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證券日報
5月15日,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迴圈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推進會”)。會議指出,要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做強國內大迴圈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經濟迴圈的質量和層次,促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高效聯通,以國內大迴圈更好牽引國際迴圈。
“在當前背景下,做強國內大迴圈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迫切的現實性。”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對記者表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問題,做強國內大迴圈,能夠以國內大迴圈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沖國際迴圈的不確定性,降低外部衝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與此同時,做強國內大迴圈還能夠提升我國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使國內市場更具吸引力,為國際迴圈提供更強大的支撐。
挖掘國內經濟潛力
推進會指出,結合現階段我國發展實際,做強國內大迴圈重點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進一步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二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打造一批新產業新賽道。三是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完備,發揮各地優勢加強專業化分工、地區間協作,持續補鏈強鏈拓鏈,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四是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加快補齊消費短板,推動經濟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以優質供給更好滿足需求。
“在面對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加深的背景下,做強國內大迴圈是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和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必然選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也是挖掘國內經濟發展潛力和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的戰略選擇。
從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角度看,國家稅務總局釋出的增值稅發票資料顯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物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8%,其中多式聯運、快遞服務同比分別增長22%和20.6%,反映新形態新模式運輸承載能力增強。全國省際貿易銷售額佔全部銷售收入比重為40.2%,較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反映省際間商品服務貿易較為暢通。
多舉措暢通國民經濟迴圈
宋向清表示,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後續可持續加強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規範市場秩序,消除各種顯性和隱性壁壘,促進商品和要素在全國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公平競爭。
從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完備方面看,宋向清認為,後續發力方向可放在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層面,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和技術協作,建立穩定的產業配套體系,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穩定性和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和叢集優勢。同時,還需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叢集和現代產業叢集,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
劉向東認為,做強國內大迴圈需要統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民經濟迴圈。一方面要暢通需求牽引供給的傳導機制,破除市場分割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資源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同時加快補齊消費短板,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引導供需高水平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從最佳化供給體系出發增強對需求的適配性,提升國內經濟迴圈的質量和層次,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以高質量供給創造高層次需求,強鏈補鏈拓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韌性,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