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強震死亡人數增加華人牧者家園被毀先救他人

緬國家管理委員會9日稱,緬大地震死亡人數已增至超過3600人死亡,超過5000人受傷,仍有100多人失蹤,預定人數還會再增加。地震也摧毀了48,834 所公共房屋、3,094 座寺廟、2,045 所學校、2,171 個部門辦公室和建築物、148 座橋樑,預計人數還會持續上升。當地宣教士指出,許多人被埋在地下,不再挖掘,而僥倖活下來的人,也無家可歸只能露宿街頭,後續的救助和重建都亟需代禱。
普世豐盛協會王郡雪傳道往奈比都災區,看到許多房屋倒塌慘狀。 (圖)
普世豐盛生命中心派駐在緬仰光的王俊雪傳道表示,4月1日她和仰光華人教會一些弟兄姊妹帶著物資,坐車去到奈比都,原本六個小時的車程,因為橋樑、道路中斷,必須繞路多花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他們帶著東西,隔天上午去分送。
兩千多戶倒塌政府人員家人全都喪命
她說,當地很多房子倒塌,尤其政府人員住的四層樓,兩千多戶全都倒塌。由於人員都在上班,家人全都喪命,被埋在地下,經過國外隊員運用熱感探測器來尋找可能的倖存者,之後發現無人生還,就未再繼續挖掘。奈比都鄰近的並馬那也多人死亡。由於奈比都受管制,訊息全被封鎖,只能輾轉從瓦城傳播出去。
王傳道也表示,他們與奈比都廖長昌牧師聯絡,雖然廖牧師的家也被震毀,但他卻很有愛心,沒有馬上修復自己的家,卻忙著去救助其他需要的人。所以,當他們去奈比都的時候,接應的廖牧師就帶著他們去到需要幫助的地方。
關心受傷的患者。 (圖)
當地臨時搭建的醫院,裡面四肢部分斷裂的人很多,由緬軍醫協助治療。他們將物資送進醫院的災民手中,也為他們禱告。
由於很多人住家被震毀,都住在廣場上,他們去奈比都也同樣住在廣場上。當地缺水缺電,井底乾涸,即使有水,也是混濁不清,飲用水十分缺乏。因此,他們從外界送去礦泉水(約2400多瓶),服事時就睡在地上,由於沙塵很大,隔天起床,被子全都是沙塵。
全緬關心實皆災情互相幫助
她說,震央所在的實皆(Sagaing),死傷人數太多,災民亦多,現今政府開放醫療人員和國外救助團體進去。全緬甸的人都非常關心實皆災情,大家互相照顧幫忙,瓦城收到的救助食物,有些都轉送到實皆;未受災地區的企業主,也將物資、飲用水送到奈比都、瓦城和實皆等城市。
瓦城附近一個四百多戶的鄉鎮,地震的時候電線掉落起火,四百多戶住家在地震和火災夾擊下,全被燒燬。
房屋倒塌嚴重。 (圖)
未來重建不易需要為緬禱告
王傳道表示, 13、14日是潑水節,往年12日就會開始搭臺表演慶祝,現今臺子全都拆除。因為地震死亡者眾,大家都無心狂歡。有經濟能力的居民都搬到其他非地震帶的城市居住。 「未來重建非常不容易!」需要為他們禱告。
臺灣基督教國際全人關懷使命協會創辦人楊斯鈞宣教士表示,由於地震災區缺乏大型機具開挖,許多人都還埋在瓦礫堆下,天氣炎熱使得屍體發臭,恐有傳染病發生。他表示,他們只能用禱告及微薄的金錢救助他們,求神憐憫緬甸,讓災區的百姓早日脫離危險,重建家園!也祈求神賜下平安,讓傳染病不要發生,才不會讓災情雪上加霜!
他說,第一波救災已告一個段落,許多人被活埋,懇求主安慰他們倖存的家人,使他們走出悲傷。第二波救援工作正開始準備,他們計劃4月15~20日左右日進入災區,實際瞭解、勘查後,再計劃災後重建執行方案,希望能幫助災民,並讓他們在苦難中看見主基督的愛。
芥菜種會關心緬甸災情。 (圖)
芥菜種會送六噸重物資進緬甸
教會芥菜種會在地震第一時間攜手在地組織緬華文教育服務團、教會好鄰居協會,以及日本援助與救濟協會(AAR Japan)等民間與人道救援跨國組織,提供兒少及家庭緊急物資援助需要。目前已正式取得地震災區物資運補批文。
芥菜種會7日下午裝載完成後送往倉儲地點,昨日(8日)已透過華航緊急空運已平安抵達緬甸。由於單次承運量有限,芥菜種會已協調後續運補計畫,總計6噸生活物資陸續送往災區,將最美的愛傳遞出去。
提供約6百戶3千人每日一餐熱食
芥菜種會持續供應緬災後兒少家庭恢復需要,緊急撥付急難救助金,包括支援在地組織緬華文教育服務團,共同投入弱勢兒少及家庭的照顧行動,目前照顧據點提供約600戶3,000人每日一餐熱食的需要。
近日瓦城市區與郊區遭遇強風暴雨,不僅增加災民安置困難,也加重第一線夥伴的行動負荷。芥菜種會防救災團隊也正積極辦理簽證,希望能儘快前往緬甸評估後續服務,以穩定照顧弱勢兒少的需要。
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災後進入第二週,國際情勢緊張,在地的需求卻愈來愈迫切,芥菜種會秉持著「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把物資、愛,真正送到災民手中。
救助協會在當地設四個服務站
緬甸地震後,從奈比多街頭到撣邦茵萊湖畔,救助協會透過在緬甸黑水虻養殖場、中文學校、彬文那聖恩堂和恩友之家設立四個1919服務站,每日提供安置、熱食、物資及心靈關懷。
奈比都市區雖已部分電力恢復,但仍有大量災民露宿街頭。設在中文學校的第二服務站持續供應40人餐食。鎮上醫院的廚房雖已恢復運作,但食材短缺,因此志工特地為醫院採購大量菜肉,支援百人餐食。同時也為宿舍倒塌的畜牧所員工準備了30人份便當。下午,青年志工們則到附近災民家中幫忙清理。
第三1919服務站(彬文那聖恩堂)的青年志工們上午參加主日禮拜後,就到中文學校協助備餐,並與災民一起用餐,晚間則為15位災民備餐,跟他們吃飯聊天,陪他們度過酷熱難熬的夜晚。
救助協會與當地教會合作展開救助行動。 (救助協會提供)
9天來全家6口睡車上
奈比都神學院廖院長是救助協會緬辦事處的志工管理人。他在奈比都的家在地震後地基傾斜、地板龜裂、蓄水池整個炸開。但是在第一時間,全家仍立即投入救災工作。過去9天來,全家6口都睡在戶外。 「有的睡車內,有的睡車斗。其實我們不介意,蚊帳一掛就睡了,只是蚊子還是拼命飛進來!」
直到地震後第10天,廖院長才終於有時間回到歪斜的家。面對凌亂不堪的廚房、物品散落一地的臥室,還有一條大裂痕的客廳,他大大地嘆了口氣:「9天下來,每天忙著備餐、發餐、安置,整理一車車的物資。我儘量不去想,但最後還是得回家,面對殘酷的現實。其實,我真正需要面對的,是震後的驚嚇、慌亂、惶恐、責任,及忙碌的心!還好家人平安,身旁有許多志工夥伴,更重要的是,我有主!」
長按上圖  進入讚賞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我們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