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起 vivo 的「原子工作臺」和 OPPO 的「全景虛擬屏」,榮耀的大摺疊多工方案還是稍顯落後,並且使用過程中還出現過異常的卡頓,需要後續進一步最佳化。但如果說到 AI 能力,那榮耀就是妥妥的第一梯隊級別,內建的「YOYO 助手」已經具有一些 AI 智慧體的能力。其中比較驚豔我的流程是「打車」,只要跟 YOYO 確定好目的地,就能將手機放在一旁,等 YOYO 自己輸入好地址資訊然後叫車,使用者也能手動接管選車型。
經過加速處理並且,在展開內屏之後,Magic V5 支援分屏顯示 AI 助手和手頭上的事情,比如看微信公眾號時,就能同時看原文和 YOYO 的總結,是非常舒適的 AI 助手體驗。
另一個我喜歡的功能是「YOYO 記憶」,能夠將看到的內容進行轉存,並透過 AI 生成摘要,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跨所有平臺的系統級 AI 收藏夾。
和其他家主要依靠截圖再進行 AI 分析不同,YOYO 能夠轉存一整篇圖文,方便日後離線翻看,就是排版不夠美觀,易讀性還有提升空間,並且最新版本還出現了開啟筆記閃退的問題,希望早日修復。YOYO 記憶還能和第三方平臺的「收藏」按鈕聯動,自動對使用者進行收藏的內容進行 AI 記憶,就是目前支援的平臺還比較少,我常用的圖文平臺和社交媒體只有小紅書支援。榮耀底層的智慧場景化預判能力,也已經到了一種有點讓我「毛骨悚然」地步:當我快到地鐵站時,YOYO 建議會自動提示快速微信地鐵乘車碼的快捷方式;我靠近家裡的豐巢快遞櫃時,YOYO 也會及時送上相關的取件碼資訊。
除了 AI,「加入蘋果生態」也是今年 Android 手機的一個主旋律,榮耀當然也不例外,不過目前主要只支援 iPhone 互傳照片和檔案,而 OPPO 和 vivo 兩家已經能連 Apple Watch。只是蘋替很多,但「鴻替」目前只有榮耀 Magic V5。只要分別開啟兩臺裝置上的榮耀分享和華為分享,榮耀 Magic V5 就能和 HarmonyOS 5 裝置進行系統級互傳,不需要提前裝好額外的應用。總體而言,我很願意給 Magic OS 9 一個好評,但和這麼頂級的硬體對比,又顯得稍弱了。堆料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從三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 Galaxy Fold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六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摺疊屏手機頗具未來感的「明日產品」,逐漸成為一種形態更成熟的大眾消費品。關於摺疊屏手機,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展開後的大屏,其實只佔消費者使用時間的 20%,但卻要承受 50% 的溢價,並且還要犧牲手感、效能、影像這些屬性。不管是榮耀,還是 vivo 和 OPPO,今年釋出的三款大摺疊旗艦,機身也是相當極致的輕薄,幾乎已經貼近到達 Type-C 介面,就是為了讓摺疊態的體驗能夠看齊直板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