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法國南特市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內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擊事件。
一名年僅16歲的高中男生在課堂間隙,持刀刺傷四名同學,造成一死三傷。
於是,四月春日的下午,這所校園從此被血色記憶永久標記。
12時25分的殺機
事件發生在2025年4月24日中午12:25左右,地點是南特市北部的Notre-Dame-de-Toutes-Aides學校,一所包含幼兒園、小學、初中與高中的私立天主教學校,也是該省最大的學校,學生總數約2000人。

襲擊者Justin P.是該校高一的學生。當天他身穿黑色長褲、安全鞋,戴著有色眼鏡,兜帽和深色頭盔,並隨身攜帶著兩把刀具——一把摺疊刀和一把獵刀
,進入了學校。
在發動襲擊之前,他透過校內學習平臺,用自己的學校郵箱向全校中學部學生群發了一封郵件。
這封郵件的主題僅為數字“21”,內容是一份13頁的附件文件。這篇文件不是一份宣告,也沒有為行為辯解,更像是一篇三段式的作文,充斥著虛無主義情緒。
他引用雜亂的理論,批評人類對氣候危機的不作為、科技和金錢的獨裁統治,以及一個他認為處處敵意的世界正在失去意義。
文章用詞考究,沒有任何拼寫錯誤。他自比為荷蘭畫家布魯蓋爾(Brueghel)畫作中的人物,自稱是一名“行動型”的厭世者。他在封面寫道:“反抗本身就是我們能達到的最大勝利”,上面還有一個倒轉的卡其綠色“Y”符號。
Justin似乎為這篇文章感到自豪,稱它是他“尚未完成的官方宣言”的“節選或概要”。

但據警方描述,他在被拘留期間表現出焦躁、語無倫次、表達困難。那麼,他真的是這段咄咄逼人文字的作者嗎?而這13頁文字與接下來發生的血腥暴行,有何關聯?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在郵件傳送後僅15分鐘後,也就是12點25分左右,Justin開始行動。
他首先上樓,走向一名他認識的高一女生,然後用極端暴力手段多次刺傷她,這名少女不幸身亡。
接著,他進入教室,刺了一名男生十多刀,第三名學生則肩部受傷。
他隨後進入對面的教室,又從背後襲擊了另一名女生。
整個襲擊過程持續約20分鐘,造成的心理衝擊遠不止四名傷者。

教職員工和警方的行動
儘管襲擊突如其來,但學校的教職員工還是展現出了極高的冷靜與責任心。
學校的資訊科技負責人在發現Justin持刀行兇時,手持椅子上前阻擋,即便被Justin短暫追趕,也仍然在試圖干預其繼續傷人。
學校校長也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兩人一前一後攔住Justin。
面對成人的逼近,持刀少年最終選擇放下刀具,自稱“投降”,隨後被制服在地,直到警方抵達將其拘捕。
與此同時,校內其他教職人員也迅速組織學生疏散,有人高聲警告:“快跑,有人拿著刀!”
部分學生被緊急轉移到廁所或體育館躲避。目擊者稱,有同學用身體抵門,防止襲擊者進入。

12點50分,也就是學校報警5分鐘後,第一批警察趕到現場,封鎖了校園並控制了局勢。包括教職工、家屬、學生在內的多達70名人員在當天晚些時候被警方調查取證。
襲擊者畫像
現在是時候來說說持刀少年Justin P.了。
Justin今年16歲,出生於南特附近的Saint-Herblain,現居Sainte-Luce-sur-Loire,就讀於案發學校的高中部。
在大多數人眼中,他不是“問題少年”。他成績中上、言談得體、並不孤僻,也有朋友相伴。
他身材高大,中分黑髮,穿著整潔,甚至被同學形容為“平時笑容滿面,口才很好,有禮貌,友善、冷靜、穩重”。
但與此同時,也有細節顯示出他內心的偏執與異常。
有學生提到,他曾在課堂上談到“革命”和“希特勒”,最近剛因為畫了幾幅歌頌第三帝國也就是納粹的塗鴉,而被學校約談過。
一名並非該校的年輕人稱,Justin幾天前還發出過更明確的威脅:“我受夠了,下週我要動手。”

也有學生在他事發前發出的13頁文稿中察覺出了異樣,一名學生甚至將其上傳到ChatGPT查詢,結果系統說這篇文章難以理解,邏輯跳躍太大。
事發後,他被警方帶走時表現出明顯的精神混亂,還對一名警察說:“你能不能朝我頭上開一槍”,表現出了明顯的自殺傾向。
當天晚間,他被解除了拘留,轉入精神病院接受強制精神治療。
家長的震驚和擔憂
學校發生襲擊,除了學生們之外,最擔憂的一定是家長了。
事發當天,這起突如其來的暴力襲擊迅速引發了廣泛恐慌。但由於學校被全面封鎖,周邊街道封閉,學校裡手機被禁止使用,許多家長只能在校門口焦急地等待。
一位家長回憶說:
“一點左右我接到女兒電話,她在尖叫,說有人殺了人,電話那頭還有人在哭喊。”
“我們從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

直到下午3點左右,家長們才在郵箱中收到一封來自校方的正式通告,稱學校發生了一起重大持刀襲擊事件,學校已啟動特別安全預案,並對學生進行了封閉管控。
信中說明,學生將按照嚴格程式陸續離開校內,心理疏導團隊隨後會進駐校內,對所有年級提供情緒支援。
下午3點半後,第一批學生終於走出校門,現場一片寂靜。初中生們目不轉睛地望著前方,有人焦急地尋找著家長的身影。眼淚在他們與親人相擁的一刻奔湧而出。
隨後,一些學生開始低聲講述細節:尖叫聲、同學用肩膀抵住門、不讓襲擊者闖入的瞬間。

一位家長對此既心碎又無奈:
“我女兒正在接受警方問訊,她仍處於震驚中,事情就發生在她附近。這種暴力行為完全不符合這個‘傾聽學生聲音’的學校形象。”
“我們必須做出努力防止悲劇重演,我們都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但怎麼防得了突如其來的精神崩潰?就算全世界的警察都來了,也防不住這種事。”
社會各界的反應
事件發生後,校長給家長髮送了一封郵件中寫道:“我要向那些採取行動、成功制止這名青少年的教職員工表達敬意。我還要特別感謝整個學校的高度動員,這使我們能夠成功保護所有學生的安全。”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向他們表達了敬意:“正是因為教師的及時干預,更多的悲劇被避免。他們的勇氣令人欽佩。”

昨晚,教育部長伊麗莎白·博爾內與內政部長布魯諾·勒泰奧抵達學校,對所有干預者表示感謝,並宣佈啟動全國教育系統安全審查。
布魯諾也表示:“這場悲劇不是新聞,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與此同時,這起事件也再度引發了全法對“校園刀具安全”的討論。
法國總理貝魯呼籲,在全國範圍內強化“校園周邊安檢”,而教育部此前也提出“允許在學校附近對學生書包進行隨機檢查”的建議。
只不過這一建議曾引發過很大的爭議。很多校長反映,實施該項政策需檢察官授權、司法警察到場,現實中很難執行。而且警力資源本就緊張,部分地區憲兵表示根本無法長期駐守學校門口。

一位校長坦言:“我們學校沒有看到任何加強檢查的跡象。按現在的規則,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
有校長甚至提出,應授權校方“擁有簡易司法警察身份”,以便合法進行書包搜查,否則,現在仍有很多刀具根本查不出來。
總之,目前,南特這所學校高中與初中停課,小學照常開學。心理干預持續開放,調查仍在進行中。
Justin P.的動機仍待進一步釐清,但這起事件已經成為法國教育系統、家長圈和社會心理健康領域不得不正視的一次警鐘。
因為,這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失控的累積。
希望它不是再次沉默前的最後一聲吶喊。
-END-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faits-divers/agression-meurtriere-de-nantes-proviseur-informaticien-surveillants-ils-ont-permis-deviter-dautres-victimes-25-04-2025-F4AALZ2WUJH4JCQM4KCNKKCBWA.php
https://www.leparisien.fr/faits-divers/agression-meurtriere-de-nantes-12h25-justin-p-sapprete-a-semer-la-terreur-24-04-2025-LHKAQ6HLE5HN5FSAU5UXD5TA6Y.php
https://www.leparisien.fr/faits-divers/agression-meurtriere-de-nantes-il-sen-est-pris-a-un-de-ses-amis-on-narrive-pas-a-comprendre-qui-etait-vise-24-04-2025-K2XBAYZHBNECLLRACHGEZKL7TI.php
文|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