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
大概都有這個印象:
鴨子下完蛋後,瀟灑離去
壓根沒打算孵蛋
母雞卻會兢兢業業地“抱窩”
甚至還會“多管閒事”跑去孵鴨蛋!

雞慈鴨孝
圖片來源:swindonadvertiser.co.uk

先別忙著diss鴨媽媽
作為母鴨經紀人,且聽我方陳詞

首先得知道個小常識

不同的鳥類
有不同的繁殖策略

比如信天翁
一兩年才產下一枚蛋
爹媽輪流孵蛋和育雛
對寶寶關懷備至
確保每個娃都是精英教育


只管噗噗下蛋,對每個蛋都湊活養
總有能活下來的
比如產蛋界的加特林——鵪鶉
1年能下300多個蛋
和你上班打卡頻率差不多


比如杜鵑,不僅搶別人家的巢
還把蛋下在別人窩裡
讓別人代勞孵蛋
“鳩佔鵲巢”說的就是它們


還真不是!
家雞和家鴨的老祖宗
幾千年前都是“質量型選手”

中國家鴨的祖先——綠頭鴨
在野生情況下
雞、鴨、鵝的祖先
每年僅繁殖1~2次
年產蛋很難超過20枚
個保個的精心孵蛋,超負責


鴨子“懶得孵蛋”
其實是人類幾千年特意選出來的
人類之所以要這麼培育

鴨鴨不像雞會報曉
不像鵝會看家
除了產蛋和吃肉
基本沒有別的本事

北京烤鴨——還算好吃,但擱以前一般家庭吃不起
而比起略顯肥膩的鴨肉
顯然鴨蛋更具價效比!
早餐經常有鹹鴨蛋
但是平常自己做菜
是不很少有做鴨子的?
自從明朝時咱們老祖宗
發明了松花蛋和鹹鴨蛋
讓鴨蛋可以長期儲存和長途運輸
鴨蛋的需求更是蹭蹭上漲
鴨蛋
更符合中國寶寶的口味和消費水平

產蛋高手——高郵鴨

它註定長不大的崽崽——高郵鴨蛋🤤

母鴨在抱窩期間
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
會停止下蛋,專心孵蛋
孵蛋時,禽類的催乳素分泌增加
會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卵泡的生長和排卵過程就會停止
抱窩期間就不再下蛋了
所以養殖戶都不希望家禽抱窩
影響產蛋量
為了迎合大眾口味
千百年來對鴨子的選育
就把重點放在了“多下蛋”上

雞蛋的需求量更大
為啥雞的孵蛋習性沒被篩選掉呢?
那是因為,雞不光蛋好賣

只有一部分養殖場裡專門產蛋的
如白來航雞
和鴨鴨一樣
被人類調教得喪失了抱窩的習性
它們可謂雞界勞模
一年能產330枚蛋以上

有專門產肉的,比如白羽雞
生長速度快,出欄週期短
主要滿足人們對肯德基、麥當勞的大量需求

從消費資料來看, 2023 年為例,我國雞肉產量約為 1470 萬噸 ,雞蛋消費量 2938 萬噸。雞蛋和雞肉的消費量都相當可觀。
有一些雞有藥用價值
像烏骨雞常被用於和食療

還有“逗你玩”的鬥雞

所以一些小規模養殖戶
都喜歡養這種啥都會的母雞
既會下蛋,也會孵蛋
綜合用雞,極大提高用雞效率
像極了你的老闆對你的期望

因為大部分雞的品種會孵蛋
所以才給我們雞全都會孵蛋的印象

當然不會!

早在宋朝就已經總結出
人工孵化的方法了
專門幫助不會抱窩的雞鴨傳宗接代
宋朝羅願《爾雅翼》就記載了用牛糞發酵的熱量孵化家禽的辦法 明清時期,又出現了成熟的專業人工孵化機構“哺坊” 到了現代,人工孵化技術更成熟了

OVER,我方申辯結束
下面進入隨堂測驗
你還有啥奇怪腦洞?
留言告訴霸霸
點贊多就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