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一些重要問題(鐵粉必看)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主要寫了兩件事:莫斯科恐襲事件和福耀科技大學。

這兩件事有人噴,有人質疑。

噴我的人,大多是因為“立場”不同,這類人我是不太願意搭理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搞不懂,對一些問題發出了質疑,這樣的人我還是願意做出一些解答的。

我們先說說莫斯科恐襲事件。

關於莫斯科恐襲事件,我們寫了三篇文章,其核心結論就是:無論這次恐襲是不是烏克蘭策劃的,俄羅斯都要將“帽子”扣到烏克蘭頭上(哪怕俄羅斯給出了恐怖分子和烏克蘭有勾結的證據,那也可能是偽造的),因為俄羅斯想要以此為契機對烏克蘭的最高決策層實施打擊。

就是因為這段話,很多噴子就把帽子扣到我頭上了,有人說我立場有問題,站在了烏克蘭那邊;也有人說我是陰謀論者。

我是“烏粉”?

關注時間比較長的朋友一定知道,關於俄烏戰爭,我們寫了不下30篇文章,我的立場一直都是非常鮮明的:在俄烏戰爭中,我始終是堅定的站在俄羅斯那邊的,並不是因為我是“俄粉”,而是因為我們需要俄羅斯和歐美鬧僵、需要俄羅斯和歐美彼此消耗,只有那樣才能最符合我們的利益。

所以,我既不是“俄粉”,也不是“烏粉”,而是“中粉”。

既然我不是“俄粉”,那麼在分析一些國際問題的時候,我為什麼一定要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呢?如果你只要“立場”,不想要“真相”,那麼你看文章的意義何在?又能學到什麼?

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說說,我是如何分析莫斯科恐襲案的。

莫斯科恐襲案發生以後,在恐襲剛發生的時候,什麼資訊都沒有,這個時候該如何分析?

當我們在沒有任何可用資訊的時候,我們只能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目的和動機。

哪些人有策劃恐襲的目的和動機?

美國、歐洲、烏克蘭和ISIS都有這個目的和動機,只不過它們之間的目的和動機不一樣:

——美國、歐洲和烏克蘭發動恐襲的目的是:在俄羅斯境內製造恐慌,讓俄羅斯政府不得不加強安防,消耗俄羅斯的精力,為前線分散壓力;

——ISIS的目的是為了復仇,同時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從而達到“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它們。

這裡面的四股力量都有非常大的嫌疑,按照程度應該是:美國的嫌疑最大,烏克蘭次之,然後才是ISIS和西歐。
為什麼這麼分?

俄烏戰爭實際上是美國一手策劃的,它既是為了控制西歐國家,也是為了消耗俄羅斯,所以美國的嫌疑是最大的——現在的戰局對烏克蘭非常不利,一旦烏克蘭崩潰,那麼會對美國的全球戰略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對於烏克蘭來說,現在它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
2023年,烏克蘭在歐美的支援下,囤積了大量的武器,然後就策劃了所謂的“夏季大反攻”,然而反攻非但沒有設想的效果,反而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和有生力量。現在,烏克蘭的局勢非常緊張,俄軍開始進入全面進攻之中,烏軍不但缺少彈藥,而且死傷嚴重,以至於澤連斯基都說“沒有把握在5月底或6月份抵擋住俄軍進攻”。

至於ISIS,它和俄羅斯有血仇,當初要不是俄羅斯和伊朗全力支援巴沙爾,現在的ISIS就算沒有獲得敘利亞的政權,也會是敘利亞境內最重要的一支政治、軍事力量——ISIS曾佔據敘利亞一半以上的領土。

有目的和動機,那還要看你有沒有實施的能力?

從能力上來看,毫無疑問,

美國是最有能力的,ISIS是能力最小的

——恐怖組織的力量顯然是無法和國家力量相比的。

綜上所述,

在沒有更多資訊的時候,按照目的、動機和能力來說,美國是嫌疑最大的。更何況,無論是烏克蘭,還是ISIS都和美國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我們最終的結論就是——莫斯科恐襲案必和美國有關。

當然了,網上還有另外一種分析:這次恐襲是俄羅斯“自導自演”的,其目的就是要“嫁禍”給烏克蘭,以此為藉口激起俄羅斯人對烏克蘭的仇恨,然後再對烏克蘭發動更加猛烈的打擊。
這種分析從邏輯上是合理的,在歷史上也經常發生這種事情。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大戰的時候,曹操糧草不足,軍心動搖,曹操就殺了運糧官定軍心。

雖然從邏輯上看,俄羅斯“自導自演”能說得通,但實際上的可能性是極低的——如果是俄羅斯內部策劃的,那麼這件事必須要保證絕對的機密,知道內幕的人肯定異常少,這樣一來,很多調查機構就會處於“不知情”的狀態,很可能就把真相給查出來了。一旦真相暴露,那麼對俄羅斯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風險和代價完全不成比例)。更何況,如果俄羅斯想要實現自己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標,有很多種辦法,沒有必要採取代價如此高昂的方式。

所以,“自導自演”就屬於陰謀論的範疇的——邏輯上說得通,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在沒有更多資訊的時候,我們只能從目的、動機和能力上來分析,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種答案。

這個時候,就看您的分析功底了。

為什麼很多人在分析國際政治的時候非常準,而有些人卻總分析錯誤或只能做“馬後炮”呢?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有多少人都說打不起來?

但是,老朋友都知道,我們就是那極少數分析對的人之一。
當時,我們從多個方面分析,最終的結論就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必有一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兩篇文章:
第一,《俄羅斯和烏克蘭必有一戰》,可直接點選藍字連結;
我相信你看完這兩篇文章的分析後,可能就會認同我們的分析。
在很多時候,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也是可以透過邏輯分析得出正確答案的——一件事有無數種合理的解釋,但最合理的那個就是最終答案。
回到上面的問題。

在沒有更多資訊的時候,我們只能從邏輯上來分析,至於對不對就只能等待時間的驗證了。

隨著時間的延長和案件的深入,很多事情也逐漸地浮出水面,陸續地出現了一些證據。
大家也知道,有些證據是真實的,但是有些“證據”也可以是偽造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分析“證據”的真偽——有些證據是很容易偽造的,有些證據是很難偽造的。
莫斯科恐襲案發生以後,伊斯蘭國第一時間出來“認領”了,並且提供了證據。
我看完證據以後,基本確定,大機率是伊斯蘭國策劃的,因為這裡面有兩個證據是很難偽造的。
第一個證據就是:伊斯蘭國提供了恐襲的“第一視角影片”;
大家看下面的影片,這個影片很明顯是恐怖分子自己拍攝的,雖然畫面和聲音都經過處理,但是這個影片是很難偽造的——除了恐怖分子的臉面和聲音外,影片裡還有很多資訊能驗證真偽。
伊斯蘭國能提供出這樣一個影片,那麼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伊斯蘭國極有可能是“真兇”。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是美國策劃的,然後

他們

把影片交給了伊斯蘭國公佈出來了。

當然了,有人懷疑了,這種作案手法根本不像伊斯蘭國的行為——如果是那些“聖戰”分子實施的恐襲,他們肯定是寧死也不會被活捉的。

這種說法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誰告訴你那些恐怖分子就是伊斯蘭國的成員呢?難道不可能是伊斯蘭國僱傭的反俄分子嗎?
有一些人極度反俄,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在殺人後又怕死了,所以被活捉了。
事實恰恰就是如此。
第二個證據:恐怖分子承認為錢而發動恐襲。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說的話,可能是真話,也可能是假話。所以,當一個人說出一句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判斷的就是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如何判斷一個人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首先,得看邏輯。比如,一個很窮,但是他在和你喝酒的時候卻說,如果你有困難,他肯定能借你100萬。這明顯就是一個假話,他既沒有100萬,說話場合也不對。

大家看下面這個影片:從影片可以明顯看出來,恐怖分子在逃跑後被抓的第一時間的供詞肯定是最準確的——如果是被抓後,那麼他的供詞就要懷疑了,有沒有可能是被逼供的。

從影片可以看出來,恐怖分子不是伊斯蘭國的成員,而是被招募的——真正的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怎麼可能為那點錢而發動恐襲?

綜合以上兩個影片,我們就可以得出:恐怖分子是伊斯蘭國招募的,先支付他們50萬盧布,並要求他們在恐襲的時候拍攝影片,看到影片後再支付剩餘的50萬盧布。

如此一來,這就完全符合邏輯了。

現在我們已經得出一個具有完整目的、動機和證據的結論:這件事就是伊斯蘭國策劃並實施的。

但是,大家注意“真兇”和“元兇”還是有區別的。

雖然伊斯蘭國策劃了恐襲,但是這件事到底是伊斯蘭國自己單幹的,還是受美國或烏克蘭僱傭的呢?

這個時候,又出現上面重複出現的問題了:沒有證據。

沒有證據的時候,就只能從邏輯上來分析:

我認為伊斯蘭國是沒有能力單獨策劃這件事的。伊斯蘭國的勢力在中東地區,他們想要越境到俄羅斯境內是非常困難的(情報、武器、越境等一系列難題),僅僅憑藉他們自己的能力,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很低。所以,最大的懷疑物件就是美國。

至於到底是不是美國,那麼只能等待時間的驗證了——由於可能跨幾個國家作案,想要得到完整的證據是非常難的。比如,恐怖分子是吉爾吉斯坦人,並且透過土耳其進入俄羅斯的,那麼就要調查這些恐怖分子和他們境內的誰聯絡?聯絡人的聯絡人又是哪個國家的,又是誰?這個證據,是很難獲得的。

現在俄羅斯不管那些了,在沒有任何極為可靠證據的情況下就認定了是烏克蘭乾的,這很明顯就是要將帽子扣到烏克蘭頭上。
我得出這個結論有問題嗎?

完全沒有問題啊!

最關鍵的是:我透過這個分析得出俄羅斯的目標是要對烏克蘭最高決策中心進行打擊,結果果如我們預測的一樣。

這說明了什麼?
馬後炮很容易。但是,如果你在分析一件事的時候,並預測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的時候,那麼你的分析大機率就是真相或最接近真相的。
試問:有幾個人在恐襲發生後預測了俄羅斯要對烏克蘭決策中心進行打擊的?
目前,我看到的只有我!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分析不僅僅有立場,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能從我們的文章裡學到分析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隻有情緒。
感謝大家的支援。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