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一抔來自太湖西岸的紫玉金砂,在匠人指腹間甦醒。

不同於傳統紫砂器嚴謹的圍身筒拍打技法,手捏壺將五百年制壺史返璞歸真——由一團泥手捏而成。
不假模具,不借篦子,僅憑十指丈量天地,任泥性在手掌間舒展成器。

手捏的力道小,使得由此成型的壺更加的酥鬆透氣。當茶湯沁入疏鬆的器壁,紫砂的"雙重氣孔"在手工揉捏中愈發通透。

手捏壺的線條不追求傳統器物的力道,更講究鬆弛與自然。有其特有的古拙感與侘寂感。
而手捏壺的侘寂之美,正在於這份不完美的圓滿——殘缺處藏著宇宙,粗糲中可見大千。

今天,一條生活館為大家找來了幾款手捏紫砂壺,來自品牌“聽砂”。
本次共有7種規格
槎椏崩雪
小滿甕
洄淵篆
息妄
小葫蘆
不二注
定製
注意事項:
手捏壺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製作時沒有定型工具,單憑手指定型,每一隻壺都有細微區別,若介意請先聯絡客服先拍照確認。
手捏紫砂壺▼
眾籌價 ¥368 起(日常售價 ¥600 起)
2025年5月23日23:59 眾籌特惠結束

槎椏崩雪

▲
泥料:黃龍山原礦底槽清 容量:100cc
成型方式:全手工手捏
作者:閔曦(助理工藝美術師)

▲
杯身寬約5.5cm,高約6.5cm

槎椏意為河岸的老樹斷枝,崩雪意為浪擊枯木時爆裂的白沫。

深褐色的胎土,手捏杯身的龜裂肌理恰如枯枝,杯身上的浪花刻繪迸發而又狂烈,便如槎椏崩雪:虯曲的浪尖恰似枯枝形態,而浪花碎末正如雪片崩落。

茶湯注入時的漩渦,與杯身刻繪的浪擊槎椏場景形成虛實互文,恰如《二十四詩品》「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意境。

紫砂「摶泥幻化」的造物過程,與茶事「一念生滅」的禪意,皆凝練於浪花碎落的須臾之間。


小滿甕

▲
泥料:黃龍山原礦大紅泥 容量:80cc
成型方式:全手工手捏
作者:閔曦(助理工藝美術師)

選用黃龍山大紅泥手捏而成,泥料裡有著天然的星星點點的粗砂顆粒。

紅泥聚香,80cc的黃金容量,更是高香型烏龍茶的利器!

泡起巖茶或是單樅,聚香無比,揭蓋就是撲鼻的茶香!

壺嘴短粗,出湯快得像是山澗水從石縫裡蹦出來,半點不拖泥帶水。

叫它「小滿甕」,是因為這壺像極了農忙時節擺在田埂邊的粗陶水罐——不過拳頭大小,剛好夠裝一季將熟未熟的期盼。


洄淵篆

▲
泥料:黃龍山原礦底槽清 容量:220cc
成型方式:全手工手捏
作者:閔曦(助理工藝美術師)

這個壺型源於流行於唐代的寶瓶,用法類似於蓋碗,又比蓋碗多了兩個隔熱的把手。

叫它「洄淵篆」,是因為這壺把上纏著老青銅器上的回紋,像是把黃河古渡口的漩渦刻進了泥裡。

蓋上刻以甲骨文,似漩渦在陶土上鐫刻千年密碼。

用的是黃龍山的底槽清,質感古樸,又透氣無比。


手捏紫砂壺▼
眾籌價 ¥368 起(日常售價 ¥600 起)
2025年5月23日23:59 眾籌特惠結束

息妄

▲
泥料:黃龍山青灰紫泥 容量:160cc
成型方式:全手工手捏
作者:閔曦(助理工藝美術師)

黃龍山青灰紫泥的胎體泛著舊棉麻布的灰調,既不像朱泥那般亮烈,也不似紫泥那般深沉,是紫泥偏灰調的顏色,高階灰的感覺,非常適合侘寂風的手捏壺。

壺身保留了手捏的皸裂紋,既更大程度的增加紫砂壺的透氣性,又保留了壺的古樸之味。

「息妄」二字,是佛家「止息妄念」的縮語。如永嘉玄覺禪師言:「不除妄想不求真」,殘缺處自有圓滿法門。

這特意保留的皸裂紋,這不施明針的破舊感,在現代要求完美的社會,反而像是一種“殘缺”。

而“完美”二字,不就是一種妄念。拋開完美,古樸歸真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法門。



▲
上述四款槎椏崩雪、小滿甕、洄淵篆、息妄作者
閔曦,助理工藝美術師,紫砂手藝人。建築專業畢業,有著對線條的專業感知力。以傳統器入門打基本功,而後專做實用小品,以簡而美入器之魂。

小葫蘆

▲
泥料:黃龍山原礦24目大紅袍 容量:110cc
成型方式:全手工手捏
作者:李雨霏(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110cc的葫蘆肚子,專為巖茶生的身段。24目粗砂粒頂著壺皮往外冒,摸著像老農的手掌心,糙得紮實。

大紅袍聚香,是高香型烏龍茶的利器!

黃龍山紅泥捏成葫蘆樣,壺肚子鼓得不太規整——壺身手捏的一條條皺褶都還在,窯燒後成了天然聚香窩。沸水衝進去燜十秒,揭蓋就是沖鼻的巖骨花香,小壺聚氣,半點兒茶勁都散不掉。

24目的泥料酥鬆無比,極難成型,需要無比的功夫與耐心。當然也是值得的,因為不僅有大紅袍的聚香性,還有其酥鬆的透氣性。

大紅袍泥色紅又暗沉,透著一股勁兒。壺身粗砂吃著茶油,用上半年就泛出黑亮包漿,粗看像廟裡掛了百年的老銅葫蘆。
壺底旋紋裡卡著茶漬,洗不淨也不用洗,那是巖茶留給壺的胎記。



不二注

▲
泥料:黃龍山原礦4號井40目底槽清 容量:140cc
成型方式:全手工手捏
作者:李雨霏(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拙器納百川,無別見真章。

手捏壺其實更挑泥料好壞。因為壺身不用明針拋光,泥料什麼樣做出來就是什麼樣。要是泥料本身質量差,燒出來就會顯得粗糙廉價,跟普通泥巴沒啥兩樣,根本看不出紫砂特有的質感。
但要是用上好的泥料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看著樸素自然,但那種溫潤的光澤和豐富的顆粒,一看便知道是好料。

此壺選用40目黃龍山4號井底槽清製作,紅砂黃砂顆粒鮮明,這些砂是泥料中的天然顆粒。泥料不衝漿,不酸洗,手工煉製,最大發揮優質泥料本應有的質感與透氣性。

細觀壺身肌理,可見天然皴裂紋。這是手作溫度與陶土對話的私語,每一道不規則的皸裂紋,成就了傳統壺永遠無法復刻的生命胎記。

這不施明針的破舊感,既更大程度的增加紫砂壺的透氣性,又保留了壺的古樸之味。

壺身不規則的編織肌理,如人間萬相終歸交織,而壺中茶湯始終如一。


▲
福祿、不二注作者
李雨霏,大拍級陶手,紫砂設計師,國家級工藝美術師。不僅傳統基本功紮實,精於全手工光素器,亦擅長創新手捏器。

定製
本次眾籌的所有款式都可定製,可要求泥料或容量或刻字。定製前請先聯絡客服溝通,定製發貨週期為15天左右。
不溝通拍下連結不發貨。定製款不支援7天無理由退款。

▼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