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視主持人父親“白肺”去世:關於新冠的這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點選下方“有書”,關注【影片號】
專屬直播好禮等你來拿

文 | 李月亮 · 主播 | 楊槍槍
來源 | 李月亮(ID:bymooneye)

這兩天,前央視主持人樊登的父親因新冠去世的訊息刷了屏。

很多人特別唏噓。

因為就在老人去世前一天,還沒有特別大的異常,只是有點犯迷糊。
但送到醫院後,一拍CT,才發現肺部已經大面積變白了。
——就是傳說中的“大白肺”。

而到了這種程度,老人開始竟然也沒表現出什麼不舒服。
因為年紀大了,反應比較遲鈍,這種情況就叫“沉默型低氧血癥”。
他還發文特別提醒大家:
“這次病毒確實可怕,大家一定當心!”
遺憾的是,雖然老人家已經入院搶救,但最終還是走了。
“白肺”訊息紛紛傳來
而讓人擔憂的是,類似樊登父親的情況,最近特別多。

來自江蘇的醫護@作死之一隻僵僵曬出了兩名患者肺部纖維化的照片,說:

“這幾天見的大白肺比學醫以來的都多。”
這兩個病人,一個93歲,一個76歲。
76歲那位,已經離世了。
12月23日,四川的神經科醫生@不神經的神經科醫生,也發了一張肺部完全變白的圖片。
讓人震驚的是,這竟是一位30多歲患者的胸片。
 @手抖毛大夫 發文稱:
“一個50多歲的男性,陽性的第5天暈倒在路邊,但是他不發燒、沒有肌痛咽痛嗓子痛。
甚至覺得自己還能上班,但是一掃CT,已經顯示大面積白肺,血氧飽和度也低至86%。”
前兩天,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艾靜文說:
“12月23日上午,光是華山醫院急診室30多位新冠留觀病人裡面,就有10位患者都有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現。
有1位患者甚至有典型的病毒重症型肺炎。”
到底啥是“大白肺”
那到底啥是 “大白肺”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正常肺的樣子。
人的肺是挺大的兩坨肉,連在氣管上,幾乎填滿了整個胸腔。
就這樣:
如果健康人拍CT,這兩個肺應該主要是黑色的(下圖左)
但是如果肺被病毒感染了,裡面就會有很多的液體,這個時候再去拍片,肺部看上去就是模模糊糊,雲霧狀的白色(下圖右)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白肺”。
白色越多,就說明越嚴重。
如果新冠感染後,出現“大白肺”,就意味著肺部已經被病毒嚴重侵蝕了。
大家知道,肺是人的呼吸器官。
人體需要的氧氣,全靠肺提供。
那如果肺被病毒破壞了,人的氧氣自然就不夠用了。
人就會覺得憋悶,就會讓肺使勁呼吸,儘量多提供氧氣。
所以表現出來,就是胸悶、氣喘(當然也會有咳嗽、發燒,甚至腹瀉的情況)
這是正常人的反應。
但是還有些老人,反應很遲鈍。
他們的身體明明已經很缺氧了,但他們感覺不到,也就不會表現出胸悶、呼吸困難之類的症狀。
即便血氧已經很低了,但人看起來沒什麼症狀,就是有點犯迷糊。
這種情況往往是最危險的。
因為很容易延誤病情,當你發現不對勁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缺氧很長時間了。
如果缺氧短時間內沒得到糾正,就容易造成各器官的衰竭。
所以,“沉默性肺炎”會導致很可怕的後果,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奧密克戎這個小病毒,它比較喜歡跟人上呼吸道的一種細胞受體結合,所以它容易讓人發生“上呼吸道感染”。

而早期的原始毒株,更喜歡跟人肺部的一種細胞受體結合,所以更容易讓人“肺部感染”。
如果你感染了奧密克戎,剛開始它肯定是駐紮在你上呼吸道的。
它鑽進你上呼吸道的細胞,繁殖小病毒。
然後大量釋放出來,這些新病毒又鑽進你更多細胞,繼續繁殖更多小病毒。
如果你的免疫系統不給力,沒有及時滅掉病毒大軍。
它們勢力越來越大,就會跑到跟呼吸系統相連的肺部,繼續攻佔肺部細胞。
那些被它們攻佔的細胞,就被嚴重破壞,然後崩潰了。
崩潰的細胞太多,你的肺就不能正常呼吸了。
你就開始缺氧。
而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是需要氧氣的。
當肺提供的氧氣越來越少,很多器官就開始衰竭。

如果一個老人,本來心臟就不好,這一缺氧,心臟肯定首當其衝就先衰竭了。

這就是有基礎疾病的人,新冠感染後更容易出現危重症的原因。
那怎麼預防這種最壞的結果呢?
最好肯定還是不感染。
其次,就是把病毒控制在呼吸道,不讓它去侵犯肺部(也只能靠自身免疫系統去控制)。
再次,就是密切觀察感染者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症狀比較嚴重,可能成肺炎了,就要立刻送醫院。
醫院對病毒沒啥辦法,但對肺炎或者其它併發症,還是有辦法的。
“肺炎”的比例到底有多少?
前幾天,國家衛健委正式釋出公告:新冠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
因為現在的奧密克戎毒力減弱了,造成肺炎的比例很少了。
目前確實比早期要少很多了,但也不能放鬆警惕。
新冠感染者中,出現肺炎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呢?
今年7月,權威雜誌《疫苗》發表了一篇報道。
我覺得跟我們目前的感受非常接近。
研究者收集了今年1-4月份,北京的154例患者奧密克戎感染者。
這些人的情況是:
無症狀感染者佔6%。
輕症(無肺炎)感染者佔到了78%。
普通型(有肺炎)感染者佔到了16%。
注意這是大半年前的資料哦,那時我們還沒改變防疫政策。
但它和我們目前感受到的差不多:極少數人,沒感覺。
近80%是輕症,發燒咳嗽渾身疼,但沒有肺炎。
而還有一小部分,相對嚴重,需要去醫院。
按這份研究的結果,肺炎比例是16%(和我查到的其他資料比,這個數字是偏高的)
我們暫且用它推算一下。
如果一個城市有一千萬人,80%的人感染了奧密克戎,那麼這個城市就會有128萬人出現肺炎症狀。
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啊。
我們怎麼辦?
當然,並不是所有肺炎都是大白肺。
只有發展得很嚴重,肺才會大面積變白。
比較輕的肺炎,是可以治癒的。
肺有自我修復功能,等病毒被殺光,它會一點點把被病毒破壞的地方修復好。
當然,如果破壞比較嚴重,肺可能就不能完全自我修復,也就不能完全恢復正常功能。
人就會多多少少有點咳嗽,氣喘之類的小毛病。
但是如果破壞再嚴重些,情況可能就更麻煩。
比如這次很多人的大白肺,最後導致什麼結果就很難說了。
所以眼下,咱們一定要防範這種重症肺炎的出現。

而這次的危重症的病人,絕大部分是脆弱人群。

主要是60歲以上,可能患有以下疾病之一的: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腫瘤晚期、肥胖、慢性腎臟疾病、免疫缺陷等……
他們如果得了肺炎,發展成重症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所以一定要重點關注家裡的老人。
而肺炎的症狀容易被掩蓋,只有透過CT才能被及時發現。
尤其是老人,感染後反應又不明顯。
年輕人發高燒,是因為免疫細胞在和病毒激烈作戰。
但老年人的免疫細胞抵抗力不行了,病毒很可能根本不需要什麼大戰鬥,就能長驅直入。
所以表面上看,老人好像都沒什麼特別的異常,感覺症狀很輕。
但是過上幾天,病毒在身體裡大肆作亂,問題就嚴重了。
所以如果老人陽了,一定要密切關注這幾點:
①進食狀態:進食困難,反覆噁心嘔吐。
②大小便狀態:是否有尿失禁、小便量明顯減少,頻繁腹瀉等情況。
③精神狀態和神志狀態:精神萎靡,總是睡覺,反應差,異常舉動,說話時而清醒時而迷糊,不認識人。
④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持續或者加重。
⑤出現新的症狀,如肢體活動狀態不好、抽搐等。
出現上面的情況,一定及時去醫院診治。
當然,年輕些的感染者,也不能太大意。
前面說了,還是有一些很年輕的人,感染後以為沒什麼,已經正常開始上班了。
結果病情忽然加重,一檢查已經是大白肺。

所以,60歲以下的“年輕人”,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不退、劇烈咳嗽,並伴有持續胸悶、胸痛等症狀,也必須及時就醫。

另外,我們可以在家自備一個血氧儀,一旦發現家人的血氧低於93%,就要高度警惕。
低於90%,就必須趕緊送醫院。
不輕視,也不恐慌
其實和新冠打仗,打的是科學仗。
我們靠什麼戰勝病毒?
是靠免疫力,更要靠對病毒的科學認知。
所以這段時間,大家一定好好學習,瞭解新冠的常識。
這樣才能在遇到各種情況時,都懂得怎麼正確處理。
奧密克戎感染,它不是我們之前想象的那麼可怕,但也不是有些人說的那麼輕鬆。
咱們不輕視,也不恐慌。
就認真地重視它。
先好好把這一段高峰熬過去,情況一定會好起來。
謝謝你用心看完,還請點亮【贊】+【在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有書君說

成長是一次次解決難題後的喜悅,
也是偶爾讀了一段文字後的頓悟,
又是經歷了一段低谷後的豁然!
站在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湧於群峰之上。
2022成長的力量年度大會
12月30日18:00有書影片號、APP準時開講,
有書創始人兼CEO雷文濤、
世界記憶大師申一帆、
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
邀您一起傾聽,
2022關於每一個平凡人的成長故事!
書是一道厚重的門,垂青著每一位敲門者
一年一度「成長的力量」大會如期而至
點選下方影片,聆聽成長的故事
作者:李月亮 ,高人氣專欄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以理性和智慧陪萬千女性成長。來源:李月亮(ID:bymooneye)。新浪微博:李月亮。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