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藤校康奈爾,研究生在香港念法律系JD的Ann,這個暑假要在三個律所做三份實習,幾乎是一個月一個實習的節奏。
別以為這是鳳毛麟角的學霸行為,和Ann一樣的大有人在。這背後深層的原因是:香港的法律行業真的太捲了……
捲到什麼程度呢?光是申請實習,Ann就投了30間律所。但這只是基本操作,當初學長建議的數量可是50間。
△《法證先鋒5》劇照
一方面,香港律所的坑位不斷減少,律所關閉和裁員的訊息這幾年屢見不鮮。與此同時,又有很多人還是選擇來香港念法律,競爭因此非常激烈。
據說如果是五六年前在港大讀JD,投個20份簡歷就能換來8-9個面試機會。今年,Ann和身邊朋友的情況是,無論投了多少份簡歷,沒有超過5份面試邀約的。
另一方面,Ann處在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Ann剛讀完一年JD的課程,也就是說,她剛好是兩年後進入職場,今年的實習,會決定她是不是能如願拿到offer。如果是明年才拿到offer,那麼她就得在讀完PCLL之後gap一年了。

△《新聞女王》劇照
大環境越卷,提早準備就越有必要。更何況,法律本身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廣深媽媽圈”的直播中,Ann分享她神奇的經歷和寶貴的經驗:
YOUTH DAY
在香港最好的法律JD學校是怎麼樣的體驗?兩年的時間如此之少,學業和工作計劃要併線操作,甚至在入學之前,Ann就已經開始瞭解實習和未來的就業了。
在律所的實習感覺如何?Ann分享了她的觀察,還坦率說出了她瞭解到的律師的薪資情況。
那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要知道她在康奈爾不僅修了double major,這還是在換過專業之後完成的。

* 以下內容根據Ann的分享整理。
法律專業名詞科普
JD Juris Doctor
有學士學位的學生都可申請,美國一般需3年,也有很多2年的加速JD課程。中國教育部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JD學歷認證為碩士層次,將加拿大JD學歷認證為學士層次。JD畢業生如果想要成為執業律師,還需透過律師執照考試。
PCLL
法律專業資格證書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
PCLL法律專業資格證書是香港特有的課程,香港沒有律師執照考試,法學院學生只有修讀1年全日制PCLL專案且順利畢業,才能作為律師執業。文中的Ann就是先讀完2年JD,再讀完1年的PCLL,才能就業。


康奈爾GPA3.8來到港大JD,
仍然覺得卷
從美國本科來香港讀JD之後的一個直觀感受就是,學業上非常卷。
與美國JD讀三年和英國讀四年相比,香港JD把時間壓縮到了兩年。而且,它是期末“一考定終身”的,不像美國會把平時的作業測試也納入最終成績。
港大JD基本沒有作業,最多就是一些reading。第一學期剛開始大家都會認真讀,後面發現它和期末關係不大,讀的也就少了,會把更多時間花在整理筆記上。港大期末季較長,我會在考前2個月進入備考狀態,早上一睜眼去圖書館然後學習到晚上12點是常態。
香港一共只有三個大學有法律JD專業:港大、港中文和城大。
港大坑位最少,JD每年僅50-60個,另外2所學校能上百。我在港大研究生的同學,大概有一半有留學背景,而且大家的本科都很優秀,內地的北大清華華政、歐美的UCLA和NYU、英國牛津劍橋都有。
港大的JD是三所學校裡最好的,律所也特別認港大招牌。如果看到兩個畢業生GPA一樣,一個來自港大,一個是其他,那麼可能更傾向招港大的。
康奈爾畢業,我申請了美國、香港還有新加坡的JD,也都參加了面試。美國JD的面試,比較像本科面試,更關注你本人,會根據你的文書和性格來提問,像聊天一樣。香港和新加坡更關注你的邏輯思維和你有沒有legal sense,來判斷你是不是有潛力把法律專業知識學好。
據我所知,香港JD面試是選擇性的,如果在歐美讀的本科,一般不會要求面試,面試會考察你的英文好不好。
申請香港比美國JD要容易很多,因為美國要求考LSAT,需要花大量時間準備。香港並不要求有標化成績,我提交了GRE成績,但這個也不是強制的。

JD另一個特點是,不要求你本科後無縫銜接,所以我港大同學裡有一些是有工作經驗的,最年長的同學是一個老爺爺,他之前是另外一所學校的教授,同時也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來讀JD,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經常可以看到孫子孫女送他上學的情景,特別有意思。問他醫學和法學哪個更難,他笑笑禮貌地回答:還是法學。
對法律感興趣的同學和家長可能都知道,讀法律有兩條路:第一條是“本科LLB+研究生LLM”(LLM的法學研究生課程需要LLB的法律本科基礎);第二條是“非法本+JD”。兩者怎麼選呢?
我覺得這要看個人情況,如果讀法律的意願和規劃非常堅定,最好就是LLB+LLM。相比而言,JD對本科的專業沒有限定,不過我個人覺得JD路徑的本科最好讀一些需要大量閱讀寫作的,因為JD考試及後續工作都要寫很多東西。另外,不管什麼專業,GPA要好。我當時是3.8申請的,還有個同學GPA達到了4以上。

越來越狹窄的職業通道:
實習不能保證offer,
美國同學回香港只能接受降職減薪

△《不完美受害人》劇照
做實習,不確保能拿到兩年後的offer,但是你不做,一定就沒機會了。大家都瘋狂海投實習,一方面市場不好,另一方面也因為申請和麵試需要經驗積累。
一個申請花上幾個小時很正常,不僅要填表,還要做五花八門的測試,有測數學的,有測語言的,因為香港律所的業務很多和大陸相關,所以會考中英互譯。我遇到過的最奇怪的測試,是讓你根據人臉表情,分析心理情緒。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但都得做,因此申請30間也不容易了……
當然也會非常卡成績,院校、GPA、獎項和文章這些都是考察重點,有些律所甚至要填高中、初中的成績。
有的律所喜歡招LLB的實習生,因為他們已經有法律知識,一進來就能幹活了。JD可能在即戰力上拼不過,但優勢在於本科有其他的知識儲備,畢竟法律也是要和各行各業打交道的。
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架構和文化。英資的律所,每天會丟給你很多測試,你感覺不是在幹活,而是在上學做quiz,換了個地方接受考評。美資的律所,有一些是很強調社交的“E人律所”,之前就有律所組織實習生參加香港划龍舟比賽。還有一些就比較nerdy,側重於看招的人能不能幫你幹活。

△《不完美受害人》劇照
我第一份實習是在一個美國律所在香港的辦公室,在任務和social方面比較平衡。我每天要在英語、普通話和粵語三種語言裡隨機切換,多語言肯定是優勢,英語和普通話是剛需,因為很多業務來自大陸。粵語更多是文化上的接觸,我現在第二份實習基本就是純粵語環境。
香港律師分兩種,事務律師(solicitor)和大律師(barrister)。事務律師主要是負責和客戶對接以及檔案類工作,也有出庭機會。大律師主要就是研究法律和出庭辯護,更純粹一些。
無論哪條路都很漫長。事務律師需要2年JD、1年PCLL,還要再在律所做2年見習,才有資格正式成為事務律師。大律師則需要JD和PCLL之後,跟隨一個有5年經驗的大律師做一年,然後獨立門戶。
我是想先當事務律師的。大律師跟的師傅比較看運氣,然後馬上就要靠自己了,拿的不是工資,一個人就是一間公司,因此需要在之前積累足夠的客戶和案件資源,而香港的大律師又不直接和客戶接觸。另外,我自己的性格更適合和人打交道,之後會不會再轉就看情況了。

△《毒舌律師》劇照
來到律所,我發現事務律師區別也挺大的,得看具體做什麼。要是做的是資本市場這塊的業務,就經常要熬夜、出差。這塊和IPO的關聯很緊密,工作和投行的感覺很像,不需要讀很多case,做的比較商業。做仲裁和訴訟的活,雖然也忙,但這個忙是可以規劃和預見的,不像資本市場的活說來就來。
發offer基本上是律所對所有實習生的單項選擇,因為實習生太多了。暑假三批,寒假又是一批。
如果是在美國讀的JD,理論上也能在香港工作,但這個渠道變得越來越窄。
我身邊有個真實的例子,一個美國JD畢業的朋友,畢業後進了比較好的美律所,但後來沒抽中工作簽證,於是問能不能去美國律所在香港的辦公室。得到的回覆是可以,但職級和薪資都降了。很無奈,但也只能接受。

△《毒舌律師》劇照
律師行業的薪資怎麼樣呢?
我知道的情況是,大律師跟師傅的那一年,拿的是香港最低工資,月薪1萬,之後就自負盈虧了。
事務律師的話,得看律所檔位。最高的是美國律所,在見習的2年裡,最高的能給6萬,低的也有4萬。英國所、紅圈所還有一些比較好的本地所屬於第二檔,大概3-4萬。
不過,大部分人見習期的平均薪酬是在2-3萬的水平。等轉正以後,薪資可以翻倍。

△Taylor Root《2023年度中國香港及大陸地區的律所薪資報告》

來自康奈爾double major的經驗:
康奈爾轉專業很方便,
擇校不必只看排名
從國內到美國本科再到香港讀JD,我的性格和能力是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的。
在國內初中時壓力很大,作業都不是寫不完,而是不會寫了,於是家裡一合計,還是把我送出去,換個環境和教育思路。到了美國,我發現學校並不會把你框在某一個科目,甚至允許偏科,鼓勵你發展自己的興趣。
在包容的環境裡,我慢慢變得自信了起來。像是以前從來沒想過能進cross country的校隊,但學校裡的人都說有興趣歡迎來嘗試,沒經驗的小白也可以,於是我高一就加入了校隊。
我在康奈爾最早錄取的是政策分析專業,讀了一年發現和想象中不太一樣,於是從政策學院轉到了文理學院,選擇一下子多了起來。我先上了一個學期通識課程,然後declare了歷史專業,後來又declare了統計專業。

△《白色強人2》劇照
康奈爾轉專業很方便。我認識的人裡,有人學了3個專業,也有四年換了四個專業最後也成功畢業的,可能唯一比較難的是轉去工程專業,因為需要很紮實的基礎,轉過去可能需要多讀一個學期或者一年,補一下落下的課程。
與之相比,英國本科的一個問題是,選定專業就不能改了。這要求孩子在很小就明確要走的方向,對成熟度要求很高,也不那麼靈活。比如說,有的同學本科讀了化學,到後面做的工作是金融,那學校的很多精力和時間都白費了。

△《新聞女王》劇照
擇校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一定要總結的話,我的建議是:不要只考慮院校排名。
排名不是全部。舉例來說,康奈爾的建築排名第一,但在求職上可能不如一些地理位置和資源更好的學校,比如波士頓大學。一方面因為它在城市,也因為波士頓大學在幫助學生就業上投入了很多資源。
除此之外,環境和文化也很重要。康奈爾的冬天很長,又是在一個很“村”的地方。如果你喜歡豐富的娛樂活動,那這裡悶得都可能影響你的精神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