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在社交平臺進一步發酵,被網友稱為 AI「垃圾進、垃圾出」的典型案例——由於虛假文字的廣泛傳播,這些內容反過來被其他 AI 系統「學習」並納入語料,形成事實汙染。一些不明真相的使用者甚至開始引用該宣告作為資訊來源,使得誤導資訊呈現出滾雪球式的擴散趨勢。雖然 DeepSeek 給王一博道歉是假的,但要警惕 AI 謊言氾濫卻是真的。AI 幻覺是其固有的侷限之一,當 AI 模型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時,它會根據使用者輸入的資料生成不準確的內容,甚至被用來捏造資訊早期搜尋引擎也曾因「自動聯想功能」被濫用而遭遇尷尬,許多系統在面對使用者非正常輸入時,容易輸出荒謬的內容。隨著 AI 的普及,類似的「AI 幻覺」事件可能會越來越多,只有當公眾意識到這一點時,AI 的影響力才會迴歸理性。🔍 百度搜索 10 年來最大改版:支援超千字文本輸入、推出智慧框7 月 2 日,百度在 AI Day上宣佈,百度搜索框正式升級為「智慧框」。與傳統的關鍵詞搜尋不同,新的智慧框支援更直觀的多模態輸入:搜尋框內的字元數從之前的 28 個增加到超過 1000 個;使用者可以用更直接、對話式的方式提問,類似與聊天機器人互動;支援語音、圖片和檔案的輸入,提升使用者體驗;整合 AI 聊天機器人功能,支援生成圖片、文字和影片等內容。
此外,百度還進一步整合了基於文心大模型、影片生成模型 Muse Steamer 等的 AI 工具,提供更高效的創作能力。尤其在影片生成方面,百度的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成電影級別的短影片,為使用者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覺和創作體驗。🔗 https://www.cnbc.com/2025/07/03/chinas-baidu-is-beefing-up-its-search-product-with-ai-to-fight-rivals.html🧑💻 Ilya 接任 Safe Superintelligence CEO,前任被 Meta 挖走7 月 3 日,OpenAI 聯合創始人 Ilya Sutskever 宣佈,他將親自出任旗下 AI 創業公司 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的 CEO。此前擔任 CEO 的 Daniel Gross 已於 6 月 29 日離職,被 Meta 挖角。
這也是扎克伯格持續重金招募 AI 人才行動的一部分。Gross 是知名創業者和 AI 投資人,此次跳槽表明科技巨頭之間的人才爭奪戰正愈演愈烈。此前 Meta 曾試圖直接收購 SSI,但被 Ilya 拒絕。Ilya 表示,SSI 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專注於構建「安全的超級智慧」。他在社交平臺上寫道:「我們擁有算力、團隊,也知道該做什麼。會堅定走下去。」目前,SSI 的技術團隊繼續向 Ilya 彙報,聯合創始人 Daniel Levy 將擔任公司總裁。據悉,該公司在 4 月的融資中估值達 320 億美元。🔗 https://www.cnbc.com/2025/07/03/ilya-sutskever-is-ceo-of-safe-superintelligence-after-meta-hired-gross.html🔋 AI 投資狂潮加速,Amazon、Meta、Oracle 等巨頭大舉擴建資料中心隨著 AI 競賽加劇,科技巨頭們紛紛加大投資力度,推動資料中心建設的規模和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Amazon 在印第安納州新建的 1200 英畝資料中心,將與 AI 初創公司 Anthropic 合作,預計將用於訓練全球最大規模的 AI 系統,試圖用這座「AI 工廠」全力搶佔算力高地。而傳統科技巨頭甲骨文(Oracle)也正在透過一場罕見的 AI 基建豪賭,在全球算力競賽中實現逆轉。儘管市場的聚光燈集中在 AWS 和 Azure 上,Oracle 已悄然透過一系列非典型策略,建立了強大的去中心化、資本效率極高的 AI 雲基礎設施。
此外,Meta 和 OpenAI 也在各自的專案中投入數百億美元,建設類似規模的設施。這些新建資料中心不僅能源消耗巨大,預計將耗費超過 3200 億美元,且每年用電量相當於百萬家庭的需求。儘管有專家質疑如此快速發展的 AI 是否能持續,但行業普遍認為,錯失機會的風險遠大於投資過度。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中心相繼投入建設,Oracle、Amazon 和其他科技巨頭的戰略佈局,正在推動 AI 基礎設施進入新的增長週期。🔗https://www.nytimes.com/2025/06/24/technology/amazon-ai-data-centers.html?searchResultPosition=1🤬 Meta 宣佈成立超級智慧實驗室,奧特曼抨擊本週,Meta 宣佈正式成立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簡稱 MSL)。Meta CEO 扎克伯格在當時時間週一釋出的一封內部信中透露,MSL 將整合公司現有的基礎 AI 研究(FAIR)、大語言模型開發以及 AI 產品團隊,並組建一個專門研發下一代 AI 模型的新實驗室。此次組織架構調整的最大看點,是引入多位行業重量級人物共同執掌新部門。被扎克伯格砸下 143 億美元投資的 Scale AI 的前 CEO Alexandr Wang 將出任 Meta 首席 AI 官(Chief AI Officer),全面領導 MSL。
Meta 也首次公佈其最近一輪密集「挖人」的完整名單:多位 GPT-4o 和 GPT-4.1 的核心成員:如 Shengjia Zhao、Jiahui Yu、Shuchao Bi、Hongyu Ren;Anthropic 的高階工程師 Joel Pobar,此前曾在 Meta 任職11年;DeepMind 的 Jack Rae 和 Pei Sun,曾負責 Gemini 模型和多模態推理系統;OpenAI 語音與影像模型的重要推動者 Huiwen Chang、Ji Lin 等。據悉,Meta 計劃在未來幾年投入數千億美元於 AI 基礎設施、模型訓練、可穿戴終端與人才儲備上。新團隊未來還將啟動 Llama 系列之後的下一代模型研發,目標是在一年內實現行業領先。據《Wired》報道,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當地時間週一晚的一封內部信中,對扎克伯格旗下的 Meta 的挖人行動進行了抨擊,認為該行為會導致 Meta 的企業文化受到嚴重影響。Altman 在信中表示,Meta 的挖人行為令人反感,「未來還將會更加瘋狂」。同時,Altman 還表示,Meta 確實招攬了一批優秀人才,但很難能讓人認為他們能招攬到核心人才,其還稱「Meta 不得不從排名列表相對靠後的位置進行選擇」。「我為整個行業的使命感感到驕傲,當然總會有一些唯利是圖的人。」🔗 https://www.wired.com/story/mark-zuckerberg-welcomes-superintelligence-team/Hunt for Tools|先進⼯具🤯 野生「DeepSeek R1」亮相,速度超越原版日前,一個名為「DeepSeek R1T2」的模型走紅,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個「野生模型」速度比原版 R1 還快。
DiffuCoder-7B-cpGRPO 屬於蘋果打造的擴散式大語言模型系列,具備 76.2 億引數,採用 bfloat16 精度訓練,支援基於提示詞的程式碼生成。其訓練流程基於 DiffuCoder-7B-Instruct 初始化,並在 2.1 萬條程式碼資料上進行一個 epoch 的後訓練。開發者可透過 Hugging Face 上的模型卡及 GitHub 頁面(https://github.com/apple/ml-diffucoder)檢視詳細文件與使用方法。示例程式碼展示了該模型如何透過擴散過程生成程式碼,包括提示詞構建、模型載入與生成引數配置等內容,便於開發者快速上手整合。值得注意的是,DiffuCoder 的架構和生成工具部分借鑑了開源專案 Dream,用於支援 Hugging Face 平臺的部署釋出。🔗 https://huggingface.co/apple/DiffuCoder-7B-cpGRPOHunt for Fun|先玩🐎 一鍵生成迪拜賽馬場:Midjourney 熱門提示詞火了近日,AI 生成影像創作者 @PatriciaRed_ 分享了一則用 Midjourney 工具創造的影片。該作品描繪了迪拜邁丹賽馬場塵土飛揚的內側跑道上一場賽馬比賽的高角度檢視。影像呈現為逼真的 3D 橫截面,場景位於外圈草坪、觀眾看臺之間,遠景則是城市天際線與海岸線,整體畫面被隔離於純白背景之中。生成引數中指定了 Midjourney V7 模型版本及 4:3 的畫幅比例。
提示詞:Photorealistic 3D cross-section base, high-angle view of horses racing in the inner dust track at Dubai's Meydan Racecourse, between the outer turf, the grandstands and the tribune, the sea and the cityscape in the distance, isolated on white studio background –v 7.0 –ar 4:3🔗 https://x.com/PatriciaRed\_/status/1940349288636170361Hunt for insights|先知🔭 李飛飛:AI 的未來在於空間智慧,三維世界理解是 AGI 的關鍵近日,Y Combinator 更新了李飛飛在舊金山 AI 創業學校的訪談影片。李飛飛回顧了自己從創辦 ImageNet 到推動深度學習和物體識別發展的一路歷程,並重點提到她如今正攻克 AI 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前沿技術——空間智慧。她在訪談中明確表示,空間智慧將是下一個人工智慧革命的關鍵領域,只有讓 AI 理解三維世界,它才能真正邁向通用人工智慧(AGI)。
他指出,AI 的出現將顛覆傳統的音樂創作流程,但也為藝術家打開了全新的表達空間,比如讓無法再演唱的歌手透過 AI 「復活」嗓音,繼續創作與演出。面對 AI 音樂創作日漸普及的現實,梅森提出幾個核心擔憂:首先是音樂版權歸屬不清,藝術家如何在 AI 再創作中獲得應有的署名和報酬;其次是,AI 若主要基於對過去音樂資料的模仿生成,是否會削弱原創性,導致音樂審美「平均化」。他表示,「我們必須確保 AI 創作內容是可被保護、可被盈利、可被識別的,否則最具創造力的音樂人將可能被邊緣化。」對於業界未來是否會設立專門的「AI音樂格萊美獎」類別,梅森持開放態度,但強調「音樂就是音樂」。錄音學院歷史上從未按合成器或真實樂器劃分獎項,而是始終鼓勵一切形式的音樂創新。在他看來,AI 不僅會加速歌曲創作和推薦系統的發展,還可能重塑「粉絲」與「創作者」的關係。未來的粉絲可能不再只是被動聆聽,而是能主動參與創作——修改歌詞、變換伴奏、甚至讓偶像的 AI 分身為母親唱生日歌。對於未來是否會出現「非人類歌手」走紅,梅森並不否認。他預測,AI 虛擬藝人一定會流行,但真正打動人心的,依然是那些有情感、有經驗、有共鳴的人類音樂人。「AI 可以模仿技巧,但無法複製經歷。」梅森最後表示,AI 時代確實正在改變創作者與聽眾的比例,但「懂風格、懂情感、懂打動人心」的人類創作者,永遠會在舞臺上佔據核心位置。🔗 https://www.wsj.com/tech/ai/ai-music-recording-academy-harvey-mason-4dbd1e63?mod=tech\_lead\_pos5💡 風投機構 a16z:速度正在取代 AI 的傳統護城河日前,知名風投機構 a16z 釋出一篇名為《In Consumer AI,Momentum Is the Moat》的部落格,講述瞭如今 AI 產品、AI 公司需要如何營銷,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文章中指出,現如今 AI 發展速度太快,以至於連一家公司的「護城河」都沒辦法構建。AI 基礎模型和基礎建設每週都會出現新的更新,因此 AI 公司沒辦法像移動時代那樣按部就班的發展。a16z 表示,在上述的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你需要儘快地推出新的 AI 產品、獲得關注度並搶佔市場份額。而對於獲得關注度,a16z 則認為早期宣傳十分重要。每家公司都希望能夠獲得病毒史傳播,但目前 AI 產品釋出的數量龐大,迭代速度快,社交演算法的易變性等難題,都令傳播變得越來越困難。a16z 坦言,「教科書上的策略已不再適用,而現如今,需要打破常規。」部落格中舉出了十分多新的營銷案例:舉行駭客馬拉松、構建 AI 類的社交媒體實驗(如邀請使用者破解自家 AI 產品)、直播式 AI 產品釋出等等。而這些新的營銷方案,共同點則是:不需要依賴龐大的市場預算、不需要依賴渠道資源,透過社交網路的快速,一步步放大了產品的傳播效益。彩蛋時間
作者:@azed_ai工具:GPT-4oPrompt:A felted wool figure of a [subject], handcrafted with soft fibers, uneven stitching, and visible textures. Set within a miniature diorama of layered fabrics and pastel props, the scene radiates cozy, storybook charm like a still from a tactile, stop-motion fairytale made entirely of felt and thread.連結:https://x.com/azed_ai/status/1939277984441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