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懶人組合+持續寫作,不開掛也值得一過的人生

在機場書店最顯眼的位置,總擺著兩種書,一種叫財務自由實戰指南,一種叫極簡生活禪意美學,看似對立的兩樣東西,實則共享同一套底層邏輯:
確定性、解決方案。
今日的芸芸眾生,都像生活在巨大的機場,沒有時間駐足、思考,甚至沒有時間休息,對於生活裡的大部分問題,大家會本能地抓住那個最簡單,最容易記住的答案。
沒有人記得巴菲特在2013年的致股東信裡寫了什麼,但如今許多投資組合網站上都提供了這樣一個簡單的組合,供投資者復刻、下單——90%的標普500,加上10%的美國短期國債。
大家都記住了那個組合。
指數基金成為一代人的信仰,基於指數構成的組合,也在社交網路和智慧投顧的助推下,被廣泛討論和採納。
●  ●    
懶人的贏學:哈利·布朗和「永久組合」
1987年美股崩盤時,交易員哈利·布朗(Harry Browne)很絕望:自己試過期貨、期權、槓桿套利,始終逃不過血虧結局。後來這位老師傅做了一件,在專業人士看來極為離經叛道的事:
徹底躺平。
他發明的「永久組合」,簡單到成為華爾街老同事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 25%股票(分享經濟增長)
  • 25%國債(危機時保命)
  • 25%現金(永遠保留選擇權)
  • 25%黃金(對沖貨幣貶值)
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
2006年,哈利·布朗離世,但他的組合思想成為投資世界的標準化產品,保留了下來。事後看,這個平庸到極致的策略,卻爆發出別樣的生命力:
2008年,組合保持正收益,同年標普500下跌36.81%;
2020年疫情期間市場承壓,標普500下跌接近20%,永久組合回撤僅1.67%。
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
作為一個適合長持的組合,「懶人組合」並不真的懶,它的實盤操作門檻其實很高。一是要風雨無阻堅持配置、不退場,二是要定期再平衡,讓四個資產迴歸到初始的25%比例。
換個角度看,所謂的「懶人組合」,本質上是對指數基金的一種持有方案。它既享受了底層指數基金的優勢,又提供了建倉、持倉、調倉的解決方案。
關於哈利·布朗和永久組合的介紹,推薦閱讀閒大的這篇《無腦躺贏幾十年》,精煉有趣。
時至今日,永久組合非但沒有因時間而褪色,反而在浮光掠影的世界裡,成為思想鋼印,並且幫助那些信任這套配置方法的理財博主們成就了他們的「生意」。
其中比較知名的案例就是矽谷工程師Tyler,他推出懶人組合網站Portfolio Charts,並且基於永久組合,改造出自己的「金色蝴蝶組合」(Golden Butterfly Portfolio),後者在北美理財讀者中同樣名噪一時。
●  ●    
不難受,不擰巴,才能「永久」
有人擅長寫作,有人熱愛投資,有人喜歡悟道。
我在上一篇《財經寫作的三個階段》裡面,提到了財經寫作商業轉化的三種模式。對照那些搞投資的博主,其實也有三類:
第一類,不停整合、輸出資訊,型別化寫作,將訪問量置於一切寫作動機之上。
第二類,主打高認知,努力證明自己有超越當下、超越他人的眼界和能力,看到任何做得不錯的實盤組合,都想要往上面再疊一層Alpha。
第三類,丟掉自我的執念,專注於推廣成熟投資方法和投資理念,像Tyler一樣,成為佈道者。
還是那句話,內容創作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對於寫作者來說,亢奮和高壓狀態是難以持久的,不難受、不擰巴,才能「永久」下去。
沒有人喜歡精神內耗的偶像。
最近這幾年,我越來越喜歡哈利·布朗這樣的故事——不走宏大敘事,輕輕鬆鬆過完一生,最後在世界上留下一個,可供後人談天和休憩的小花園。
文╱莽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