美聯儲降息,意味著流通貨幣增多,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以上都是美聯儲調控經濟的手段。

美國新總統上任,為了體現政績,往往會搞一波財政刺激,為經濟增長奠定基礎。這從奧巴馬時代開始就是如此。如今,特朗普政府的財政刺激方案“大而美法案”即將出臺,如果美聯儲配合降息,將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同時,特朗普已經採取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也對美聯儲降息有著妥妥的剛需。
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宮簽署“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後,美國經濟開始明顯走下坡路。4月份,美國進出口額下降16.3%,5月份,全美就業增長放緩,通脹超過3%。要在維持關稅政策的同時,保證經濟不崩潰,就必須施壓美聯儲降息。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面臨著另一個壓力,那就是美國的債務問題。截至2025年6月,美國國債規模已突破37萬億美元。這麼一大筆美債,利息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是一個財政大窟窿,是特朗普加徵關稅所增加的稅收收入彌補不了的。為了保證美國政府還得起利息,美聯儲也得降息。
然而,美聯儲作為國家中央銀行,它的老闆並非美國政府,而是控制它的猶太資本,包括羅斯柴爾德、沃伯格、洛克菲勒、摩根等金融寡頭。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美聯儲不會完全配合總統的議程,出臺相應的金融措施。

更何況這個鮑威爾,雖然當美聯儲主席是由特朗普在2017年時提名的,但一直都和特朗普對著幹。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美聯儲九次加息,其中有4次集中在2018年。伴隨經濟的持續低迷,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去了對眾議院的控制權。然後,就是特朗普兩次被彈劾,最後黯然離開白宮。
而鮑威爾卻是一路春風得意,在2022年受拜登政府支援獲得連任,等到2025年特朗普再次殺回白宮,才發現糟了——美聯儲主席還是鮑威爾,他的任期要到2026年5月才結束。

所以,特朗普開啟新的任期時,就一直希望能控制美聯儲。為此,他在大選勝利之後就開始佈局。
去年11月,馬斯克首先在社交媒體上提出“終結美聯儲”的話題,並在紅脖子群體中獲得廣泛支援。特朗普和馬斯克原計劃透過控制聯邦支出的效率委員會來大幅削減聯邦機構,減少白宮對美聯儲的依賴。同時,他們還倡導加密貨幣等新型支付方式,意圖推動金融體系的變革,從而削弱美聯儲的權力。此外,馬斯克當時還要對美聯儲實施裁員……然而,美聯儲沒被裁員,馬斯克自己先走了。

去年12月24日,美國銀行政策研究所,聯合美國銀行家協會和美國商會等團體,對美聯儲提起了訴訟。訴訟的內容,是認為美聯儲年度壓力測試標準的制定缺乏透明度,希望能夠允許公眾參與規則制定過程。但到目前為止,訴訟還沒見下文。
今年4月,MAGA派議員又搬出了當年羅恩•保羅提出的《美聯儲透明法案》,要求美聯儲接受全面審計、公開貨幣政策決策細節,以及限制其與私人金融機構的利益關聯。目前,這一法案還沒見透過。
同時,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體呼籲鮑威爾下臺,但是鮑威爾不予理睬,特朗普又不能解僱他,喊了一陣最後還是無可奈何。

6月上旬,特朗普又宣佈,將公佈下一任美聯儲主席人選。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在接近鮑威爾任期結束的時候,要搭建“影子美聯儲”,利用候任主席的政策主張,把鮑威爾架空,因為繼任者的提名人可以發表講話削弱他的權威。
目前,呼聲最高的繼任者,是雅詩蘭黛家族的女婿凱文·沃什。雅詩蘭黛家族與特朗普家族關係密切,而且沃什也支援向特朗普陣營靠攏,配合降息。這一提名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宣佈。此外,也有傳聞說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出任美聯儲主席,而財政部長則會換人。

然而,特朗普的新招都還沒出呢,就又被鮑威爾來了一記重拳,意味著特朗普的國內議程並非一帆風順。在大戰美聯儲的漫長戰線上,懂王毫無疑問地又輸了一局。現在共和黨掌控國會兩院尚且如此,等到中期選舉之後,特朗普的路可能會更加難走。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