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組新CEO上任、公司重組為6大BU幕後:一場權力遊戲的運作

張楠重回抖音?位元組國內上市無期?騰訊位元組之戰無限放大?
作者 | 代潤澤
編輯 | 王亞峰
今日,字節跳動宣佈了近五年來最大規模的組織調整。
梁汝波正式接任CEO,併成立六大BU,分別是:抖音、大力教育、飛書、火山引擎(ToB)、朝夕光年(遊戲)和TikTok六大BU的負責人向梁汝波彙報。
其中,頭條、西瓜、搜尋、百科以及國內垂直服務業務併入抖音;員工發展部門的技能與職業培訓職能,轉型為職業教育業務,併入大力教育板塊;飛書、EE、EA合併成飛書業務板塊 。
此外,TikTok CEO周受資不再兼任字節跳動CFO,公司財務部向梁汝波彙報。
這次合併,無論是在財務層和業務層,都引發不少人的熱議。
財務層,周受資卸任CFO一職後,引發位元組內部不少人的猜測,字節跳動上市計劃是否無限期延後?
業務層,抖音收編今日頭條、西瓜、搜尋、百科等產品後,誰來接管?
1
張楠或重回抖音?
梁汝波正式出任CEO,意味著字節跳動出現了三位業務出身的行政總舵手,另外兩位是字節跳動(中國)董事長張利東、字節跳動(中國)CEO張楠。
這種結構在網際網路公司身上尤為少見,也不太可能長期維持。後兩人的職責變化,自然成為了大家討論的重點。
關於六大BU的負責人,雷鋒網瞭解到,過去大力教育CEO由公司高階副總裁陳林擔任;飛書總裁由張楠擔任(非抖音張楠),向公司副總裁謝欣彙報;火山引擎總經理為譚待,向公司副總裁楊震原彙報;朝夕光年CEO為公司副總裁嚴授,TikTok CEO仍是周受資。
此次調整後,除了大力教育、朝夕光年和TikTok的人事並無變化,而飛書張楠和火山引擎譚待則有可能轉向梁汝波彙報。同時也不排除,謝欣和楊震原從職能體系中抽離,分別擔任飛書和火山引擎CEO的可能性。
此外,位元組也並沒有公開抖音CEO究竟是誰,張利東的相關職責也未曾透露。
不過在雷鋒網看來,張楠重新歸隊抖音不無可能。
此次調整,抖音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強勢收編了今日頭條、西瓜影片、搜尋、百科、垂直服務等位元組的核心To C產品線。
重組後的抖音,也相應會面臨史無前例的管理挑戰,誰能接住新BU一把手的角色?
其實自張楠從抖音CEO轉任為字節跳動中國區CEO後,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抖音的增長頗為乏力。
訊息人士曾向雷鋒網透露,張楠去年的接班人、抖音負責人Seven(王京津)從騰訊PCG空降,此前擔任過騰訊新聞產品總經理、百度知識業務體系總負責人。加入抖音一年多的Seven,至今未在公開場合露臉、露名。
自Seven去年上任以來,抖音App和電商及本地生活業務並無顯著增長,後者一度傳言單飛:《抖音電商「單飛」:短影片與直播的衝突,廣告與電商的悖論
而就在昨日,據友媒報道稱,抖音內部完成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市場負責人支穎接管運營部門,直播負責人韓尚佑兼管本地生活業務,現運營負責人yoyo向支穎彙報,本地生活負責人李然等向韓尚佑彙報。
此前抖音的產品、運營以及本地生活業務均由Seven負責,現在Seven管理的範疇只剩產品。
也就是說,抖音產品負責人Seven、市場負責人支穎、直播負責人韓尚佑、增長負責人吳曉丹,均直接向位元組中國區CEO張楠彙報。
而在今日新一輪調整後,抖音又收編了今日頭條(陳熙)、西瓜影片(任利峰)、搜尋(吳凱)、垂直服務等產品線。
擁有如此龐大的產品線和高管團隊的抖音,由誰來統帥,最後向梁汝波彙報?
這個人似乎只能是張楠。
無論未來張楠的位元組中國CEO title是否改變,但她的業務角色,也許就是抖音BU的CEO。
而中國CEO這一職位,從雷鋒網得到的資訊來看,也確實是為了“曲線實現”抖音、頭條等業務的一體化。
2
一場關於抖音BU大一統的管理運作
抖音、頭條、西瓜等產品的一體化,早在2020年初就已有端倪。
2020年3月,字節跳動任命抖音CEO張楠將擔任字節跳動(中國)CEO。
雖是升職,但很多人並不理解字節跳動的這一操作,畢竟那個時候的抖音如日中天,增長迅猛,想象力無限,無需對管理層大動干戈。
一位接近位元組管理層的業內人曾告訴雷鋒網,調整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給張一鳴卸任、梁汝波接任做好中轉,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張一鳴及位元組,賦予張楠中國區CEO這一彙報關係上的職級優先權,為實現“抖音大一統”做鋪墊。
輔助張楠把自己的班子,擴充套件到其他核心業務線裡。
2021年2月,擔任了15個月今日頭條的CEO,同時兼管西瓜影片、搜尋業務,並向張一鳴彙報的朱文佳,調任至TikTok,負責技術研發相關工作。
朱文佳調任後,今日頭條由抖音火山版負責人陳熙接任。陳熙此前擔任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在2020年底加入抖音後,便已向張楠彙報。
一個月後,向朱文佳彙報的西瓜影片總裁張楠(男,非抖音張楠),轉任為飛書負責人,向字節跳動副總裁謝欣彙報。
而西瓜影片總裁則由任利峰擔任,向張楠彙報。任利峰是抖音從0到1的早期成員,張楠的得力干將。
訊息人士告訴雷鋒網,更早期陳林卸任今日頭條CEO,也是為張楠讓路的重要一步。
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和重組後,大抖音體系基本實現了張楠班底化。張一鳴也正是在這個時間功成身退。
直至今日梁汝波正式上任後,才正式宣佈了抖音的合併重組。一場長達近兩年的組織運作,終於告一段落。
3
位元組BU VS 騰訊BG:
全面大戰一觸即發
囊括了今日頭條、西瓜影片、搜尋、百科以及國內垂直服務業務的抖音BU,其業務規模被空前擴大,確立了在位元組生態中不可撼動的核心地位
同樣,看似戲劇,但預謀已久的地方是抖音和剛完成調整的騰訊PCG(平臺及內容業務事業群)核心產品線,幾乎完全重合。
上個月雷鋒網搜狗併入騰訊幕後:核心高管只餘一人,PCG全力備戰位元組一文中寫道,騰訊收購搜狗案告一段落後,騰訊PCG的產品線包含了長短影片、閱文、QQ、瀏覽器、應用寶、搜尋、輸入法、資訊流等,也成為了騰訊首個員工數突破2萬的事業群。
其中,長短影片、資訊流、搜尋,都是騰訊PCG和抖音BU的基本盤和戰略重心。
重組後的騰訊PCG和重組後的抖音BU,無疑把戰爭規模又擴大了一個量級。
除了抖音BU和騰訊PCG之間的抗衡,位元組此次組織調整後,其他BU和騰訊各大BG的對標也愈演愈烈:書對標企業微信火山引擎對標騰訊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朝夕光年對標IEG(互動娛樂事業群)。
先談飛書。作為後來者,飛書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與阿里釘釘、企業微信一同成為企業協作軟體的頭號玩家。
飛書內部人士告訴雷鋒網,飛書的迅猛增長離不開極端的人海戰術和賽馬機制。
“飛書光是產品研發就有三、四千號人員,人數甚至多過整個微信事業群,更不用說企微和釘釘。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十來個人能做的事情,飛書會投入上百人,因此大家只能把細節摳到極致,大量時間探討產品線條的粗細、圓圈的大小,有時候,同一個專案多個團隊賽馬一起做。”
“因此飛書的使用者產品體驗,確實是要明顯優於其他同類產品。良好的口碑,為我們獲得了不少自來水。”
但當前的企業協作軟體市場下,單純依靠產品體驗並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迅雷、遠望資本創始人程浩曾告訴雷鋒網,企業軟體這個行業,取悅決策者和使用者的邏輯並不一樣。
企業有兩種角色,一個是老闆,他用得少,但他是決策者。普通員工用的多,但他們沒有決策權。
這兩類人都得搞定。搞定老闆,但是沒有搞定員工,註定難續費;搞定員工,但沒有搞定老闆,那他不會買單。
“飛書當前的困局,就是後者,員工的產品使用體驗絕佳,但最後的採購會卡在老闆層。而釘釘和飛書正好相反:他們能拿下老闆,但員工使用評價並不高。而企業微信正好夾在中間,所以飛書和企業微信的模式,在客戶眼裡的相似度可能更高,二者的正面競爭也會更頻繁。”該內部人士講道。
此外,飛書與企微之爭,以及火山引擎和騰訊CSIG之戰當中,還會遇到頗為相似的尷尬組織處境。
那就是企業協作軟體,是否要併入至數智化賦能線?
位元組的數智化賦能體系,便是火山引擎
其幾十款產品線以SaaS和PaaS為主,為企業打造一套智慧增長的全鏈路方案。
早期入局的阿里雲、騰訊雲等,都先從IaaS層開始建設,待基礎設施完善後再來推動SaaS及PaaS應用或平臺產品,但是位元組優先以SaaS和PaaS產品打入市場,再緩步建設IaaS,這樣做在業內來看來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發展源頭上的競爭劣勢。
回到合併問題上。
去年的阿里,已經搶先一步實現了雲釘一體化。
從雲釘一體的案例可以看出,以釘釘為代表的協作軟體,和阿里云為代表的數智化賦能線,生而契合,而且會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業務重疊。
從釘釘等協作軟體的起家道路來說,它們長期以服務中小客戶為重,這與阿里雲之流最早服務中小客戶上雲的步調也是一致的,所以釘釘天然有通向基數巨大的中小客戶的通路,透過釘釘或說“雲釘一體”向這些客戶推廣更多的以雲計算為基礎的企業級服務,協作軟體是最好的通路和渠道。
此外,飛書若想破圈拿下大客、大單、大老闆,無疑會進入高度定製化的專案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在客戶需求解決手段和工具打造上,自然會與火山引擎BU的產品逐漸趨同,造成產品和業務的重複建設。
因此,從業務邏輯上來說,火山引擎在未來需要飛書,而飛書也理應為火山引擎做開路先鋒。
而透過今天的組織架構來看,飛書和火山引擎均屬於一級BU,互相獨立。負責人平級,為集團副總裁謝欣和楊震原。
互相獨立的ToB業務,往往很難實現1+1>2的效果。
和目前騰訊CSIG和企業微信的關係,頗為相似。
上週,雷鋒網在《網際網路巨頭的「雲」動盪:員工崩潰、部門重組、高層下課》一文中分析道,騰訊CSIG和企業微信,二者雖然融合頗多,但畢竟歸屬於不同事業群、不同的高階執行副總裁,各有發展路徑,能否多年一直保持齊頭並進,非常難說。
而且騰訊CSIG理論上的重要競爭力,其實是在微信及企業微信手上。因此它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王炸之牌”不在自己手中的鬱悶。
在這一維度上,位元組和騰訊,既是對手,也同病相憐。
最後再看遊戲
自2021年以來,字節跳動朝夕光年收購的動作頻頻,其中兩起收購案更是創了行業記錄。
其中一起是用40億美金收購沐瞳一案,成為國內遊戲史上的最大收購案。另一起以90億收購VR公司PICO,讓外界看到字節慾透過元宇宙來突破騰訊遊戲防線的野心。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字節跳動關於遊戲的投資多達十幾起,版圖也在不斷擴大,品類越發多元,從放置、SLG、MMO、射擊、棋牌等都涉及,而代理發行的《仙境傳說RO:新世代的誕生》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創造了5.09億元的流水。
今年9月8日,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巨量引擎與樂遊方舟簽訂了自研遊戲《聖境之塔-卡巴拉》,合作有效期為3年,預計在2022年第一季度發行。
由此可見,字節跳動正不斷加速遊戲業務的發展,而目前沒有關於休閒遊戲發行品牌Ohayoo的走勢,隨著原Ohayoo負責人徐培翔的離職和10月份的裁員事件,業內人士分析稱,字節跳動在遊戲未來的重點可能放在了自研。
而騰訊沒有的是TikTok。
TikTok在全球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儘管這兩年在美國、印度受到“瘋狂”打壓,但是在美國,關於使用者的平均使用時間,TikTok已經超過了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
今年10月底,TikTok對外公佈全球月活躍使用者數(MAU)突破10億,自去年7月以來增長了45%,相比2020年初則增長了將近一倍;根據SensorTower的資料顯示,今年7月TikTok(包括國內iOS版本的抖音)成為全球第一個達到30億次下載的非Facebook系應用。
與抖音佈局電商業務一樣,TikTok公佈旗下最新電商產品,一個是TikTok Shop,店鋪功能,類似早期的抖音小店;另一個是TikTok World,幫助商家在全球範圍內連結網紅和買家,類似於國內的巨量星圖。
前有抖音,後有諸多業務,未來在其他細分賽道領域,位元組與騰訊或許也將“短兵相接”。
4
寫在最後
目前,字節跳動全球員工超過11萬人,業務已經覆蓋超過150個國家與地區,體量非常龐大,因此,公司團隊在業務、組織管理上已經需要進一步迭代和升級。
網際網路儼然進入了下半場,位元組也需要面向未來的進化,而該六大BU,一定程度上從多元角度相互扶持、共同革新。
在最新的組織架構中,也能看出,位元組的資源更加整合,重點業務也更加清晰明朗。
短影片和資訊近乎“王炸”的推薦內容聯合,頭條和抖音生態的打通和互聯互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內部溝通、資源消耗、資源最佳化等諸多問題。
2018年,張一鳴就提出:從 To C 轉向 To B,而奔向To B市場的火山引擎、飛書板塊,也許能尋找到位元組的第二增長曲線。
正如郵件顯示,位元組將按照“緊密配合的業務和團隊合併為業務板塊,通用性中臺發展為企業服務業務”的原則,本輪組織調整,也許意味著位元組在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決心和期望,關於六大BU的發展走勢,我們也拭目以待。
戲劇性的是,在位元組釋出組織調整的訊息後,旗下抖音、飛書“崩”了,隨即恢復,網友不禁調侃:今天摸魚吧。
END
推薦閱讀
道的投資人:做局失利、破局無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