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新大陸,中國建5個科考站: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秦嶺站

南極洲位於地球南端,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圍,陸地面積約119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比歐洲和大洋洲都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靠近南極洲的部分組合起來,又稱南大洋。南極洲與其他大洲陸地不相連,距離最近的是隔著德雷克海峽的南美洲。
目前有30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科研考察站,中國建成五個: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秦嶺站。
【長城站】
1985年,中國在南極洲建成第一個科考站長城站,位於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南部,緯度是南緯62°12′59″,在南極圈(南緯66°33′)之外。
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南隔布蘭斯菲爾德海峽與南極半島相望,距離約130千米。喬治王島北臨德雷克海峽,距南美洲南部智利的合恩島約960千米,是距離其他大洲最近的南極地帶,建站條件最好。
長城站海拔10米,年平均氣溫在-5℃,夏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平均氣溫有隻有-8℃,最低氣溫可達-30℃,最大風速可達50米/秒,這在南極洲真是世外桃源。
長城站經過多次擴建,建築總面積達4200平方米,可容納越冬考察人員40名,度夏考察人員80名。
喬治王島不僅有中國的長城站,還有智利、俄羅斯、烏拉圭、韓國等國家建立的科考站。不過喬治王島距離南極大陸仍有約130千米,在這裡建站還未登上南極大陸。
【中山站】
1989年,中國在南極洲建成第二個科考站中山站,位於南極大陸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維斯托登半島,普里茲灣東南沿岸,緯度是南緯69°22′24″,地處南極圈內,比長城站進了一步。
中山站海拔11米,年平均氣溫在-10℃,最低氣溫可達-50℃,最大風速可達70米/秒,有極夜58天,極晝54天,氣候比長城站惡劣了許多。
中山站位於地球磁場的極蓋區,適合開展日地物理學和極光物理學觀測與研究。俄羅斯的進步二站,距中山站約1000米。
中山站經過多次擴建,建築總面積達3500平方米,可容納越冬考察人員25名,度夏考察人員60名。
【崑崙站】
2009年,中國在南極洲建成第三個科考站崑崙站,位於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海拔4093米)西南方向約7.3千米,緯度是南緯80°25′41″,目前只有美國的阿蒙森-斯科特站緯度更高。
崑崙山脈位於新疆與西藏之間,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是中國萬山之祖。崑崙站海拔高度4087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科考站,因此以崑崙為名。
冰穹A是南極內陸距海岸線最遙遠的一個冰穹,具備地球上最好的大氣透明度和大氣視寧度。
崑崙站含氧量與青藏高原相當,夏季平均氣溫在-30°度以下,最低氣溫可達-82.3℃,距離中山站有1280千米,雪地車走一趟要20天左右,補給非常困難。
崑崙站總建築面積559平方米,分為內部功能倉與外部保溫層兩部分,內部功能倉由若干可獨立運輸的工程艙拼接組成,可容納度夏考察人員20名。
【泰山站】
2014年,中國在南極洲建成第四個科考站泰山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緯度是南緯73°51′49″。
泰山站海拔2621米,在科考站中也算比較高的,以海拔1545米的泰山命名,一覽眾山小。 
泰山站位於崑崙站與中山站之間,不如崑崙站靠近南極點,距中山站約522千米,距離崑崙站715千米,氣候條件也介於兩者之間,配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跑道,縮短了崑崙站的補給距離。
泰山站總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外形像中國燈籠,可容納度夏考察人員20名。
【秦嶺站】
2024年,中國在南極洲建成第五個科考站秦嶺站,位於羅斯海區域沿岸的恩克斯堡島,面向太平洋扇區,緯度是74°56′。
恩克斯堡島又名難以形容島(Inexpressible Island),長12千米,寬4千米,面積約50平方千米。
秦嶺站總建築面積達5244平方米,主體設計為鄭和下西洋用的南十字星造型,可容納越冬考察人員30名,度夏考察人員80名。
文:閆老師,北京大學 碩士 博士,專業 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某高校教師,歡迎轉載。
地圖帝,左圖右史,歷史地理不分家,每篇都是地圖盛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