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美的「名校學霸槍殺CEO案」,暴露了精英教育的陰暗面

轉載自 / 閱讀第一
12月4日,美國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執行長布萊恩·湯普森(Brian Thompson)在紐約希爾頓酒店外被當街槍殺的案件震驚全美。當時50歲的湯普森正前往希爾頓酒店參加一場活動。
槍擊案嫌疑人是一名蒙面男子,使用了帶有消音器的槍支。
嫌疑人似乎提前得知湯普森的行蹤,在酒店外守候。隨後從湯普森背後開槍將其擊中,後騎車迅速逃離現場。
警方在現場發現了幾枚彈殼,上面寫有“delay”、“deny”、“defend”等字樣。這些詞是保險業中常見的“拖延”、“否認”和“辯護”策略,用來延遲甚至拒絕客戶的理賠請求。
槍擊發生不到半小時,湯普森在醫院宣告不治。紐約警方經過兩天搜尋,依然無法確定槍手身份。
12月9日,警方接到賓夕法尼亞州一家麥當勞的舉報。警方趕到後逮捕了嫌疑犯路易吉·曼焦內(Luigi Mangione)。
被捕片段
隨著警方公佈的資訊,路易吉·曼焦內的身世背景浮出水面。而他槍殺布萊恩·湯普森背後的動機,也頗讓人唏噓。
拿了一副王炸牌,卻打出天崩結局
今年26歲的曼焦內來自馬里蘭州陶森(Towson),此前毫無犯罪記錄。他曾是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從學業到職業,他的人生幾乎完美無缺。
2016年,曼焦內從巴爾的摩著名的吉爾曼學校(Gilman School)畢業。這所全美頂尖私立男校學費昂貴,十年前每年就高達4萬美元。
曼焦內不僅成績優秀,還以還以優異的成績榮獲最高榮譽,在畢業典禮上成為畢業生代表致辭。
曼焦內的高中好友回憶道,他是全校最聰明的學生之一。在大學前,他就自學程式設計,還開發了一款簡單的手機遊戲,讓玩家操控紙飛機飛越障礙物。
與人交往時,他友善而健談,對政治不感興趣,最熱衷的是機器人、程式設計和遊戲。他曾堅定地相信,科技能夠改變世界。
高中畢業後,曼焦內順利進入美國八大藤校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主修計算機和資訊科學,輔修數學,並在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在大學期間,他創辦了電子遊戲程式設計師俱樂部,並於2018年登上校刊。
曼焦內成績出眾,大三時便被邀請加入稽核極為嚴苛的美國電氣和計算機工程領域的榮譽協會(IEEE-Eta Kappa Nu )。
據網上資料顯示,該協會成立於1904年,專門面向學業和品德突出的電氣工程、計算機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和專業人士。
加入Eta Kappa Nu的資格非常嚴格,學生學業要名列前茅,通常:大三學生需在班級成績排名前25%、大四學生需在班級成績排名前33%。
除此之外,他們還注重個人品格,包括:為人正直,品德良好、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2020年曼焦內從賓大順利畢業後,一直在加州一家公司擔任資料工程師,期間他還還組織了一個讀書俱樂部。
一切看上去,曼焦內都是帶著精英光環的優秀人才。
圖源美聯社
除了是學霸、職場精英外,曼焦內還是個富三代。
他出生於馬里蘭州的一個義大利裔顯赫家族。祖父是義大利移民,家族產業涉及房地產、度假村、廣播電臺和大型養老院,母親經營著一家旅遊公司。而曼焦內則是家族產業的法定繼承人。
可以說,曼焦內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一路順風順水、被精英家庭培養出來的典型孩子。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天之驕子,竟然會淪為殺人嫌疑犯。 
與保險公司結仇?
拿著王炸出身,何至於會成為準階下囚?
目前根據爆料和各方推測,曼焦內在去年經歷背部手術,正是術後保險理賠出了問題,導致他怨恨起美國聯合健康集團,怒而殺人。
曼焦內的高中同學曝料稱:2023年曼焦內的生活出現了重大變化。他開始出現背部疼痛,經診斷為脊椎錯位,錯位幅度達半英寸,可能壓迫到神經。
隨後,他接受了背部手術。
術後,他的脊椎上插滿了巨大的螺絲釘,治療效果不太理想。這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令他在社交和感情生活中面臨困境。
從2023年6月起,曼焦內逐漸與外界斷絕了聯絡。今年11月18日,他的母親向警方報案稱孩子失蹤。兩週後,震驚全美的槍擊案發生了。
與以往槍擊案不同,這次曼焦內槍殺CEO湯普森的事件反倒引發廣泛支援。
公眾同情受害者家人,但對美國聯合健康集團的保險政策頗有微詞,認為其運作方式對患者生活造成了深遠影響。
醫療專業人士和社交平臺使用者紛紛表達憤怒,矛頭指向該公司拒絕理賠的做法,甚至模仿其拒賠信件進行諷刺。
在Reddit等論壇上,網友們罕見地一致支援曼焦內,稱其為現代版“羅賓漢”,將這起槍擊案視為對不公平醫療系統的反抗。
有人寫道:槍手是羅賓漢式的人物,他與數百萬被剝奪基本醫療保健的美國人產生了共鳴,即使他們支付了保費。謀殺是不對的,但讓那些被保險公司拒絕提供醫療服務的人死去也是不對的。這確實是道德的灰色地帶。
還有人賦予這次謀殺行為一絲浪漫色彩:我覺得他完成了他認為必須做的事情,至於是否被抓,他並不在乎。否則,他早就採取更低調的行動,甚至離開這個國家了。我認為等一切塵埃落定後,我們會發現,他或者他的某位家人曾被保險公司拒絕了關鍵的醫療服務。他可能覺得自己已經一無所有,所以根本沒有刻意躲藏,而是靜靜地等待被找到。
總之,殺人嫌疑犯曼焦內在輿論場成了英雄。
在華人圈論壇裡,多數人也為曼焦內的行為拍手叫絕,對他的被捕深感惋惜。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極端的評價?
在Reddit上,有人提問:“一些人對CEO湯普森遇刺表示“慶祝”說明了什麼?”
評論裡高贊第一名是這樣的:
在社交平臺上,大家說起自己與醫療保險公司鬥智鬥勇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堆痛苦經歷:每月交付高額保費卻得到低價理賠、為自己爭取理賠得不到回應、保險公司對理賠範圍出爾反爾……
而關於美國聯合健康集團,該公司的理賠早在此前就曾引發過爭議。
賓州州立大學一名學生Christopher原本身體健康,還是學校籃球隊的一員。然而,他卻患上了嚴重的慢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此病帶來劇烈的胃痛和血性腹瀉,甚至使人無法正常走動,只能臥床休息。
起初,美國聯合健康集團承諾會承擔治療費。在醫生的治療下,Christopher的病情也的確逐漸好轉,幾乎能正常生活。然而,該保險公司突然以藥物價格昂貴拒絕繼續理賠,甚至在明知減少藥量會影響患者健康的情況下,建議Christopher減少藥物使用,以節省費用。
多次溝通無果後,Christopher將美國聯合健康集團告上法庭,但維權之路異常艱難,案件拖延至今仍未有判決。
像Christopher遭遇“合理拒賠”的人很多。許多人因法律程式複雜、耗時耗力,選擇放棄。有人即使起訴,也因與保險公司在財力和法律資源上差距懸殊,最終敗訴。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功討回賠償。
美國聯合健康集團作為該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為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提供保險,公司有約14萬名員工,去年收入為2810億美元。
但該公司也是拒絕理賠最高的企業。在湯普森接任CEO後,又把公司拒賠率提高了10%。此外湯普森本人去年獲得1020萬美元的薪酬,包括10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外加現金和股票獎勵。
在如此赤裸的壓榨和巨大鴻溝面前,此時出現一位“替天行道”者,大家能不為他歡呼麼?
又一名“炸彈客”?
從過去技術狂熱者,到現在淪為殺人嫌犯,曼焦內到底經歷了什麼,尚且不知。但從媒體曝光的資訊來看,警方逮捕時在他身邊搜出了一支“幽靈槍”(3D打印製作,無法追蹤來源),幾張假身份證和一份抨擊醫療保健公司的手寫宣言。
宣言中有這樣幾句話: “事實是,這些公司已變得過於強大,它們濫用權益來攫取鉅額利潤。”“我為任何可能的衝突或創傷表示歉意,但這必須要做。坦率地說,這些寄生蟲就是罪有應得。”
這些舉動讓人們想到了早些年聞名美國、讓FBI頭疼了十幾年的“炸彈客”西奧多·卡辛斯基(Theodore Kaczynski)。
1942年出生的西奧多·卡辛斯基智商高達167,16歲考入哈佛大學數學系,後獲密歇根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1967年,年僅25歲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年輕的助理教授。
但兩年後辭職,隱居於蒙大拿州的簡陋小屋。
1978至1995年,他以反對科技發展為名,實施16起炸彈襲擊,針對大學教授、企業高管和航空公司,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傷。FBI稱他為“大學和航空公司炸彈客”(Unabomber)。
1995年,西奧多·卡辛斯基以停止襲擊為條件,要求媒體刊登其3.5萬字宣言《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
宣言發表後,他的弟弟認出其文風並舉報。1996年卡辛斯基被捕後拒絕了律師為自己辯護。最終,於1998年他被判終身監禁,直到2023年6月在獄中去世。
《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是西奧多·卡辛斯基思想的濃縮,粗陋簡單地概括就是他反對一切形式的技術,提倡以自然為中心的無政府主義。
這兩天網友們翻閱曼焦內在Goodread時發現,今年1月,他給《工業社會及其未來》打了四星,並寫下一篇超長書評,不吝讚美。
所以,曼焦內有沒有可能是效仿卡辛斯基的2.0版炸彈客呢?
如果無法解決問題,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曼焦內的操作讓人想起網路那句名言: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美國曆史上出現過不少高智商的極端分子。這些人通常不是一般的憤怒青年,反而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社會精英。
按理說,他們本該在各自領域發揮光熱,帶動社會進步。但卻一腳剎車,選擇反對現代文明,甚至崇尚迴歸原始生活。
這背後有精英教育的副作用、社會失落感和心理因素等多重要素。
首先,是精英教育的“副作用”。
精英教育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但也容易讓人“過度思考”。一直在高壓、競爭、理性至上的環境中浸潤,難免有人開始質疑現代社會的一切,甚至否認科技和文明帶來成果。優秀到極致,可能就變得“孤絕”了。
其次,天才走入社會後也有失落感。
高智商人群一旦走入社會,如果才華沒有用到“正道”上,容易產生深深的挫敗感。一些名校學生,面對人際關係和學業壓力,容易陷入“全世界都不理解我”的孤獨中。
久而久之,這種孤立感就成了反社會情緒的溫床。有些人會發現,自己曾經努力奮鬥的遠大理想不但沒讓世界變好,反而可能加劇不平等,這種認知失調容易讓他們用極端方式來表達抗議。
最後,這些高智商人才也確實很早就看透了技術文明是一把“雙刃劍”。
在普通人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這些高智商的“炸彈客”們往往看到了另一面:科技便利還帶來環境汙染、自由喪失和精神異化。
曾篤信的科技不能成為“文明之光”“正義力量”,而自己又找不到合適出口,極端手段便成了他們扭曲的“理性選擇”。
不過,“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這種思維很容易滑向極端和非理性。嚴重的社會問題不是某一個人製造,背後成因錯綜複雜。把製造問題的人“解決”了,“問題”可能並沒能解決,終究還會有人重蹈覆轍。
作為掌握社會稀缺資源的高智商者,其揹負的使命也應更宏大。能不“同流合汙”,還能用智力資本去 “解決問題”而非“解決人”才是教育所願、真正的勇士。正如蘇軾所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END-

可怕!北美29歲華人投行女精英被伴侶殺害!行兇前剛因涉嫌死亡威脅罪被保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