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AI,上海又發力了

本期導讀:
上海圍繞AI產業發展又有新舉措。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一場由政策、資本與技術交織的智慧革命,正式拉開。
今年以來,一級市場投資熱點不斷,尤其是AI、具身智慧等賽道,投資熱度十分高漲。市場的發展潛力也進一步推動LP對AI領域的佈局熱情,產業基金不密集落地,各地圍繞AI產業發展的支援政策不斷湧現,一線城市尤為突出。
這次,上海又要加碼了。
加碼AI,上海又發力了
2025年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新聞釋出會,介紹大會籌備進展情況。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濟資訊化委主任張英介紹,作為國家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深入貫徹“人工智慧+”行動,搶抓垂類模型落地的“視窗期”,透過實施“模塑申城”工程,加快打造智慧終端、具身智慧、科學智慧等5個關鍵生產力工具,推進製造、金融、醫療等6大垂類應用,加快形成產業創新、場景賦能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他指出:加強供需對接,深化佈局AI應用新場景。加大綜合性場景開放力度,面向全市徵集50餘個城市級示範場景,為垂類應用開發、落地、迭代、推廣提供訓練場和試驗田;特別是聚焦重點領域,打造了金融大模型應用基地,釋出醫學AI工作方案,推出“滬小遊”智慧體提供個性化服務,開發量子城市大模型深化治理應用等。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不間斷舉辦“模塑申城”週週培訓會,邀請行業專家指導企業AI+專案建設。特別在AI賦能新型工業化這一主戰場,我們正加快制定“AI+製造”行動方案,圍繞電子資訊、汽車、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10個製造業方向,體系化打造複合性場景、智慧化產品和標杆工廠。
據介紹,今年一季度,上海規模以上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徐彙區副區長魏蘭在接受記者提問時介紹,徐匯現有1000多家人工智慧企業,包括浦江實驗室、期智研究院及騰訊、阿里、商湯等機構和企業。當地已培育出10家獨角獸企業,並計劃今年再招引600家人工智慧企業。徐匯將持續打造大模型生態集聚區,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高頻互動,拓展大模型產業生態圈。
圍繞AI產業發展,上海在今年已陸續推出多項舉措。
3月份,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印發《上海市關於促進智算雲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 – 2027 年)》,《實施意見》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到2027年,上海智算雲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雲邊端協同、產業鏈條完備的生態體系基本形成。智算規模力爭達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佔比超70%。《實施意見》特別提到,研究設立算力CVC基金。該基金將支援智算雲企業透過股權併購、專業整合、多元化融資等方式增強軟體技術研發和平臺運營效能,加強對算力資源成本最佳化的技術攻關。
7月1日,《上海市促進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實施,為產業注入強心劑。這份檔案以真金白銀的激勵政策,構建起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支援體系:
階梯式企業激勵:對營收首破10億、50億、100億、200億的軟信業企業,核心團隊最高可獲3000萬元獎勵;基礎軟體、工業軟體企業,營收首破2.5億即可獲500萬獎勵。
AI專項支援:大力發展“模型即服務”,對呼叫服務的創新主體給予算力補貼;對行業模型研發提供最高30%資金補助;通用智慧體開發者可納入“算力券”支援範圍。
資金層面的投入更加直觀。
上海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於強服務優環境進一步打響“投資上海”品牌的若干舉措》中,提及“用好1000億元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加大對重點產業戰略性專案和產業鏈核心關鍵環節投資力度”。
今年7月初,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慧私募投資基金出資的第二隻基金——上海中科創星先導創業投資基金完成備案,據悉,該基金將專注早期、前沿、先導產業領域,為人工智慧專案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
今年年初,落地徐匯的國家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規模600億,將圍繞人工智慧全產業鏈開展投資佈局,覆蓋算力、演算法、資料和賦能應用等各環節。
當政策紅利與資本活水同時注入,上海AI產業版圖正加速擴容。
全國AI熱潮
實際上,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的佈局上,上海並非孤例,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均已競相發力。
近兩年來,市場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探討熱度持續攀升,資本端與產業端對相關賽道的關注度顯著提升,全球AI投資熱潮已然湧現。
據Crunchbase資料,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風險投資市場迎來爆發,總投資額達910億美元,其中45%的資金(約400億美元)流向了AI領域。
視角拉回到國內,今年AI市場迎來新一輪資本熱潮。
據IT桔子資料,國內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市場上半年融資事件有345筆,較去年同期增多了88筆,同比增長率為34%;預估總的融資金額達到了300.66億元。
“2025年或將成為中國創投市場的分水嶺。” 某頭部機構投資總監指出,“AI、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正在觸發科技資產價值重構與投資正規化遷徙——這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一次資本定價體系的重校準。”
自開年起,伴隨著AI和機器賽道的火熱,一級市場吸引著各方力量的踴躍入局。不僅是GP,眾多LP對行業也持積極態度,一級市場已顯示回暖跡象,各地母基金在投資佈局上顯著向AI、機器人、航空航天、地空經濟等前沿領域集中。
杭州1000億、蘇州100億、東莞100億、深圳100億、北京1000億……與此同時還有多地配套政策支援,各地正以戰略性投入佈局AI產業版圖。
隨著國家與地方對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戰略佈局持續深化,正為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增長動能。
結語
2025年,政策、資本與技術的三重動能共振,正式來開智慧革命新週期。
隨著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全球競爭力的持續增強,疊加政策的強力加碼和資本供給的修復,推動AI、機器人等賽道持續高熱,驅動一級市場進入結構性復甦通道——這不僅是市場的回暖,更是科技投資正規化的系統性升級。
對接需求請掃碼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