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立即加入學習!
來源:科研貓
僅供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昨天一條訊息,受到廣泛關注。國內很多碩博發文量巨大的SEER公共資料庫已禁止中國作者使用!
之前註冊過的賬號,現在會失效。
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資料庫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建立的權威癌症統計資料庫,收錄了全美數百萬腫瘤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包括人口學特徵、腫瘤分期、治療方案及生存隨訪等資訊,為癌症發病趨勢、預後因素和治療效果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該資料庫採用分級開放模式:基礎統計資料可透過SEER*Stat等工具公開查詢,而詳細研究資料則需要研究者提交申請,承諾僅用於科研目的且不嘗試識別個人身份。此前,該資料庫對全球科研人員開放,僅需提供機構郵箱並簽署使用協議即可獲取資料。
幾個月前美國政府推出的一項行政命令《關於防止關注國家獲取美國公民大量敏感個人資料和美國政府相關資料的行政命令》。

該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六個“受關注國家”及相關個人獲取美國人敏感資料的交易,其中個人健康資料與人類基因組資料成為重點受限領域,目前看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 SEER資料庫已被納入限制範圍。

新規下,中國研究者可能面臨以下挑戰:
① 直接申請通道關閉,需透過美國合作機構間接獲取資料;
② 審批流程延長,需額外證明研究用途符合豁免條件(但常規科研通常不符合);
③ 可能完全中斷訪問許可權。
這一變化不僅影響中國科研人員在腫瘤流行病學領域的研究進展,也反映了美國對科學資料跨境流動的日益嚴格的管控趨勢。
2025年,美國資料跨境新規正式落地,給中國科研界帶來重大挑戰。新規明確規定,所有包含美國公民基因組、健康記錄等敏感資訊的大型科研資料庫都將嚴格限制訪問。
這意味著中國科研人員將面臨:SEER癌症資料庫、TCGA基因組計劃、dbGaP遺傳資料庫、GDC資料平臺、GTEx基因表達專案等核心科研資源的全面斷供!這些曾支撐無數重要研究成果的資料來源,如今已成為"看得見卻摸不著"的寶貴資源。還有GEO,和來自美國的多學科臨床資料庫MIMIC、NHANCE是不是也很危險了?
甚至Pubmed會不會也會被禁呢?
歡迎加入會員!課程+圈子+何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