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大防!一張圖片揭露真實澳洲生活,瘋傳全網!澳網友看傻眼:無法接受!

一位澳洲女士曬出了一張20年前的Coles收據:2005年1月8日,77澳元能買到到33件商品!
可以看到她在那天買了牛奶、黃油、雞肉、果汁、胡蘿蔔、番茄醬、快熟面和各種日常用品。
上下滑動檢視完整收據👇
她決定模仿當年的購物清單進行一次“復刻”,以便對比差異。
在2005年,這些東西的花費是77.01澳元,而如今,幾乎相同的購物清單她掏了132.29澳元。
這相當於生活成本在不到二十年內幾乎翻了一番
價格飆升也就算了,沒想到規格還縮水了,比如麵包的重量從150減少到100克!
有網友告訴老墨,2000年的時候,100萬能買Toorak的房子!
有網友給小編科普,現在的物價是與工資成正比的。
澳洲人也是沒有放過任何一個陰陽的機會…
“不知道老Lucas現在在幹什麼。”
“可能還在Coles工作,遭遇非人的對待。”
"除了Lucas(收據中的收銀員)的工資沒漲,其他都漲了。”
“監督自助結賬。”
有澳洲網友表示,通脹讓人失望至極
“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光說‘失望’都不足以形容!”
另有網友認為物價已經漲得讓人不敢想象,“再過10年又會是怎樣的情況?”
還有網友狠狠共情,想到了自己當年的消費水平。
“二十年前,我們只花了大約150澳元就買了一車雜貨,裡面有肉、蔬菜,甚至還有快餐。”
“我來這兒(遲到了!)就是為了說這些。上世紀90年代我在WW工作時,要把價值100多澳元的雜貨安全地放在一個手推車上是不可能的——你需要另一個手推車,或者不得不把袋子堆得很高,幾乎要滑下來。”
“兩天前我在Coles花了70澳元,買了大概10件商品哈哈。”
“3.78刀的葡萄那些壞人現在要20多刀了。”
“Coles的Milo現在要9.8刀。”
Coles發言人指出,近20年來,受全球戰爭、疫情等事件影響,供應鏈面臨巨大壓力,導致物價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能源、燃料等成本增加,食品的成本也隨之提升,我們Coles一直在努力將價格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發言人強調,Coles透過每週特價、Flybuys積分等多種方式,幫助顧客找到更多的優惠,緩解生活壓力。
金融比較網站Finder也給出了一組最新資料:
目前澳洲家庭平均每週在食品雜貨上的支出為201澳元,甚至42%的澳洲人將食品雜貨列為生活成本中最讓人頭疼的三大開支之一,高於房貸的壓力(40%)
因此,很多人現在轉向去農貿市場採購大量的新鮮農產品和肉類,其餘的則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Aldi補充家中所需。
— 墨爾本各大學相關請掃碼諮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