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人來說,選擇小紅書作為TicTok的平替,一方面表達他們對深層政府橫行霸道的不滿,另一方面多一個社交渠道,一舉兩得。
沒想到與中國網友交流愈發深入,瞬間變成大型破防現場。
首先破防的是美國大兵。
一位美軍士兵透露,在美國當兵第一件事不是領工資,而是買軍服,整套下來不低於800美元。
中國網友炸開了鍋,制服不是軍隊免費派發的嗎,怎麼還要自費。
其實在新兵訓練階段,美軍會給士兵發放作戰服、常服以及內衣鞋襪等等,不過這是士兵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從軍隊免費領取服裝了。
往後消耗得自己買單,如果士兵們不想光著腚訓練、作戰,就要花錢買軍服,軍隊雖然有服裝補貼,可依然不夠開銷。
至於住宿問題,在美軍基地睡大通鋪不用錢,要是士兵們睡不慣,或者想和家人同住,可以選擇軍方提供的出租房。
當然租金不能免,水電自理。

可見,有時候選項太多不是好事,即便美國士兵福利補貼五花八門,卻總攢不下錢。
讓他們頭大的還在後頭。
軍隊免費發放步槍、瞄準鏡等裝備,但質量都不咋地,像防彈背心不防彈,就挺罕見的,士兵們為了提高存活率,只能在軍隊超市購置效能更好的裝備。
資本的算計,已精確到每一顆螺絲。
美軍最不當人的,是拖欠軍人的退伍費和殘疾補貼,帶來的後果是,美國流浪大軍裡有13%是退伍軍人。
與行政效率無關,純粹是社會道德問題。
大兵們過得拮据,美國百姓也沒好到哪裡去,經過中美對賬,他們發現自己能活這麼久,全憑鋼鐵般的意志。
8小時工作制,一週不超40個小時是真的,因為一週工作超過40個小時,屬於全職,根據美國法律,美國企業要為員工購買醫療、牙科、工傷等保險。
很多時候企業主一週只僱傭勞工39小時,千方百計省下保險錢,作為補償,他們不會阻礙員工去找兼職。
為了掙到公知們吹噓的“月均三五千美元”,大部分美國人只好同時打兩份工,意味著五天的班要在3天內上完,才有時間開展新工作。

美利堅牛馬,為此開發出996加強模式——496,每天凌晨4點工作到晚上9點。所以“做三休四”也是真的,只按一份工作來算的話。
月均3000到5000美元,看著挺多,但是花銷更大。
美國的房價整體不算太貴,可現實是大部分美國人買不起美國房。
辛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到首期,結果每年除了還貸本息,還有最高稅率達4%,一年一交的房產稅,以及永遠逃不掉的物業管理費。
不管什麼時候買的房子,有人住就要交稅和物業費,少交漏交一定年限,房子立馬充公走法拍。
因此租房才是美國主旋律,不過租金不便宜,加上水電燃油等費用,收入瞬間萎縮大半。
除此以外,還有存在社會各環節的附加費用,買東西有消費稅,下館子要給小費,超過時間沒接娃學校會按分鐘收滯留費。
還沒算最複雜的個人所得稅,站在美利堅土地上,不僅常規勞務,連搶劫、盜竊都要納稅,計算之繁瑣,一般人算不明白,除非他們認識銀行家安迪,不然只能找會計師事務所幫忙。
又是一筆費用。

當然,美國人是萬萬不敢逃稅的。
倒不是覺悟有多高,主要是美國稅務局(IRS)戰鬥力太強,名列美軍和海岸警衛隊後面,FBI和CIA都要靠邊,蠻橫如黑幫教父,因為“業務種類”過多,沒算清楚賬目,還逃稅,最後被美國稅務局一鍋端了。
以上只是固定開支,再看下教育這塊,也是令美國百姓頭大無比的存在。
美國教育一直走在國際前列,階級分層非常明顯。
私立學校教學質量不用說,3萬美元起步的學費門檻,足以印證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
哪怕是公立學校,也分三六九等。
很合理,富裕地區由於稅源豐富,撥給學校的經費更充足,師資優渥,教學裝置先進,就是教學氛圍一點都不快樂。
排名靠後的公立學校,學習氛圍挺快樂的,但最後很多學生可能連社群大學都擠不進去,全進快餐店打工,或者閒逛街頭,靠失業補助和救濟餐維持生計。
事實上,就算底層階級的孩子成功逆襲,考上大學,也要面對可怕的大學費用,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只好申請助學貸款。
在高學費、高利息疊加下,大學生畢業離校時,就會自動背上沉重的債務。
目前全美超過4500萬人,欠下1.7萬億美元助學貸款,比信用卡和汽車貸款還要多,奧巴馬都花了21年才還清。
除了學費高昂,學雜費同樣不是省油的燈,要麼你成績優秀,能用獎學金覆蓋支出,不然就能靠學校了。
別指望有餐費補貼之類的好事,美國學校慣常操作是給學生提供一筆午餐貸。

讓中國網友大開眼界的,還有與之相伴的全款買菜,這裡的菜指的是蔬菜。
與國內蔬菜價格低廉相比,美國人想吃點蔬菜要花大價錢,要麼等打折促銷,又或者刷卡分期,在美國一美元炸雞好找,但一美元想買到白菜是不可能的。
問題來了,美國人為什麼不像中國百姓那樣,在後花園開拓一片菜地,不就能自給自足了嘛。

真不行,根據美國各州法律,除非是農業用地或限定地段,住宅區不允許私自種菜,否則會受罰款處理。
所以,並非美國人只喜歡吃炸雞漢堡,而是綠葉子確實消費不起,在這裡誰要說自己是素食主義者,絕對是炫富。
生活在美利堅,老百姓最害怕的是生病。
美國人均醫療支出,常年居於世界榜首,不單費用貴,收費明目也是花樣百出。
有人去牙醫診所拔一顆牙,花了1500美金,被弄疼了也不敢哭,分分鐘會被計算“精神安慰費”,也不敢讓護士扶著,免得又加幾百美元“物理支撐費”;
檢查血液要700美元,做一次CT,要7000美金;
叫個救護車,3000美元起步,有美國網友出了車禍,當她母親說叫救護車時,被其拼命阻止,高喊還撐得住,讓家人開車送她去醫院就好。
部分人為了不時之需,會購買商業保險,福利不錯,大病小病都能治,費用基本覆蓋到,而且投的錢越多,醫療服務越高質、高效。
要是投保太少,找的還是三無保險公司,就另當別論。
不僅指定醫院少,費用也不能全保,有位女士說自己生孩子花了7萬美金,評論區問那你的醫保呢?
她回答說,這已經是有醫保的結果了。
大家應該記得,去年八月某國際知名網站站長慘死醫院的事。
入院不到一個月,天價掛號費、急診費、檢測費輪番轟炸,由於買的是三無保險,全被拒保了,最終人沒等到上手術室,命就被耗沒了。
美國家庭基本會儲備一些止痛藥,小疼靠扛,大疼靠藥,不到緊要關頭不去醫院,就是怕長達半米的醫療賬單,會把人搞破產。
美國醫療的最大亮點,恐怕只剩一個“醫療補助計劃”了,也就是潤人吹噓的醫療白卡。

不過白卡,不能白拿的,首先你要足夠窮,比收入門檻線多1美元都不行,雖說專為底層百姓提供,但申請人健康不能太差,年齡不能太大,否則通過不了,如果申請人突然富起來了,還會被取消資格。
關鍵點來了,這錢並非美國政府給窮人的補貼,本質上就是換個說法的醫療貸,持卡人被取消資格,甚至去世以後仍然要還的。
官方不怕窮人賴賬,他們特意成立一個部門負責追討債務,父債子還,爺債孫還,一債傳三代,無窮無盡。
中美對賬單裡,衝擊力最強,最讓人震驚的,當屬賣血部分。
美國的血液貿易一直很興旺,常年出口額在400億美元以上,在美國出口行業中排名第六,是名副其實的“血液經濟”。
美國以全世界5%的人口,提供了全球94%的付費血漿,佔據全球市場8成份額,究竟怎麼做到的?
一個是開放有償獻血。
按國際慣例,公益獻血每2個月只能獻一次,因為這是正常人的生理極限臨界點。
美國倒好,不僅徹底徹底放開有償捐獻,還把有償獻血的次數提到每週2次。
為了鼓勵人們多獻血,商業血漿中心推出了階梯式獎勵法,按照對應捐獻次數,增加獎金,並且贈送商場優惠券。
按照美國網友的介紹,30天內獻5次血,可以獲得400美元,如果在隨後15天內再獻3次的話,總共可以獲得1000美元。
說獻血都保守了,實際就是賣血。
很多窮苦百姓基本會把每週捐獻次數刷滿,一年最多可以刷104次。全美共設定800多個採血點,大部分設在底層社群。
平臺上有關賣血的帖子不下30個。
有父母賣血,只為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的;有突然失業,週轉不開,賣血度日的;還有一位女礦工說,她的母親為了償還債務,不得不在打三份工之餘,抽空去賣血。

對中國網友的震驚,美國人表示稀鬆平常,並說現在想賣血得預約了,因為要賣血的人太多。
有人或許不清楚,過度獻血會使身體嚴重透支,嚴重時甚至出現貧血、器官受損、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早期美國藥監局曾規定,採血站是有義務告知獻血潛在風險的,可由於資本阻撓,官方索性擺爛,任由採血站肆意妄為。
更離譜的是,資本家們覺得光靠正常人獻血,遠遠滿足不了血液需求缺口,於是把採血門檻一降再降,就算是病菌攜帶者、吸毒群體,甚至得了傳染病,只要能正常行走,獻血一律照收。
如此葷素不忌,出事是必然的。
2024年5月,英國爆發毒血醜聞,超過30000人感染艾滋或丙肝病毒,死亡人數至少有3000人。
與之同病相憐的,還有法國、義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國,無一例外,源頭來自美利堅。
坑慘各血液進口國後,提供毒血的美國公司只需付出數百萬美元,即可輕鬆達成庭外和解。
對美利堅土地上發生的一切,美國人原本覺得沒什麼,畢竟很符合社會達爾文價值觀。
可一番對賬下來,美國網友三觀被顛覆,反手傳回美國網際網路後,對西方媒體的大規模反噬開始了,美國一直辛苦構築的資訊壁壘轟然倒塌。

美國政府挺急的,這才哪到哪,僅日常對賬就讓美國網友破防,別說再過幾天,就是盛大的年夜飯專場了……
—— END ——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