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宇塌房,315第一個公關反面教程出現了!

怎麼也想不到,今年315首當其衝的是每天吃飯都會路過的楊銘宇黃燜雞。(還好都只是路過)

2025年3月12日,新京報一則暗訪報道揭露了楊銘宇黃燜雞鄭州、商丘3家加盟店的後廚亂象:回收顧客剩菜二次加工隔夜發黑牛肉用色素偽裝新鮮肉員工無健康證上崗等操作。

畫面中,店員將變質發酸的食材清洗後繼續使用,甚至將顧客食用後的剩菜挑揀出香菇等食材重新加熱售賣。

這三家楊銘宇後廚,“培養皿”裡的食材已經是隔著螢幕都能yue出來的程度。
01.

楊銘宇公關“套公式”

事件被曝光後,楊銘宇品牌方當天就火速釋出致歉信,宣佈永久關停涉事門店並啟動全國排查,單論這個公關速度,確實遵循了“24小時法則”。

但能夠處理得這麼快,並不能證明楊銘宇的公關團隊有多強,只是“無他,唯手熟爾。”
因為楊銘宇不是第一次被爆出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甚至這句話在此前都已經被重複過多次。
2024年9月,公司訂51份楊銘宇黃燜雞米飯超20人中毒的新聞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2024年7月,有人爆料在楊銘宇點的外賣餐盒中發現一整隻“燉爛”的死老鼠

2016年,楊銘宇黃燜雞還被曝出過使用“殭屍肉”,加工地點在偏僻的廢棄工廠。

這些發生過的食品安全問題,楊銘宇統一的回應都是:涉事門店停業整頓,全國範圍內門店也在開展自查自糾,然後加強考核。
楊銘宇的危機公關,和剩菜一樣,主打一個“迴圈利用”:犯錯誤就改,改完再犯,千錘百煉。

甚至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網友已經給這次涉事的門店支招了——不用道歉,直接旺鋪轉讓。

02.
“甩鍋”加盟商
細看楊銘宇的公式化公關,基本就一個思路:一切問題都是加盟商的問題。

首先,楊銘宇的致歉信中不斷強調“管理漏洞”,卻未追溯漏洞的源頭,同時,楊銘宇對消費者的賠償隻字未提,讓很多事件爆出前一天還在點涉事門店外賣的消費者更加氣憤。

這種迴避核心問題的態度,與此前數次危機的回應結論如出一轍。
其次,楊銘宇多次宣佈的整改仍停留在“內部自查”,缺乏第三方監督,執行力存疑。
其承諾的“每月突擊檢查檔案公開”未明確是否開放公眾查詢,而明確會在官網公示的整改進展,時間跨度居然是以“周”為單位。

這邊都火燒到屁股了,官方的節奏居然還是一週一發布?
此外,歷史信任赤字更加劇了公眾不信任過往醜聞的“歷史包袱”進一步削弱了楊銘宇的公信力,更加深了楊銘宇的危機。
03.
楊銘宇,該學海底撈
和楊銘宇一樣,海底撈也是出過供應鏈和食品安全問題的加盟品牌。
在幾天前的,“小便門”事件中,雖然初期海底撈公關策略偏向出現了問題,但是及時改正,短時間內完成了相關訂單4109單全額退款+十倍賠付,挽回了一定的品牌聲譽。

而更早的2017年被爆後廚發現老鼠後,海底撈一個下午連發兩條回應,一是致歉信,二是處理通報,問題落實到責任人姓名,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而楊銘宇如果能在甩鍋供應商前將追溯這些門店的訂單,並安排賠償事項,積極承擔責任,口碑滑落得也不會這麼快。
其實說白了,要遵循的也只是大家都知道的危機公關“5S”原則:第一,承擔責任原則(Shoulder)、真誠溝通原則(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則(Speed)、系統執行原則(System)、權威證實原則(Standard)
楊銘宇僅僅做到了道歉速度第一,似乎也是映射了其品牌快速而無序的加盟擴張。
目前,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後廚亂象已經被掛牌督辦,小馬也希望楊銘宇還能夠真正轉變思路,真正核查供應鏈和加盟管理體系,不要繼續在甩鍋、避重就輕的公關絕境上越走越遠。
素材來源於網路
 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