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商場愛叫“xx裡”?

你發現沒有,如今許多商場或商業街開始以“xx裡”命名。
曾幾何時,商場們還都愛叫“xx商城”“xx購物中心”,以及萬達廣場等廣場們也成為時尚所在地,但現在,以太古里為代表的“裡家軍”正流行。
2017年,鄭州銀河裡開業;2020年,杭州天目裡投入使用;2021年,上海旭輝裡建成。除了新建的商場外,還有商場特地從原來的“xx商城”改名為“xx裡”,比如太原康達商城自2020年起改叫KD·時光裡。
圖源:大眾點評
為什麼叫“xx裡”的商場越來越多了?
“裡”字的含義
值得注意的是,“xx裡”中的“裡”字不是隨便用的,它本就是一個聚居單位。
在古代不同時期,“裡”字代表著不同戶數。在《周禮》《漢書》中,就有“五家為鄰,五鄰為裡”的表述,這裡的一“裡”等於25戶人家。《隋書》中則有言“丙申,制五百家為鄉,正一人;百家為裡,長一人”,這兒的“裡”是100家。
現代對“裡”的運用,一開始集中在住宅小區和街道的名字上。如今,許多現代城市住宅、街區的名字中仍保留著“裡”字。含“裡”的地名稱謂多富有美好寓意,許多居民都生活在幸福裡、誠信裡、曙光裡……
圖源:大眾點評
後來,“裡”漸漸被用到商場名字上。
最早以“裡”命名的商場是太古里。當時,別的商場還多是傳統的“xx購物中心”,而“太古里”透過獨特的命名、建築風格等,逐漸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休閒商業綜合體形象‌。
北京的太古里最初叫三里屯Village,2013年更名為三里屯太古里。與只有一座主建築的商場不同,三里屯太古里是一群建築,它由30座獨立的小建築構成。同樣,成都太古里從2014年起分階段開業,採用了不同於商圈高樓和室內購物商場的設計,一座座小建築之間互相獨立,空間感相當足。
成都太古里|參考文獻3
可以看出,和從前的廣場、中心們不同,“xx裡”所代表的是開放式、文化型商業綜合體。這種與眾不同的商業綜合體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成了網紅打卡地。
為什麼那麼多商場要叫“xx裡”?
從字義上看,“裡”字代表一個個封閉院落、小街巷,與商場開放、流動的性質差別很大,那“裡”怎麼就成了商場取名的香餑餑?
這與商場的“功能轉變”有關。如今的商場,早就不光是“買東西的地方”。
《工程建設與設計》期刊的一篇相關文章表示,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城市商業體的購物中心設計朝著更多元、立體的方向發展,打造街區、社群、購物中心為一體的超大型城市商業體成了種趨勢。這是因為,隨著消費結構升級,人們如今逛商場,不再只是為了購物,而是真的在享受“逛”的過程。
這就意味著,新一代商場在滿足人們基本的購物、吃喝玩樂需求之外,還得加上“逛”的內容型升級需求,並且不光能逛,還得好逛。
傳統購物中心空間分配的“黃金比例”是購物52%,餐飲18%,娛樂30%,顧客以逛櫃檯為主要動線。但從2013年開始,這個比例就漸漸被購物、餐飲、休閒1:1:1的模式所取代。對於以“xx裡”為代表的“新商業體”來說,發展體驗業態成了一種趨勢。
太古里、天目裡……這些“商場”融合了多元化的業態和功能,成了涵蓋工作、生活、商業、藝術、設計、時尚和文化等多個領域的休閒商業綜合體,與其說是商場或商業中心,倒更像是“景區”。
而對於內容豐富、重在體驗的新一代商場來說,“裡”字剛好適配。
首先,“裡”字源於傳統聚居單位、街巷,隱含著“在此生活”“內部”“聚集”等含義,帶有濃厚的社群屬性。正如成都太古里所表示,“裡”字不僅意味著對古老街巷名的沿襲,更代表著一種獨特的開放式購物街區的建築理念。
“xx裡”這一命名方式,可以弱化人們對商場單純購物功能的印象,加強商場與生活場景的聯絡,暗示消費者:這裡不僅是消費場所,更是融合社交、休閒、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
其次,區別於一眾“購物廣場”“購物中心”,“xx裡”這一名字更加簡明、新穎,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新的記憶點。《南京社會科學》期刊有相關文章表明,品牌名稱的長短會直接影響其傳播範圍和程度。消費者注意能力有限,簡單的品牌名稱更容易編碼到人腦記憶系統中,同時,新穎、獨特、有區別性的商場名稱能有效吸引和維持消費者的注意,更易被牢記。
最後,“xx裡”聽起來更具潮流屬性,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調性。
當下,年輕消費群體已漸漸成長為消費主力。隨著消費主體結構的變化,現代商場的名字已經顯示出多元化和創新性的特點,越來越傾向於融入一些更具潮流屬性的新詞,不光是“裡”,還有“城”“匯”“薈”“港”“灣”等。此外,還有“in99”“apm”等,裡面是否時尚先不論,名字先得吸引人。
相較於多給人留下大型高階購物中心印象的“xx城”(如永珍城),一般為綜合性區域購物中心的“xx匯”(如合生匯),以及看不太懂的英文數字組合等,“xx裡”在兼顧創新與潮流屬性的同時,還營造出一種溫馨、親切的氛圍。它不會讓人看不懂,也不會讓人“不敢”進去(畢竟許多“xx裡”本身就是開放式的)。
圖源:小紅書@攝影師吳文培(已授權)
“裡”作為一種傳統稱謂,能喚起人們對傳統街巷的記憶和情感共鳴。“去xx裡”聽起來就像去小區後門那條街,讓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走了進去,逛著逛著就消費上了。
但話又說回來,“裡”不是最早的商場名字,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變化,與之相應,也許五花八門的商場名字會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營立成.(2024).蜂鳴的邏輯:場景視角下的青年消費空間生產——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為例.中國青年研究(04),14-24.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4.0042.
[2]羅若瑜&小出·治.(2018).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以成都遠洋太古里為例.江西建材(02),30+29.
[3]王徵.(2017).太古里是如何做體驗式商業的.中國房地產(17),32-35.doi:10.13562/j.china.real.estate.2017.17.023.
[4]胡小清&王科榮.(2020).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築設計分析.工程建設與設計(18),24-25.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09.210.
[5]中國百貨商業協會CCAGM.(2016年08月24日). 反攻電商:購物中心進入體驗式時代.
[6]殷志平.(2006).多維視角的品牌命名研究——研究綜述及其展望.南京社會科學(12),129-136.
作者:敏敏 茂航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敏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ID:yiduiread),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