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之怒:玻璃狀物質確認是羅馬遇難者的大腦;全球變暖了,海洋蒸發量卻下降了?|科技趣評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01
火神之怒:玻璃狀物質確認是羅馬遇難者的大腦
圖源:Pier Paolo Petrone
曾因“維蘇威挑戰賽”而廣為人知的古羅馬災難遺蹟—赫庫蘭尼姆又有了新發現。上世紀60年代在赫庫蘭尼姆的奧古斯塔利烏姆學院內發現了一塊玻璃狀物質,處於一位遇難者的頭骨內。許多科學家認為那是他的大腦物質,因為透過顯微鏡分析確認其中含有腦細胞和其他腦部結構的殘留。但是反對者認為這不太可能,軟組織又不是石頭,高溫下只會化為灰燼。
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的火山學家吉多·喬達諾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這名男子的大腦之所以變成玻璃,是因為火山噴發時一股超高溫的火山灰雲迅速襲擊了赫庫蘭尼姆。這股火山灰雲在火山碎屑流到來之前,先以極高的溫度(約510℃)加熱了男子的大腦,隨後迅速消散並冷卻,使得腦組織發生了“玻璃化”。(延伸閱讀:烤焦的神秘古代卷軸無法辨認?盤它!
另類的方式流傳千古。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5-88894-5
02
全球變暖了,海洋蒸發量卻下降了?
圖源: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5). 
DOI:10.1029/2024GL114256
在人們的常識中,氣溫高的時候,水分蒸發比較快。那麼氣候變暖了,海洋蒸發應該也快了吧?但是一項由國際研究團隊開展的新研究發現,全球海洋蒸發量在過去十餘年中出現了意外下降的現象,這一發現嚴重挑戰了傳統的氣候模型預期。研究的主要結論指出,儘管全球海面溫度持續上升,理論上應導致海洋蒸發量增加,但自2008年以來,全球海洋蒸發量卻呈現出下降趨勢。科學家們透過分析衛星資料和地面觀測發現,這一現象與“風平效應”密切相關,即全球風速的普遍減弱。風速降低減少了海面水分向大氣中的轉移,從而抑制了蒸發過程。研究表明,風速變化可能是自然變異的結果,但也可能與氣候變化引起的更大規模大氣環流變化有關。
研究者強調,這一發現並不否定全球變暖的趨勢,而是表明氣候系統的複雜性超出了當前模型的預測能力。
這個模型同樣解釋不了氣溫快速上升。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4GL114256
03
為何印象很深卻記不住夢境?
圖源:DepositPhotos
幾乎每個人都會定期做夢,但是很多人醒來後卻會忘掉大部分夢境的細節,原因何在?一項新研究認為,能否記住夢境與多個因素有關。首先,夢境記憶通常是短暫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在做夢時或夢後立即醒來並有意回憶夢境內容,夢境往往會迅速消逝。其次,醒來的時機至關重要。研究顯示,從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醒來時,記住夢境的機率高達80%,而在其他睡眠階段醒來時則降至50%以下。此外,早上醒來時的夢境因大腦活躍度增加,通常更生動且更容易被記住。
研究還發現,外部因素如鬧鐘會干擾夢境回憶。鬧鐘可能將人從深睡眠中喚醒,而此時夢境回憶能力較低;相比之下,自然醒來時,人更容易從淺睡眠過渡到清醒,從而保留夢境記憶。此外,鬧鐘引起的皮質醇水平升高會讓人立即關注現實需求,分散對夢境的注意力。
造夢機一定會是最受歡迎的產品。
小編
參考文獻:
https://www.popsci.com/science/why-dont-i-remember-my-dreams/
04
狗狗學會了像人類一樣眨眼睛
圖源:Tim Platt/Getty Images
人類的表情是豐富而細膩的,很多時候不用說話,僅靠不同方式的眨眼睛,人類之間就能傳遞很多不同的意思。義大利帕爾馬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許多寵物狗也學會了這種技能,在狗和狗,狗和人之間都能透過眨眼來建立社交聯絡。
實驗中,讓54只不同品種的狗作為實驗物件,透過心率監測器記錄它們的生理反應,並讓它們觀看三隻狗(分別為梗犬、可卡犬和邊境牧羊犬)的影片。影片內容包括三種行為:凝視、舔鼻子和緩慢眨眼。結果顯示,當觀看眨眼影片時,受試狗的眨眼頻率平均增加16%,而其他行為未引發類似反應。這一現象被稱為“面部模仿”,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狗類在表達放鬆或友好意圖時的一種非言語訊號。心率資料進一步表明,受試狗在實驗中未表現出壓力,提示眨眼行為與積極或中性的社互動動相關,而非緊張反應。
狗狗的學習能力可能一直被低估了。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41703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