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光明節,普通基督徒都不知道這10件事兒

1. 聖經清楚記載:耶穌過光明節
聖經中沒有記載耶穌過“聖誕節”,但明確記載了耶穌曾在“光明節”來到聖殿。
在約翰福音的和合本翻譯中,它被翻作“修殿節”,但希伯來原文用的詞是“חנכה”(Hanukkah,哈努卡,字面意思是“獻上”),就是今日猶太人的“光明節”。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חנכה,Hanukkah),是冬天的時候。耶穌在殿裡所羅門的廊下行走。(約翰福音10:22)
修殿節的起源在猶太古卷《馬加比壹書》和《馬加比貳書》中均有記載,但這兩本書卷在基督教界公認為《次經》。
(關注本公眾號“光如星”,後臺回覆數字779即可免費下載《馬加比傳1&2》PDF)
2. 光明節為了紀念反希臘起義-“馬加比起義”
“修殿節”又名“獻殿節”或“光明節”,是為了紀念猶太人在馬加比家族的領導下,從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提阿古四世“手上奪回耶路撒冷,並重新將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獻給神。
修殿節的事件發生在公元前165年,而聖經《舊約》裡的事件只記載到公元前400年為止。(瑪拉基書至馬太福音的400多年間也被稱為“兩約之間”,期間神沒有興起先知對以色列民說話)。
3. 光明節從希伯來日曆的9月25日開始
光明節通常發生在每年聖誕節之前,是從希伯來日曆的基斯流月(第九月)第25日開始,為期八天。
4. 光明節點蠟燭是為了紀念住棚節
根據《馬加比書》的記載,光明節是為了彌補因被佔領期間無法慶祝的住棚節,也就是耶和華七大節期中最後、最榮耀的節期。
由於“住棚節”通常為期7~9日,因此獻殿儀式通常共持續八天時間,「修殿節」也因此從希伯來文「獻上」(Hanukkah/chanukah) 一詞而得名。
5. 光明節的歷史故事
主前586年猶大亡國,耶路撒冷被外族佔領。
主前186年,安提阿古四世(注:其姓叫伊比法尼Epiphanes,意思是“看得見的神”,將自己與宙斯平等,使宙斯的面貌跟他酷似)繼位並繼續統治以色列。
安提阿古下令將百姓一律希臘化,並逐步剝奪以色列民的信仰和政治權利。
在主前167年左右,安提阿古四世率軍來到耶路撒冷,大肆燒殺擄掠,並妄自闖入聖所,搬走聖殿相關聖物,撤換掉聖殿的大祭司,以腐化的傀儡祭司代之,用一系列方式將聖殿褻瀆。
至公元前165年,安提阿古查禁了所有的猶太信仰活動,包括敬拜獨一的上帝、行割禮、遵守妥拉、遵守安息日等。並在聖殿祭壇上豎立一尊宙斯神像,在祭壇上獻豬,焚燬舊約書卷,把千萬猶太人變賣為奴隸,用各種嚴刑迫使猶太人放棄信仰,反抗者一律遭到酷刑與屠殺。
有個距離耶路撒冷不遠的村莊名叫摩定(Modin),敘利亞軍官設立了宙斯像,命令老年祭司馬他提亞(Mattathias the Hasmonean——馬他提亞屬哈斯蒙尼家族)在祭壇上獻豬。
祭司不從,有一位叛教者上前獻豬,遭馬他提亞用矛刺穿了他,還殺死了一名敘利亞計程車兵,發起了“馬加比起義”。
馬他提亞和他的五個兒子,及願意敬拜上帝、遵守妥拉、不願意順從去拜偶像的猶太人,逃到高富拿山區(Gophna Hills),並對敘利亞軍兵和親希臘派的猶太人進行了三年的游擊戰。(注2)

▲ 見摩定(Modin)與高富拿山區(Gophna Hills)
(圖片來自:《Jesus Celebrates Hanukkah !》— 聖經考古學)
革命開始不久(大概一年後),馬他提亞去世,臨終時指定三子——猶大繼續領導。猶大驍勇善戰,被大家稱為馬加比 (Maccabees),意思就是「執鐵錘者/一群鐵錘」。(注:另有學者認為,人們將馬他提亞的五個兒子們統稱為“馬加比”)
主前165年,猶大率領革命軍突襲,攻入耶路撒冷,收復了聖殿。之後毀掉希臘神像,潔淨了祭壇與禮儀器物,設立合格的祭司,讓他們按照聖殿的神聖目的,重新執行宗教祭司禮儀。

6. 光明節應驗《但以理書》中的2300日
若從安提阿古四世於主前171年開始逼迫猶太人起始計算,至主前165年12月聖殿潔淨為止,剛好共2300日,應驗了但以理書的預言。
我聽見有一位聖者說話,又有一位聖者問那說話的聖者說,這除掉常獻的燔祭和施行毀壞的罪過,將聖所與軍旅踐踏的異象(軍旅或作以色列的軍),要到幾時才應驗呢?
他對我說,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
——但以理書8:26
7. 蠟燭不滅的神蹟:可能只是個傳說
在猶太人熟知的《耶路撒冷塔木德》中並沒有記載過修殿節/光明節的原因。
然而在《巴比倫塔木德》中卻寫到,聖所中的金燈臺,已經因為沒有祭司打理而熄滅多時。當他們準備把潔淨後的聖殿重新奉獻給神時,卻發現只剩一瓶潔淨過的油沒被敘利亞的軍隊毀掉,但這瓶油頂多只能維持一天的燃燒量。
結果“神蹟”發生了,這瓶油一連燃燒了八日,正好是預備純淨聖殿用油所需的時間。之後這則“神蹟”也被猶太人廣傳至今,猶太人也喜歡稱「修殿節」為「光明節」。(被記載於《塔木德》的《革瑪拉》中,《革瑪拉》的編撰完成於公元500年左右)
然而,在《馬加比壹書》和《馬加比貳書》,乃至第一世紀偉大的歷史學家約瑟夫的歷史文獻中,均未提及光明節燃燈神蹟,其中僅記載馬加比軍事起義勝利的歷史事件。(注6)
因此,很多猶太學者認為光明節的“燃燈神蹟”不是事實!即使今日去問一些拉比,他們給出的答案也很令人驚訝。也許是因為在猶太人黑暗和毀滅的時代,人們需要光明節的奇蹟,才寫出上述故事給人希望。
8. 光明節真正的神蹟:以少勝多
無論如何,一個祭司家族帶領一小群未經正規軍事訓練的猶太百姓,對抗數量遠超的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大軍,若沒有至高神的介入,怎會收復耶路撒冷與聖殿?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神蹟。

▲ 馬加比時期的以色列及戰爭程序
9. 耶穌在光明節作出了這個宣告,難怪引發爭議
約翰福音10:22中記載,耶穌也曾上聖殿過修殿節。
當耶穌在聖殿外圍東邊的所羅門廊行走時,有些猶太人前來,直截了當地問祂:“你是彌賽亞嗎?”(約10:24)。
耶穌必須小心回答這個問題,在節日期間,一群陷入民族主義熱潮的猶太人正在訪問耶路撒冷,“彌賽亞”這個詞可能會引發騷亂,因為它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政治色彩。
如果耶穌回答“是”,那麼羅馬當局就會以叛亂為理,在現場將祂逮捕。然而,耶穌確實回答了這個問題,但不是直接回答,祂小心不使用當時的術語和理解。主耶穌指出,信徒因對祂有信心而安全,之後祂說:「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
這句話對當時正在慶祝修殿節的人來說,極其震驚!
因為讓這些聚集在聖殿山上的人,回想起約200年前,在同一山上,安提阿古四世——不過是一個人,卻自稱為神。
耶穌,神在肉身顯現,作出同樣的宣稱 —— 但祂的宣告卻是真實的!
猶太人拿起石頭要打祂,因為祂說僭妄的話。他們想,祂是一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約10:31-33)。
10. 耶穌是修殿節(光明節)的應驗
耶穌宣告自己應驗了“修殿節/光明節”。
祂說父將神子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約10:34-36),父在祂裡面,祂也在父裡面(約10:38)。
如果希臘文“分別為聖”這個字被翻譯成希伯來文,那就是“奉獻”之意(修殿節)!(注8)
在耶穌的服侍中,多次指出當時聖殿和祭司的腐敗問題。耶穌在聖殿趕出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祂親自潔淨了聖殿(太21:12;可11:15-16;路19:45;約2:14-16)。
耶穌又以自己的身體比喻為聖殿,預言自己將要受死和復活,好比聖殿將要被毀和重建(太24:2;26:61;27:40),可見主耶穌肩負著「修復」聖殿的使命。
當時一群邪惡腐敗的祭司玷汙了第二聖殿(希律聖殿)。無罪的主耶穌以祂的死、埋葬和復活,帶來新的聖殿的建立——信祂之人就是神的聖殿(林前3:16-17;6:19)。
而主耶穌也是那真光,先有施洗約翰為他做見證(約1:8-9),之後祂自己宣告說是“光”!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約12:46)
聖殿的聖所內本來是漆黑一片的,只因有金燈臺的光,祭司才能在聖所內事奉,而我們本來也是活在黑暗裡的,只因生命被耶穌「光照」後,才能在光明中去事奉和敬拜上帝。
來源於公眾號:國度大衛帳幕
版權歸屬©️原作者
國度復興報——國度1分鐘板塊
《光明節/修殿節 Hanukkah》
* 若您希望持續關注以色列最新新聞,以及列國末世聖經預言動態,及希伯來根源教導、以色列文化資訊,請關注本公眾號光如星,或將此文分享出去吧。
推 薦 閱 讀(往 下 拉)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