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綜合自日經,謝謝。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週三表示,Nvidia 並未參與與臺積電就接管英特爾代工晶片製造業務的任何談判。
路透社本月早些時候報道稱,臺積電已提出與英偉達和其他美國晶片巨頭成立合資企業的計劃,這將使這家臺灣晶片製造巨頭能夠運營英特爾陷入困境的代工部門,同時增加為其美國客戶生產半導體的產能
英偉達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在 GTC 新聞釋出會上提到這份報告時告訴記者:“我不知道這個訊息從何而來,但沒人邀請我們加入財團。”
黃先生說:“我並不是說這不是新聞,而是沒人邀請我。”
儘管否認參與了英特爾代工廠的潛在收購,但黃仁勳表示,英偉達確實需要在美國增加本土製造,以保護自己免受美國關稅的影響。因此,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以及某些產品徵收了關稅。
“就我們目前所知,短期內,我們預計特朗普關稅不會對我們的前景產生重大影響,”黃先生表示。“長期來看,我們希望保持供應鏈的靈活性,但增加非常重要的國內靈活性。”
黃先生表示,該公司擁有“一個非常靈活的供應商網路”,但該網路缺少國內製造業。
本月初,臺積電宣佈額外投資 1000 億美元在美國建造五座新晶圓廠。臺積電執行長魏哲家表示,Nvidia 等客戶對臺積電在美國製造的支援使得這些額外投資成為可能。
黃仁勳對記者說:“如果我們在今年年底前增加本土製造,我們的業績應該會相當不錯。”據報道,臺積電正在與 Nvidia 洽談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其最新的 Blackwell 晶片。
與此同時,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以及華盛頓對先進晶片的出口管制,抑制了英偉達在中國的銷售,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市場之一。
黃仁勳週三表示:“我們的基本義務是經營我們的業務、遵守法律並盡最大努力競爭和服務客戶。”
然而,黃仁勳表示,中國無疑將成為人工智慧強國,更多像 DeepSeek 這樣的創新將來自中國——甚至美國的人工智慧研究也依賴於來自中國的人才。
黃仁勳表示:“全球 50% 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來自中國。因此,中國將對人工智慧研究做出巨大貢獻,這是理所當然的。”
“美國的每個人工智慧實驗室都有許多優秀的中國研究人員。我找不到例外,”他補充道。“然而中國正在培養如此多的優秀計算機科學家,無論你如何做,請繼續這樣做。”
Nvidia釋出了其下一代人工智慧晶片,該晶片專為推理人工智慧模型而設計,例如 DeepSeek 所推廣的模型。然而,由於華盛頓的出口管制,這家中國初創公司被禁止使用 Nvidia 或其他美國晶片製造商生產的先進人工智慧晶片。
臺積電董事會成員駁斥英特爾傳言
臺灣晶片代工龍頭臺積電與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合作的傳聞不斷,臺積電董事劉鏡清星期三明確表示臺積電董事會從來沒有討論過這個議題,他還形容臺積電和英特爾像是柴油跟汽油,很難混在一起燒,藉此否認兩家公司合作的可能性。
綜合中央廣播電臺網、中時新聞網、《聯合報》等臺媒報道,劉鏡清也是臺灣發展委員會主委,他星期三(3月19日)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報告。
無黨籍立委陳超明質詢時,關切臺積電與英特爾合作的可能性。劉鏡清對此明確表示,臺積電董事會從未討論過這議題,“因為這個像柴油跟汽油很難混在一起燒”。
劉鏡清也說,臺積電的策略是確保每一個製程在臺灣運作順暢後才會外移。例如,一個新世代產品出去需要半年,再來最快一年半至兩年才會進入穩定期,穩定後才會再投入海外生產,工廠建設又需要一年以上,因此國外生產基地勢必落後臺灣約三年。
劉鏡清強調,臺積電的投資案進入經濟部投審會後,仍會受到臺灣政府相關單位的監管,確保符合臺灣戰略利益。他也用自己的位置擔保,強調最新技術一定在臺灣,“做不到他就不做了"。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月3日在白宮與特朗普會面後,共同宣佈擴大在美投資的訊息。根據臺積電新聞稿,這將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
魏哲家介紹,臺積電在原有的650億美元投資基礎上,將再投資1000億美元。
對於臺積電加碼美國投資,臺灣有部分輿論擔心該公司會因此變成"美積電”,甚至造成臺灣產業空洞化,劉鏡清說,企業大多希望國際化,並呼籲外界要相信臺積電能夠保護自己、可以進軍世界。
劉鏡清舉例指出,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到臺灣設點,不會變成臺灣英偉達,也不會洩漏英偉達機密,“臺積電在中國大陸設廠很久,但沒有一個機密外洩"。
劉鏡清進一步說,機密是科技業吃飯的關鍵,不可能有企業會外洩機密砸自己的飯碗。
參考連結
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Tech/Semiconductors/Nvidia-not-in-talks-with-TSMC-to-take-over-Intel-foundry-Jensen-Huang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69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