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I 楊文靜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夏日,一群低空企業雲集深圳南山。
7月初,“X-Day”西麗湖路演社低空經濟專場在深圳大學城國際會議中心開啟,現場8家低空產業代表企業登臺路演,覆蓋了飛行汽車/eVTOL整機制造、無人機物流及安防應用、先進飛控與智慧航行解決方案、新能源航空技術等一系列賽道。

投資界在現場看到,達晨財智、基石資本、啟賦資本、毅達資本、力合基金出現在評委席,美團戰投、招商局創投、君聯資本,容億投資、初輝資本等一眾投資機構聚首。
“中國無人機看深圳,深圳無人機看南山。”最近幾年,深圳正在崛起為中國“低空經濟第一城”,正如投資人的印象,深圳繼大疆之後,又有一批低空創業專案源源不斷生長出來。
深圳南山,投低空的VC來了
上午9點,南山深圳大學城國際會議中心,一場無人機表演拉開了此次低空經濟專場路演的序幕。
隨後,路演相繼展開——一段炫酷影片開場,打造FPV無人機“全生態”品牌的澤芯未來首先上臺,這是一家聚焦“低空安全行業應用”與“低空經濟科技體育產業”,團隊由眾多90後、00後成員組成。
緊接著,一個海外專案登場。來自奈及利亞,並在哈工大深圳校區在讀的博士穆哈麥帶來了奧地利的仿生航空公司Bionica Aerospace,專注為國防、災害響應、農業和城市交通設計下一代無人機系統,致力於徹底改變通用航空(GA)飛機行業。
還有全場呼聲甚高的微至航空。這是一家貨運無人機研發商,專案團隊陣容豪華:創始人徐淳來自無人機獨角獸企業,研發團隊成員均畢業於“國防七子”院校。成立五年,微至航空已經拿下3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招商局創投,以及梁溪科創產業基金、金沙江聯合資本、中關村發展啟航產業投資基金等。
此外,壓軸的星辰大海另闢蹊徑,聚焦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相關技術。2020年成立至今,這家公司的業務已經覆蓋中東、東南亞和非洲數十個國家,和三大運營商及中國鐵搭有緊密合作。而在進入路演現場之前,星辰大海已經拿下德迅投資、浙大聯創投資等多家機構的融資。
現場專案不止於此,還有多次在創業大賽中獲獎的千帆智慧;聚集了北航、中興、華為、國航、空客等一眾名企團隊背景的天空飛車;女創始人帶領下,一群懷揣低空創業夢想團隊的稞米科技;打破技術壟斷的微型無人機開拓者華擎創新……
臺上,路演企業使出渾身解數;臺下,達晨財智、基石資本、啟賦資本、毅達資本、力合基金等創投機構齊聚,聯合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太平洋保險、深圳市無人機協會擔任點評嘉賓。
低空賽道火爆,現場還有美團戰投、招商局創投、君聯資本,容億投資、初輝資本、辰奕智慧、招商蛇口、銘利達、三旺通訊、光庭資訊、哈工大(深圳)等百餘家投資機構、產業代表、上市公司及高校院所。
這是“X-Day”西麗湖路演社今年舉辦的第五場活動。從今年3月起,西麗湖路演社已經相繼舉辦了人工智慧和具身機器人、數字創意、生命健康、港股基石/錨定投資四大專場。
投資界瞭解到,作為南山區面向全國創新創業專案打造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西麗湖路演社旨在透過“投貸保”聯動,整合線上線下多元服務,為企業提供智慧化、一體化、定製化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方案。
活動自啟動以來,已經與180家機構結成生態合作,並於每月首個週四連續舉辦專題路演活動。目前收到115個融資專案報名,累計為61家透過稽核的企業對接創投、銀行等機構超1000餘家。
不止大疆
這裡遍佈低空創業公司
說起低空經濟,深圳南山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地方。
如果瞰俯南山,一座高達200米、由懸索橋相連的塔樓一定映入眼簾——這是大疆創新全球總部基地“天空之城”。在這座新地標裡誕生的一個個產品,佔據了全球80%的無人機市場份額。
時間回到2006年,26歲的汪滔初出茅廬,從港科大畢業後就來到深圳,和幾位同學在在一間不足20平米的倉庫裡創辦了“大疆創新”,寓意“大志無疆”。兩年後,幾個人搬進南山區西麗創業園的辦公大樓,在那裡開啟大疆的征途。
時至今日,這家無人機巨無霸主要研發仍然集中在南山總部,而大疆帶動的無人機產業鏈,已經吸引了上千家配套企業聚集深圳。
而在大疆成立的前兩年,李紅京放棄工作回國,在深圳南山一間民房裡創立道通科技,直到2014年捕捉到無人機風口,李紅京再次出發,跨界孵化了公司道通智慧。
此後十年裡,道通智慧拿下包括中信證券投資、達晨財智等在內的5輪融資,印象裡,這家公司在無人機領域頗為低調,卻是全球極少突破無人機全鏈條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
還是在深圳南山,2007年原聯想集團全球副總裁陳文暉殺入無人機領域,帶領團隊創立飛馬機器人。如今,這家在工業無人機賽道另闢蹊徑的公司,身後已經站著君聯資本、聯想創投、深創投等一眾頭部機構。
還有成立於2020年的邊界智控,前峰飛航空CTO翁海敏在南山區威新軟體園創業,帶領團隊打破了eVTOL飛行控制系統的“卡脖子”難題,成立5年就聚集了紅杉中國、東方富海、弘暉投資、普華資本、南山戰新投、基石投資等一批知名機構。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縱覽這片185.2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已經聚集超500家,上一年度低空經濟總產值突破了550億元。現在南山區已經覆蓋飛控系統(晶片)、電池、電機等十大產業鏈環節,業界流傳一句——“不出南山區就可造出一臺無人機”。
一座低空之城崛起
極具前沿的低空產業,歷來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政策前瞻意識。
2023年初,深圳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打造低空經濟中心。次年《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出臺,深圳先一步成為全國首個明確立法支援低空經濟的城市。
很快,南山區迅速發力。2024年3月,在“1+4+N”產業扶持政策體系框架下,《南山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專項扶持措施》出臺,不到半年,《南山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出臺——
目標到2026年,實現南山區低空經濟產業顯著集聚、產業規模全國領先,技術創新能力國際一流,低空智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飛行服務應用廣泛,低空經濟生態成形成勢,成為南山區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與此同時,南山開始規劃構建“兩區一廊”低空經濟發展格局,打造前海-蛇口低空產業主題園區等,致力於落實深圳“低空經濟中心”的戰略部署。
密集佈局之下,南山區低空經濟已形成三大優勢——
一是無人機產業基礎雄厚。正如上述提到,南山區涉及低空產業的企業超過500家,集聚了大疆創新、道通智慧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領軍企業,已形成了完整的消費級無人機產業鏈,並且在工業級無人機中湧現了部分具備潛力的企業。
二是科研資源較豐富。南山產學研資源集中,與低空經濟直接相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12所,高能級科研創新載體11家,已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條。
三是應用場景豐富。依託無人機產業優勢,南山區積極拓展休閒航拍、物流配送、載人運輸、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等多元特色場景,前三季度累計飛行十萬架次。
其中即時配送方面,美團無人機已在南山區開通17條航線;物流運輸方面,豐翼無人機在南山區已開通常態化運營的低空物流航線7條;而在各大城市頗為關注的載人運輸上,東部通航在聯想後海中心大廈樓頂落地南山首個A類高架直升機場和城市候機樓,開通市際、城際18條常態化飛行航線……
過去一年,南山在產業築基、場景應用、基礎設施建設、試驗區謀劃、專案招引等各個方面發力,這段時間裡,低空飛行架次超過11萬、累計開通80條各類航線,全球首次eVTOL跨城跨灣演示飛行成功,引進了零重力、澤芯未來等一批重點低空企業。
此前一段深圳的宣傳影片刷屏,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有飛天夢的男孩,用廢舊紙箱疊成翅膀試飛。多年後,男孩兩鬢斑白,他在無數次失敗後做出機械翅膀,從深圳高空一躍而起,完成了兒時的夢想。
這是屬於深圳的故事,也是這裡無數創業故事的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