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開啟裁員,2024歷史新高的淨利潤白乾了?

2025 求職就業
名師指路 不走彎路
2025年開局不過三個月,矽谷科技巨頭裁員餘波未平,金融圈也迎來“大地震”——摩根大通在創下歷史業績新高後,突然宣佈啟動多輪裁員
一邊是淨利潤暴漲、股價飆升,一邊是人員最佳化,這波操作背後暗藏怎樣的行業訊號?
1
光鮮財報下的裁員暗流
2024年,摩根大通以1805.93億美元收入584.71億美元淨利潤重新整理美國銀行業紀錄,淨利潤同比激增18%,股價一年內暴漲56%,2025年初更是9次登頂歷史峰值。然而,這份“鈔能力”財報背後,裁員計劃卻悄然啟動:
👉2月5日:休斯頓辦公室首當其衝,近1000人被裁;
👉全年計劃:3月、5月、6月、8月、9月將進行多輪裁員,覆蓋不同業務領域,形成“裁員-最佳化-再調整”迴圈;
👉官方解釋:稱為“常規業務最佳化”,強調仍有1.4萬個崗位空缺,過去一年新增7000崗位(集中在數字化轉型等高需求領域)。
裁員背後三大真相!!!
❌績效末位淘汰:部分崗位因未達標被裁撤;
❌業務遷移與地域調整:全球佈局最佳化導致崗位流動;
❌AI替代初現端倪:自動化技術開始影響基礎崗位。
2
最有錢的華爾街也焦慮?
摩根大通並非孤例,BlackRock、滙豐、高盛等巨頭紛紛“動刀”:
BlackRock:裁員200人,但計劃2025年擴招2000人,押注ESG和科技投資;
滙豐:投行部門縮減非核心團隊;
高盛:2025年春季擬裁3%-5%員工(約1395人),往年都會在第三季度進行
行業趨勢直擊:
AI工具普及化: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部門已啟用AI工具“LLM Suite”,可模擬研究分析師提供解決方案;
崗位需求結構性轉移:基礎資料處理崗收縮,高附加值分析崗、科技複合型人才需求激增。
3
AI搶飯碗,如何突圍?
高盛CEOSolomon稱:“傳統IPO招股書的起草,往往需要投行6人團隊投入兩週時間,但如今的AI可以在幾分鐘內就完成95%的工作內容。”
對於想要進入投行中國留學生來說,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你的核心競爭力能否抵禦自動化浪潮?
必備兩大硬核能力:
深度分析與戰略視野
AI能快速生成報告,但無法替代人類對行業趨勢、政策風險的深度研判;
案例:併購交易中,投行分析師需綜合法律、財務、市場情緒等多維度資訊,提出博弈策略。
軟技能壁壘
溝通力:從客戶、專家處獲取關鍵資訊,需精準提問、高效整合;
領導力:協調團隊、推動專案落地,AI無法解決“人的問題”。

留學生突圍策略:
💡時間線管理:
提前1-2年規劃,鎖定暑期實習轉正機會;
關注華爾街“隱形時間表”(如高盛2026暑期實習申請或於2025年7月開放)。
💡技能組合升級:
技術側:掌握Python、SQL資料分析工具,熟悉AI金融應用場景;
業務側:深耕行業研究、財務建模、估值方法論。
💡資源整合:
參與投行線上案例分析競賽(如摩根大通Quant Challenge);
透過LinkedIn建立校友網路,獲取內推機會。
華爾街的裁員潮與AI革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淘汰的是重複性勞動,機遇是無法被演算法複製的“人”的價值。2026求職季已拉開帷幕,唯有早規劃、早行動、早迭代,才能在這場變革中搶佔先機!
蔓藤教育為你提供
豐富的實習/就業準備資源和支援服務
⬇⬇包括職業規劃指導、實習就業規劃⬇⬇

蔓藤教育專注解決中國留學生在英美的就業難題
擁有4000+合作企業,2000+名企導師,
95%的學員成功完成輔導、實習或就業
大量名企內推資源
涵蓋多個熱門行業
優先篩選:簡歷直達,搶佔面試先機
精準匹配:專業團隊,量身崗位推薦
高效入職:導師輔導,針對能力提升
掃碼諮詢
海外背提 | 技能提升
實習規劃 | 全職就業
*本文部分圖片及資訊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