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樂湘聚】波士頓最溫暖的湖南味道

筷樂湘聚
最溫暖的
湖南味道

謹以此文,獻給敬愛的丁師傅和花嫂
是你們讓辣椒有了溫度,讓異鄉變得溫暖…
衷心祝願你們生意興隆,紅紅火火,
祝福你們全家永遠健康快樂,平安幸福!
初遇·紅燈下的溫暖
第一次遇見他們夫妻,是2019年冬夜。Journalism寫作課結束後,我在Commonwealth Avenue的暴風雪中趕路回公寓。帶著些許緊張、興奮,惴惴不安的心情,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首次presentation。飢寒交迫的行走在大街上。突然,街頭轉角處,一盞晃動的紅燈在雪幕中透出暖光,"筷樂湘聚"四個斑駁的漢字瞬間吸引了我的目光。鬼使神差的推開門,遇見了笑靨如花,溫柔婉約的花嫂。"晚上好啊!中國學生?凍壞了吧?快進來,坐著裡……"她熱情地打著招呼,並親切的迎接我進門,湖南鄉音的親切感撲面而來。
第一次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中國同胞的熱情,體會到滿滿的溫暖。她告訴我她來自湖南長沙,剛在Commonwealth和朋友一起合夥開了這家湘菜館,他們夫妻育有兩個可愛孩子。我禮貌的笑了笑,誠心地表示感謝!靠窗坐下。她走後隱約還能嗅到空氣裡飄蕩著一絲絲大肉包的香氣,不濃。我第一感覺,這是一個熱情,直爽,好客的女子,就像自帶光芒的鄰家大姐姐……
幾分鐘,二樓後廚白色木門突然掀開,丁師傅圓圓的腦袋探了出來,憨厚善良的眼裡盛滿著笑意,微笑著走下樓:"你好你好!第一次來?想吃點什麼啊?” 他黑色的T恤上濺著些許油漬,在燈光下像小星星一般在我眼前閃爍著~~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丁師傅和花嫂。後來我才知道,這對帶著兩個孩子闖蕩美國的夫妻,將用自己那雙總能變出美味佳餚的巧手,用那份與生俱來的古道熱腸,以及一碗碗熱氣騰騰&飽含湘情的家常菜,溫暖我的整個留學生涯。"筷樂湘聚"那扇永遠向我敞開的玻璃門,也成為了我在異國生存最溫暖的避風港!
疫情·暴風雪中的明燈
2020年3月的波士頓,春風遲遲未至。麻州宣佈封城的那天,波士頓的街道上空得只能聽見加拿大鵝振翅的聲音。我貓在公寓裡,已經連續吃了一週巧克力拌飯,手機突然震動——丁師傅的語音訊息混著炒鍋的鏗鏘聲傳來:"今天煲了蘑菇雞湯,有空過來喝。"哇歐,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碗雞湯,它更是一份情誼,一份關愛,鞠躬感謝!
那碗雞湯澄澈金黃,浮著一層細密的油珠,湯底沉著幾顆飽滿的白色香菇。我捧著碗的手不自覺的開始顫抖,熱氣模糊了視線。花嫂順手往我書包裡塞了兩個熱乎乎的蔥花捲:"剛出鍋的,留著晚上吃。"她圍裙口袋裡還露著妞妞和翔翔的數學作業本,上面用彩筆畫滿了鼓勵的小星星。
丁師傅偶爾會蹲在餐館後巷抽上兩根白沙煙,迫於壓力,他不得不解散了90%的員工。只留下了合夥人,媳婦花嫂,以及表弟,一共四人。"怕啥,我們剛來美國時不也只有兩個人?"花嫂自信滿滿地說著,“今後,我接完孩子就去送外賣!”
隨後每天清晨8點,丁師傅的二手貨車會準時出現在Restaurant Depot的晨霧裡。我見過他踮腳卸貨的樣子——扛著50磅的麵粉袋,後頸被口罩帶子勒出紅痕,卻還記得給流浪貓留一把貓糧。
那段日子,他們夫妻的貨車後備箱裡,時常裝滿了便當,每份便當都躺著個金黃的煎蛋,下面是油亮的辣椒炒肉和翠綠的青菜。只要我在,丁師傅總會習慣性的往我手裡塞兩份:"你宿舍那個印度學生,也好久沒吃熱飯了吧?湖南家常菜,給她嚐嚐!"他轉身時,突然看見他後頸貼著膏藥——還有拔火罐後留下的那幾圈深紫…..
花嫂則更像精準的瑞士手錶:7:30送完二個孩子上學,8:30送小女兒去幼兒園;9:30準時出現在餐館地下室麵點房,髮髻間別著女兒給的草莓髮卡,手上已利落地捏出十八個褶的包子。 
最難忘那個暴雨夜。我送口罩去餐館,撞見丁師傅跪在漆黑的下水道口,舉著手電筒的手凍得發青。汙水濺在他的睫毛上,結成冰碴。“爸爸,爸爸你幾時回來?”
8歲的大女兒妞妞突然脆生生地在電話那頭喊著。他渾身一顫,扳手"咣噹"砸進汙水裡,我清楚地看見這個能單手顛鍋的漢子,趕緊胡亂抹了一把臉,汗水混著淚水砸在油汙的地板上… 
他們終究靠自己的努力在異國他鄉艱難的生存了下來。就像花嫂那壇泡菜,越是嚴寒越能發酵出醇厚滋味。如今每當我經過餐館後廚,總會在那截被丁師傅修好的排水管前駐足——那裡新長出一叢野薄荷,在混凝土縫隙裡綠得耀眼。而我知道,這份生機底下,埋著某個雨夜混合著淚水、油汙與白沙菸灰的土壤。  
【溫暖·舌尖上的鄉愁】
夏天來臨前,時常會在餐館門口撞見丁師傅趁著倒垃圾間隙,往流浪老奶奶手裡塞一份熱氣騰騰的蛋炒飯。老人佈滿皺紋的手指觸到飯盒時不停顫抖,渾濁的淚水砸在一次性餐盒蓋上,不可置信地望向他,嘴裡囔囔著想說點什麼……他卻只是擺擺手,微笑著指指天空。言下之意也許是:“吃吧!上帝賜予你的!”花嫂不知何時也站在了我身後,往我懷裡硬塞了罐辣椒醬:"別看了,快回去寫論文。這醬拌粉拌麵都好吃,省得你老吃巧克力拌飯不營養。"
餐館的選單上有道菜品劇受歡迎——"花嫂電飯煲飯"。當我因熬夜複習臉色發青時,公寓門口時常會收到他們夫妻送來的愛心雞湯;期末考結束那晚,餐桌上必定有口味雞爪和辣椒炒肉;而每年的1月2日,無論我點什麼,餐桌上都會多出一碗長壽麵和兩盤加餐大菜。"生日嘛,一定要吃好!吃飽!不要怕!”丁師傅笑盈盈的說。其實,透過廚房玻璃,我早就悄悄地看見了丁師傅正撇去雞湯浮油,花嫂正在往裡面撒著家鄉帶來的枸杞,並不顧一切的順手給我拿了兩袋剛包好的大肉包……
【純粹. 善良的孩子們
2021年,他們喜迎了第三個孩子,是一個長得和丁師傅幾乎一模一樣,複製貼上的小姑娘。大家都親切的喊她“妹妹”……三個孩子也漸漸把我當成了家人。小妹妹總會在見到我時,羞澀且奶聲奶氣的說:“丁丁阿姨,可以陪我玩和我玩躲貓貓麼?”
十歲的妞妞會在我等餐時,貼心的把一顆顆的瓜子剝好仁捧在手心裡送我吃……
而唯一的小男生翔翔每次見到我時,老遠就會像小炮彈一樣熱情地衝過來大喊:"丁丁阿姨!"然後一把緊緊抱住不放……
感動.永不熄滅的灶火 】
2022年春天的下午三點左右,我在空蕩的餐館裡幫花嫂分裝便當,見她往每個飯盒裡多塞一勺臘肉:"孩子們正在長身體。"丁師傅的二手貨車每天穿梭在波士頓大街小巷之間,有次我見他默默地蹲在餐館後巷悄悄吞胃藥,後備箱上"免費愛心餐"的貼紙被雨淋得卷邊….
在這個以利益計算的世界裡,丁師傅和花嫂的善良常常成為別人眼中的"可乘之機"。那些所謂的"老鄉"同胞”,有人藉著長輩之名,變著法子欺詐他們;有人吃飯賒賬,借錢不還;有人表面朋友,背後蛇蠍陷害;還有人假裝可憐,騙取他們的同情……
我見過他們最窘迫的時候——丁師傅的皮鞋底都開膠了,他用膠帶纏了又纏,依然穿在腳上;即便這樣,流浪老奶奶的飯盒裡永遠會有一個荷包蛋。"賬本上的數字算得清,"丁師傅摩挲著那個被騙子坐過的餐椅,木紋裡還留著當年的油漬,"可良心的賬,要怎麼算?算了吧!吃點虧,是福!”花嫂正在打包新的愛心便當,聞言只是笑了笑,往飯盒裡多放了片臘肉……他們夫妻至今依然會給需要幫助的人群送愛心便當,依然會在留學生沒錢吃中餐時悄悄送去一份溫暖……
六年過去了,我們都在波士頓紮下了根。餐館生意時好時壞,但他們從不抱怨,默默地承受著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壓力與挑戰。每次,只要我去餐館吃飯,就像回到了家一樣。滿滿的驚喜和感動。點點滴滴,真真切切。每次買完單要離開時,丁師傅都會給我打包一盒“酸豆角肉沫”;花嫂會給我塞兩罐酸蘿蔔或者兩袋剛包好的燒麥&肉包,"這酸辣味正,想家時就吃兩口,有空常來哈。"
六年前那個雪夜,我絕不會想到這家餐館,會成為我在波士頓的永久座標。當初讓我鼻尖發酸的“筷樂湘聚”紅字招牌依然懸掛在1926 Beacon St, Brighton的大街上,只是多了三個孩子的身高痕跡。
如今每當我開啟冰箱,那罐剁辣椒醬的紅油總會微微晃動,像極了那年冬天"筷樂湘聚"門口搖晃的紅燈。在某個加班的深夜,當我將最後一點辣醬拌進麵條時,突然明白——有些味道之所以難忘,是因為它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那是在異國他鄉里,有人願意為你留一盞燈的溫暖;是囊中羞澀時,賬單上那個被擦去的數字;是漂泊無依時,輕輕蓋在你碗裡的那份辣椒炒肉。
在這個快節奏的移民城市,我們都在為生活奔忙。但總有一些人,一些味道,能讓你停下腳步,感受到最純粹的溫暖。就像那碗簡單的辣椒炒肉,重要的從來不是食材有多珍貴,而是掌勺的人,捨得往裡面放多少心意。
花嫂總說:“做人要開心,要像辣椒,外表火熱,內心溫暖。”而我想說,遇見你們這樣真誠的善良的朋友,是我在異國他鄉最珍貴的禮物。
願這份情誼,如同窗臺上那壇自制酸蘿蔔,歷久彌香;願這份善意,能像你們播散的種子,在更多人心裡生根發芽!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平凡卻珍貴!
最後的小紙條
四月春風裡,被藏起來的紀念日!
丁師傅的生日總是靜悄悄地過去——這個記得給所有人過生日的大哥,卻總把自己的特殊日子藏在灶臺的油煙後面。今天,我想以自己的方式把這篇文章當作一份禮物送給他,真誠地向他道一聲感謝,也祝他生日快樂🎂🎁!謝謝你教會我們,踏實做人的道理;謝謝你在異國他鄉,對我的幫助與照顧!希望明年的今天,你們還會想起那年冬天那些在餐館門口飢寒交迫的留學生&結識的朋友們,以及和他們在波士頓發生的點點滴滴……
附:2022年在🇺🇸Dig Boston發表的“筷樂湘聚”長篇新聞+【海外生活】—《A Day in the Life》的紀錄片。每個鏡頭背後都是一段真實的故事. 但願我們的故事能讓螢幕前的你感受到第一代🇨🇳中國移民在美國🇺🇸艱苦創業的感人故事,以及他們在美國的真實生活,喜怒哀樂……
請點選閱讀原文,查閱英文版新聞報道.
紀錄片:
END
文字|編輯|排版
丁 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