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賈寧 排版 | 六月 第 8805 篇深度好文:5760 字 | 15 分鐘閱讀
創新英雄系列
昨天,一家名叫DeepSeek的中國公司,登頂了中國和美國的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排名第一,一舉超越ChatGPT。對於一款中國大模型來說,能在美國力壓ChatGPT,是絕無僅有的歷史性一刻。
重返白宮的特朗普,似乎意識到中國在AI領域的奮起直追,公開講話表示:中國公司釋出的DeepSeek應該為我們的行業敲響警鐘,我們需要在競爭中集中精力取勝。”
他也表示,中國公司開發出了比美國更快、更便宜的人工智慧模型是件好事。“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這意味著,你不必花費數十億美元,也可以得到同樣的解決方案。”
這也讓美國科技投資者、特朗普的盟友馬克·安德森將之稱為“最令人驚歎和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並用1957年,前蘇聯成功領先於美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震驚西方世界的歷史來類比這一突破。
這家中國新公司的靈活和靈敏,也讓矽谷科技英雄們一片驚呼。微軟CEO納德拉納德說,這對整個科技行業來說是個好訊息。
以少勝多,以小勝強,這樣的故事,在今天再次上演。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院士在12月的時候說:“沒有高階晶片,就要想辦法在別的維度上突破,做到更便宜更有效率,否則就不要搞AI了。”
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創新型企業家。這讓我們想起了張維迎說的,他說,企業家精神是什麼,其中一點是:企業家決策不是滿足約束條件下求解,而是改變約束條件,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一家新公司,可以如此靈敏靈活,那麼,對於發展一定時間週期的公司,如何也能在創新上做到如此靈敏靈活嗎?
當西方非常認真對待中國公司的發展,驚歎於我們的發展效率的時候,我們也要非常認真地學習西方,特別是美國,學習美國的目的,是為了中國。
微軟不斷下注大模型公司,強調更便宜的人工智慧將惠及所有人;OpenAI仍然看好具身智慧,還在尋找物理世界的AI入口;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親自下場,投資了多家AI公司;英偉達更是幾乎投資了所有頭部AI公司,試圖用投資牢牢繫結整個AI行業;擁有強大自研模型和完善投資系統的谷歌,把更多精力放到了AI應用投資上。
在這些企業裡面,我們今天想重點聊一下谷歌,作為一隻大象,谷歌在AI時代,如何持續保持自己的靈活性和靈敏性,抓住時代的機遇,這是值得我們為之學習的。
前段時間谷歌奏響了戰略大整合的序曲,宣佈AI Studio團隊及Gemini API開發團隊將融入Google DeepMind,這是繼去年Gemini聊天機器人團隊併入後的又一關鍵行動。
谷歌前CEO埃裡克·施密特改變了美國在AI方面保持了兩到三年領先優勢的看法。他表示過去6個月,中國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迎頭趕上,其中一個專案就是DeepSeek。“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中國AI在某種程度上已追趕美國AI。”
他說:“我們通常的認知是中國人擅長複製。如果我們停止發表研究論文,停止描述我們的基礎設施架構細節,停止開源,他們將無法趕上。但現實是,DeepSeek 3中的一些細節非常出色,我甚至不會驚訝Meta會借鑑其中的一些內容,並將其應用到Llama模型中。中國公司已經從複製走到了創新。”
谷歌AI掌舵人哈薩比斯說:“DeepSeek的進展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我們也必須思考如何保持西方在前沿模型上的領先地位。目前西方可能還是領先的,但中國確實具有極強的工程和規模化能力。”
學習,是互相的。保持清醒,向一切高手學習,應該是我們立足中國、走向全球的心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帶來啟發。
你也可以點選以下連結直達《創新英雄系列》往期文章:
TikTok,已經走過了至暗時刻
黃仁勳:要想成事,這一點遠比智力更重要!
1、技術維度
過去十年,AI領域的突破往往是“單點式”的。DeepMind用AlphaGo征服圍棋,OpenAI用GPT-3顛覆自然語言處理,但這些技術更像“特種兵”,只能在特定領域發揮作用。
但AI行業的迭代進化,是以月甚至周為單位的,以現在的Genie 2為例,它不僅支援文字、影像、影片的多模態互動,還能透過DeepResearch功能完成複雜推理。
Genie 2能夠根據單張圖片或文字描述,生成可互動的3D遊戲世界。簡單來說,就是你給Genie 2一張圖片或者一段文字,它就能幫你創造出一個逼真的3D遊戲場景,而且你還能在這個場景裡進行互動。
舉兩個例子:育碧用它做遊戲,一下就節省了70%的成本;寶馬用它測試汽車碰撞,研發直接提速50%。

上週,德米斯·哈薩比斯又放出了一連串重磅訊息:公司研發的首批 AI 新藥將在今年底進入臨床試驗,而且正在秘密開發代號為“Astra”的 Agent(智慧體)系統。他還首次詳細描述了 Gemini 2.0 的“思維模型”,直言不諱地說這是為了對抗OpenAI o1 最新推出的推理系統。
2、競爭維度
AI行業的競爭,已經從技術比拼升級為生態戰爭。
OpenAI用ChatGPT突襲市場,迅速佔領使用者心智,打的是“閃電戰”;英偉達透過GPU壟斷算力,成為AI時代的“賣鏟人”;Meta用Llama系列模型吸引開發者,構建開源生態。
Meta的老闆扎克伯格更是親自寫郵件“挖牆腳”,還給出了免面試的“綠色通道”。
與此同時,DeepMind創始人蘇萊曼帶著Inflection的大批研究人員加入微軟,他將領導新成立的微軟AI部門,主管Copilot等消費級AI產品。
面對競爭對手,谷歌這頭大象沒有坐以待斃。就在去年10月9日,谷歌十分高調地宣佈,他們研發出了一款擁有超強運算能力的“量子晶片”——威洛(Willow)。
它有多強大?這種晶片只需5分鐘,就能完成現有執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需要一千萬億億億年(10的25次方)才能完成的任務。谷歌團隊說它解決了困擾全世界學術界30年的世界性難題。

更重要的是面對圍剿,谷歌選擇“集團軍作戰”。透過整合DeepMind、Google
Brain等團隊,谷歌不僅統一了技術路線,還自研TPU晶片,減少對英偉達GPU的依賴。
Brain等團隊,谷歌不僅統一了技術路線,還自研TPU晶片,減少對英偉達GPU的依賴。
1、學術理想主義與商業實用主義的碰撞
從2014年被谷歌收購後,DeepMind始終保持著學術機構的獨立性。它們團隊以解決“長期科學問題”為目標,比如AlphaGo戰勝圍棋冠軍、AlphaFold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等等。
但這些成就雖轟動學術界,卻難以為谷歌帶來直接的收益。DeepMind文化強調“發表論文優先”,研究人員需層層審批才能公開成果,這和谷歌內部其他團隊快速迭代的產品導向形成鮮明對比。
而谷歌大腦(Google Brain)誕生於谷歌內部,以“服務產品”為使命。它開發的Transformer架構成為ChatGPT等大模型的核心技術,但團隊更注重技術落地,比如最佳化搜尋推薦、提升安卓系統性能等等。
所以,他們兩者的合併被一些員工形容為“佛系研究院與暴躁KPI狂魔的聯姻”。

從過往的AI成果來看,DeepMind似乎才是更應該最先推出ChatGPT的公司。但是,在OpenAI埋頭研發GPT系列預訓練模型的時候,DeepMind正忙著與谷歌“鬧獨立”。2015年,也就是在被谷歌收購的第二年起,DeepMind就開始醞釀一場分裂計劃“Mario”,並一直持續到2021年。
2、戰略轉向:從“論文驅動”到“產品為王”
2023年,OpenAI的ChatGPT引爆市場,谷歌匆忙推出漏洞百出的Bard,結果無情“翻車”,直接蒸發了千億美元的市值。這個大失敗迫使谷歌放棄了之前“百花齊放”策略,轉而集中資源押注Gemini,將所有AI團隊納入DeepMind以提升效率。
Gemini是團隊合併後的核心產品,但它的開發過程充滿妥協。DeepMind的蛋白質摺疊技術與Google Brain的Transformer架構被迫融合,而團隊因他們文化差異經常出現摩擦。一名谷歌離職員工說:“這次合併就像一場包辦婚姻,雙方都在適應對方的習慣。”
無論如何,現在的Gemini已經完成了前期的磨合,團隊的共同點也比分歧多了,谷歌為了留住這些頂尖科學家,也提供了可觀的股權激勵和“量子計算機隨便用”的承諾。
哈薩比斯也坦誠地提到:“人工智慧模型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商業產品的開發能給我們的研究帶來必要的技術推動力。谷歌的消費產品為我們的實驗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測試平臺,這對產品和研究的改進都非常有用。”
DeepMind的轉型折射出AI行業從“技術理想主義”向“商業現實主義”的集體轉向。它能不能成功不僅關乎一家公司的命運,更將定義下一代AI發展的文化正規化——是讓演算法淪為利潤工具,還是在商業化中守護科研初心?
答案或許就像哈薩比斯說的:“AI應加速科學,但絕不能替代人類的價值觀”。

2004年到2007年,英偉達的業務營收穩步增長,度過了順風順水的4年。
1、多模態AI的“iPhone時刻”
現在的谷歌Gemini 2.0已經有了“人類感官”,它已經不是被我們嘲諷的“人工智障”了,它正在悄悄進化出接近我們人類的三大能力:會看、會記、會決策。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你正用手機拍街邊餐館,Astra突然提醒:"這家日料店在谷歌地圖上有47%的差評,建議右轉30米那家西班牙餐廳"——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Astra正在調取地圖+視覺+即時資料的綜合判斷。
當你在遊戲裡手忙腳亂時,它能以每秒60幀的速度掃描戰場,在0.5秒內評估500種戰術組合。就像職業電競選手的大腦,在電光火石間做出最優決策。
我們總吐槽AI轉頭就忘,但Astra已經能做到記住過去10分鐘對話的所有細節(相當於記住一部20頁的劇本);自動關聯你三個月前說過的旅行偏好(比如發現你每次都會優先選擇坐地鐵就能到達的餐廳)。
不過,它現在依然存在一些缺點,比如連續對話20輪,就會“邏輯掉線”。這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們開會開久了也會走神。然後它對冷笑話的理解準確率也只有65%,看來幽默感可能是我們人類最後的壁壘。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當AI開始具備"情景記憶"和"工具排程"能力,未來究竟是人指揮AI,還是AI在引導人?
2、世界模型——下一個“必爭之地”
你可能會問,什麼是“世界模型”?
簡單來說,世界模型就像是一個“數字大腦”,它能夠學習和模擬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律、社會行為,甚至是人類的決策過程。它有兩大核心功能:理解世界和預測未來。
它利用前沿技術完成複雜物理環境的真實模擬,將來能廣泛應用於遊戲、影視、機器人訓練等場景。比如在遊戲中自動生成開放式世界,在災害預警中預測颱風路徑和地震強度,在工業生產中測試產品壽命最佳化工作流程。
怎麼樣?是不是看起來非常強大?
所以從去年開始,李飛飛的World Labs,英偉達的Cosmos,還有谷歌的Genie 2,以及其他巨頭和初創公司,全都在搶這塊大蛋糕。
毫不誇張地說,誰先造出“數字地球”,誰就是“AI界的上帝”。

就在三個月前,谷歌DeepMind宣佈成立了“物理世界模擬天團”,目標是用AI模擬颱風路徑、藥物分子運動、甚至預測全球氣候變化,負責人是OpenAI影片生成神器Sora的締造者Tim
Brooks。這位28歲的天才少年,開始了一場顛覆認知的“造物運動”。
Brooks。這位28歲的天才少年,開始了一場顛覆認知的“造物運動”。
以後的AI,不僅能幫你寫PPT寫週報,還能造藥救命,預測災害,甚至讓我們“長生不老”。
谷歌作為全球AI領域的先驅者,其戰略佈局與組織智慧為中國創業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啟示。
1. 從戰略到組織:從“機械組織”到“動態敏捷組織”的進化
谷歌將DeepMind、Google Brain等分散團隊整合為統一戰線的“AI集團軍”,打破部門壁壘。這可不是簡單的部門合併,而是像把散落的樂高積木拼成機甲戰士。
在AI時代,很多中國企業可以設立“戰略敏捷小組”,針對AI新趨勢(如多模態、Agent)快速組建跨職能團隊,專案結束後人員迴歸原部門。
2.經營管理:平衡“長期主義”與“閃電戰迭代”
都說谷歌是技術理想主義者,但人家打起「閃電戰」比誰都狠:量子計算燒錢十年不手軟,Gemini大模型也能做到版本週更。
在谷歌內部,有和平時期CEO與戰備狀態CEO的概念,和平時期的領導者需要鼓勵廣泛的創造力和對各種可能的貢獻。相比之下,在戰備狀態中的公司則已經是生死攸關了,所以它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達成目標。
和平時期的CEO知道,妥善地執行既定策略就會贏;戰備狀態的CEO需要出其不意地改變既定策略。和平時期的CEO著眼全域性,可以適當允許員工對具體執行進行微調;戰備狀態的CEO決不願意暴露任何可能的風險敞口。

3.文化重塑:做務實的理想主義,容忍失敗的創新文化
谷歌成功的背後,離不開一個強大的支柱——創新文化。它培養了一種持續學習和成長的文化,吸引了全球頂尖人才加入谷歌。同時,谷歌的創新文化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引領著科技潮流的走向。
谷歌早把創新玩成了“風險對沖遊戲”——他們允許10個團隊同時試錯9個必死方向,賭的就是第10個能顛覆行業。這種看似“浪費”的底氣,來自一套“既要仰望星空,又能腳踩淤泥”的文化基建。
我們的企業應該像谷歌一樣讓每位員工都成為創新的推動者。將創新作為組織的核心價值觀,並透過行動和決策不斷強調其重要性。透過定期的創新研討會、頭腦風暴會議等活動,激發員工的創造力。
倡導開放、包容和協作的工作氛圍,讓員工敢於提出新想法,感到有權力去冒險和創新,而不必擔心失敗。在日常溝通和工作中,就要鼓勵員工分享想法、敢於冒險,即使失敗也能得到正向的認可和鼓勵;而領導者也要將創新失敗視為創新過程中的必要一環,有接受創新失敗的擔當,願意為失敗買單,用行動為創新者提供安全感。
總之,我們需要用"戰略耐心+戰術敏捷"的組合拳,在組織韌性、技術洞見、生態構建三個維度同步進化。谷歌的經驗不是路線圖,而是啟示錄——真正的覺醒,在於建立屬於中國AI時代的創新正規化。

谷歌的經驗告訴我們,AI競爭的本質是創新戰略能力和組織進化能力的競爭。
這就回到了楊國安教授的一句話:組織成功=戰略×組織。
中國企業需構建更適應本土市場的戰略創新和“敏捷型組織”,誰先躍遷,誰就能在這場時代的變革浪潮中重新定義自己。
此刻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不妨問問團隊:我們的組織架構,還停留在爬行動物時代嗎?
AI革命沒有標準答案,但跑得比進化曲線慢的企業,註定會成為數字化石。
對了,2025年5月11日-18日,由筆記俠發起的GBE(全球商業探索之旅)美國站“創新英雄之旅”正式啟程。
將圍繞“AI和全球化”這兩大課題,以“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為主題,給中國企業的AI和全球化經營帶來借鑑思考。
我們這次到矽谷的“創新英雄之旅”,會帶領大家一起了解未來AI方向的戰略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識別AI+全球化時代我們的機遇與挑戰。
遊學期間,我們將走進谷歌全球總部,與大家一起深度瞭解谷歌的創新文化與“後AI時代”的谷歌,去一起看這隻“大象”是如何把握機會,果斷進化成“敏捷型組織”的,同時也在第一現場深刻理解谷歌怎樣繼續引領下一個十年。
連結全球先進思想,拓展中國商業邊界。現在,筆記俠也想邀請你,與我們同行。
一個人,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大不過他的所見所聞所思。
如果,你對探索全球商業真相和本質的一線遊學感興趣,歡迎你加入我們,在全球商業背景下審視和探討中國商業發展。
具體諮詢報名可掃下方海報二維碼,新增主理人詳細溝通。



好文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