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張靚穎,發瘋了

作者 – 魏多
監製 – 她姐
張靚穎一覺醒來,歌手變網紅了。
是微博網友告訴她的。
7月8日,因為一段深圳演唱會短裙熱舞的影片,張靚穎和“俗氣”“網紅化”“老實人豁出去了”等詞一起,掛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們分析她的新妝造和舞臺風格,斷定她一夜之間從“老實人”變成了“發瘋女明星”,為了迎合潮流,豁出去地蹭流量。
但張靚穎沒打算忍。
她直接發了一條長微博,反問、嗆聲、調侃一氣呵成,資訊密度極高。這是她近幾年極少數幾次在熱搜爭議中主動發聲,語氣帶著熟悉的“張式反諷”:“我才現在跳個舞就把你嚇到了,那再過二十年,我要開始為老不尊了,不得被我氣死?”
她順勢高調宣佈:“我決定演唱會繼續加碼!Yeah!有些宣傳有些演出我本來覺得太累了不想接了,看到還有這麼多人在盯著我,這不是在鼓勵我嗎?我怎麼能辜負他們的一片苦心,累什麼累,誰不累啊?接!”
短短一則回應,既是自嘲,也像是宣戰。
“怎麼我就老實人了?”她這樣反問。
張靚穎,從不是那種“應該安靜就安靜”的人。她曾學著沉默、試著妥協,也曾為愛睏頓、為誤解隱忍。但那些年她沒說出口的,如今都願意唱出來、說出來、懟出來。
她的“敢”不是從天而降,而是一次次忍過、熬過、清醒過之後留下的姿態。
她終於把“老實人”的誤解撕掉了。而這一回,她不想再裝。

還有歌聲
張靚穎這個名字,被更多人記住,是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開始的。
那年她21歲,站在五進三的舞臺上,翻唱了一首高難度的《Loving You》。她一開口,嗓音清亮乾淨,整首歌裡連續唱出三組八度的高音,輕巧有力,幾乎沒有任何瑕疵。
參加比賽時的張靚穎
那場比賽之後,這個此前默默無聞的成都女孩,一夜之間有了屬於自己的標籤,“海豚音”。
她最終拿下全國總決賽第三,和李宇春、周筆暢一同成為那一屆最受歡迎的“超女”。
事實上,張靚穎展現出音樂天賦的時間,比大多數人都早。1984年,張靚穎出生於成都,母親張桂英一直記得女兒剛出生時的情形,“哭啊哭啊,聲音可大了,護士開玩笑說,這女兒聲音真洪亮,以後肯定是一個歌唱家。”
兒時的張靚穎
小時候的張靚穎看電視劇兩遍,就能背唱裡面所有的歌曲。有一次母親單位組織活動,唱到一首歌,現場的人忘詞了,她毫不猶豫衝上臺搶過麥克風,把歌唱完了。
從小,她就喜歡拉開嗓門唱歌,唱得投入而自然,從不覺得這是需要鼓起勇氣的事。
父母都喜歡唱歌,注意到她的音樂天賦,早早把她送去少年宮學習聲樂和樂器。她學得認真,有時一唱就是好幾個小時,不知疲倦。
有段時間,她迷上瑪麗亞·凱莉,整日聽她的磁帶,模仿她的唱腔。課間,她總是一個人留在教室練高音,其他同學則紛紛逃出教室躲清靜。
兒時的張靚穎
相比於順暢的音樂之路,張靚穎的成長過程並不輕快。
張靚穎讀小學一年級時,父母便已離異,她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對父親的印象模糊且疏離。
每月一次,為了領取那筆一百元的撫養費,她騎腳踏車趕往父親的新家,每每面對的卻是冷淡和不耐的神情,偶爾還會挨幾句譏諷。
十四歲那年,父親因病住院,母親也正好在住院等待手術。她白天在醫院陪護母親,晚上又照看父親。不久後,父親因病情惡化去世,她強忍悲傷,反過來安慰母親:“媽媽你別怕,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此後不久,母親張桂英因為單位改革下崗。
彼時,母女倆的住處是運輸公司的集體宿舍樓,老樓設施簡陋,樓道里終日昏暗,甚至連日常洗澡都成問題。為了撐起生活,母親開始做各種臨時工,一天到晚勞作,落下了不少病。
粉絲打卡張靚穎的舊居,來自小紅書@尾號0669
張靚穎看在眼裡,心裡難受。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擅長讀書的人,但她還有一樣東西——歌聲。

海豚音公主

為了補貼家用,還在上中學的張靚穎開始四處尋找兼職的可能。她陪著母親一起跑職業介紹所,也私下問同學有沒有什麼路子。
朋友介紹她去酒吧試試,每場演出四十塊錢,張靚穎很快抓住了這個機會。
張靚穎的記賬本,有時一天只花1元錢
十五歲的張靚穎,正式開始在成都的酒吧駐唱,一唱就是6年。
她總是匆匆忙忙,從學校趕回家快速吃飯,換好衣服,再搭公交去往酒吧演出。與同齡女孩不同,她沒有時間享受無憂無慮的集體生活,也沒有時間逛街喝奶茶。她的世界裡,只有舞臺和身邊的樂手。
一次演出結束,她剛走下臺,就被節目負責人叫住批評。那天她出門匆忙,沒化妝,頭髮還沒幹透,穿著運動短褲、人字拖就上了臺。那時她才意識到,有些“沒譜”的舉動在舞臺上是不被接受的。
但張靚穎的“沒譜”中透著一股拼勁。她是成都酒吧界排練最勤快的人,一有空就拉著樂手排練新歌,上週才出的新歌,這周她就要求排出來。別人兩三年不換歌單,她卻一場接一場更新曲目,只為唱得更遠。
那時的她清楚地意識到,“人要往前走的,我不能指著酒吧唱一輩子歌。”
2005年,21歲的張靚穎參加了湖南衛視舉辦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與酒吧的駐唱生活不同,這裡是嚴格、幾乎不留喘息空間的競技場。
2005年《超級女聲》,上排右一為張靚穎
睏倦、麻木成了那段時間的常態。比賽期間,她的體重從近110斤驟降到不足90斤。
每天清早,她和其他參賽女孩一樣坐在化妝鏡前,困到睜不開眼,只能任由化妝師快速而粗暴地完成每一道工序,臉上是自己都認不出的濃妝。“有些妝濃重到像鬼一樣,雖然不喜歡,但也沒時間改,那段時間連滾帶爬的就過去了。”

2005年《超級女聲》,右一為張靚穎

長期的奔波與高壓之下,她一度動搖過是否要繼續比賽。
進入全國賽前,她曾認真考慮過退賽,母親也並未阻攔。後來,朋友帶她上網看貼吧,看到大量網友為她寫下的帖子和留言,她才改變了主意。
但就是在這樣身心雙重透支的狀態下,張靚穎依然交出了令人驚豔的答卷。
最終,張靚穎以1353906張網友投出的選票,站上《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季軍的領獎臺。她與李宇春、周筆暢並肩,成為那個夏天炙手可熱的“初代歌手”。
這個曾在成都酒吧唱了六年、差點放棄比賽的女孩,憑藉紮實的唱功和穩定的發揮,終於在更廣闊的舞臺上被看見了。

只哭三分鐘

《超級女聲》比賽結束後,張靚穎沒有絲毫懈怠。其他人還沉浸在選秀的熱度時,她已經埋頭進了錄音棚,開始打磨自己的第一首單曲。
短短兩個月,她推出了首支個人單曲《Open Up Your Dream》,同年底便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年收入達到950萬元。
一個剛走下選秀舞臺的“非冠軍”選手,以驚人的速度證明了自己的商業價值。
之後幾年裡,她持續而穩定地爆發,直到在華語樂壇站穩腳跟。從2006年到2012年,張靚穎連續七年獲得“北京流行音樂典禮最佳女歌手”。《如果這就是愛情》《畫心》《我用所有報答愛》等作品頻繁出現在各大榜單前列,是那幾年華語樂壇最具存在感的聲音之一。
專輯《我相信》
而在國際化舞臺上,她也從未缺席。2009年,她作為亞洲選秀代表,受邀登上美國CBS電視臺的《奧普拉脫口秀》。次年,她成為首位出席格萊美頒獎禮的華人女歌手。
2016年,她推出英文單曲《Dust My Shoulders Off》,一舉打入Billboard數字銷量榜Top 31,成為當年華語歌手的最高排名。
2017年,她作為首位華人表演嘉賓,登上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現場,演唱英文單曲《Work For It》,獲得全球190多個國家觀眾的好評。
張靚穎在維密秀
這一連串成就,靠的不是天降流量,而是張靚穎一如既往的拼勁和韌性。
早年間,她的英文基礎薄弱。為了提升英語能力,她專門到四川大學補習,每趟飛回成都的航班上都在趕英語作業。
在北京工作後,行程更忙,她就請外教到公司補課,或是用打電話的方式練習口語。
她形容自己是那種“蠢用功”的人,唸書時她的成績並不好,卻能一直寫作業,直到母親醒來勸她睡覺。
剛到美國時,她常常聽不懂製作人聊天的俚語和習慣性表達,就硬熬——一邊聽一邊猜,再回去默默記下能理解的部分,慢慢適應節奏。
在音樂製作上,她幾乎是自我苛求的狀態。錄製歌曲《Dust My Shoulders Off》時,她從晚上十點半錄到早上九點半,只為把幾個發音的“死穴”——“sun”(太陽)“son”(兒子)“song”(歌)唱清楚。儘管那一夜“站得腰都快斷了,躺下都像在站著”。
張靚穎在錄音室
在舞臺上,張靚穎也從未放棄過對“專業感”的堅持。2015年演唱會,她意外跌下舞臺,卻在確定自己四肢還能動之後,堅持坐著唱完整場三個小時的演出,“我不管在哪一場演唱會,我都不想有遺憾。”
她也有過累得想哭的時候。有次凌晨,主辦方突然抬來1000張碟讓她簽名,但坐下沒幾分鐘,她的情緒就崩潰了,開始默默流淚。化妝師想替她籤,被她拒絕:“你走開,我哭一會兒就好,我會簽完的。”
張靚穎曾在一個訪談節目裡說過,自己不是一個習慣後退的人,也不會站在誰的身後等人拉自己一把。她寧願把時間用來想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待安慰。
為此,她給自己設計了一個“規定動作”,哭就哭三分鐘,多一分鐘都是浪費。

“Dear Jane II”

但總有些情緒,是無法用三分鐘解決的。
她不愛解釋,卻不是沒有話想說。只是多年來,她一直把那些複雜而脆弱的感受,都埋在心底。
真正決定打破沉默,是在2020年《中國新說唱》的舞臺上。那次,她站在麥克風前,把過往被反覆討論過的八卦、爭議、感情、風評,唱給所有人聽:
“想當年,她也是名噪一時的時尚災難”
“她去了格萊美,紅毯蹭的真是不要臉,她去了公告牌,一定是她花了很多錢”
“我的現男友,也是我的前伴郎”
“撕我這事,肯定沒人能比我媽強”

《Dear Jane II》部分歌詞,來自@張靚穎工作室

這首歌叫《Dear Jane II》,唱這首歌不為反擊,只是想對自己交代清楚。
但在演出中,她意外忘詞了。對許多人來說,這成了又一個“張靚穎不夠強大”的證據。
然而只有她知道,那並不是情緒外露的時刻,也不是自己軟弱的瞬間,“我能選擇把它變成歌,就可以單純從作品角度去思考它。”
很多年裡,張靚穎一直習慣沉默。起初是出於樂壇新人的謹小慎微,“翅膀還沒硬,一定要謙卑一點”,再後來是因為不想浪費力氣,“我討厭累。我認為我自己的價值是在做事情上面,不是每天跟別人解決紛爭。”
但這一年,她變了。她開始明白,沉默和退讓並不總能換來理解,反而常常成了縱容,“以前以為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在覺得退一步就有人蹬鼻子上臉。”
她不再一味隱忍,開始用微博、用採訪、用說唱回應質疑,也用律師函劃清界限,用沉默結束那些不值得再維繫的關係。
這個脾氣火爆的四川姑娘不是突然變得“剛”了,而是正視了自己骨子裡並不平和的那一面:“很多不公平的事,在我心裡很難摁下去,只是我以前控制住自己,說服自己心平氣和地放下來。”
圍繞在她身上的輿論,有一個始終避不開的源頭:馮軻。那段綿延十多年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充滿爭議——經紀人身份、戀人身份,層層疊疊,纏繞不清。
2016年,她在舞臺上當眾求婚,把這段感情推到聚光燈下。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卻沒想到從此陷入家庭與感情的雙重撕扯。母親公開反對這段婚姻,情緒失控地指責,讓她一度陷入輿論的漩渦。
張靚穎與馮軻
婚禮最後還是辦了。紫色花海的古堡,朋友的祝福,照片裡她笑得很燦爛。她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自由會死的人”,而馮軻最好的地方,是“不阻止我的夢想”。
後來這些夢,還是隻剩她一個人去做。
2018年8月,張靚穎在微博釋出個人合約到期截圖,配文"明日起,一切從一開始",標註"個人經紀合約截止日期",也隱隱暗示了兩人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終於劃上句號。
她沒有解釋更多,也沒有再多提起那個名字,只是藉由音樂,重新掌握人生的話語權。
如今
張靚穎從未停下對舞臺的探索。 
今年,她2025年,她頻繁亮相《天賜的聲音6》《亞洲新聲》等多檔音樂節目。
她與王以太合作改編《跳樓機》,強化鼓點與貝斯律動,透過抒情高音與說唱重構原曲,表演片段當日短影片播放量破千萬。
與劉宇寧共同演繹《九萬字》,一改原本的古風抒情腔調,加入電子搖滾與熱舞元素,舞臺上她伸手臂扭胯,搭配金絲眼鏡與露肩禮服造型,表演在48小時內播放量突破5億。
張靚穎演唱會,《九萬字》造型
張靚穎將原本在短影片平臺爆火的“網路神曲”搬上主流舞臺,用全新的演繹方式激起熱度,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批評者說她在浪費唱功、媚俗賣弄,但真正瞭解舞臺的人明白,《跳樓機》的改編融合了高密度的律動和難度極高的細節控制,《九萬字》的新編,她將原曲中的糾結痛苦唱得灑脫,賦予歌曲全新的情感張力。
不管唱的是什麼,她的控場力和穩定性,依然是華語流行的天花板。而看似“網紅風”的妝造,則是她對每首歌、每種曲風的認真態度與精準表達。

如果說過去的張靚穎,是靠技術和天賦成為“實力派”的代名詞,那麼現在的她,則是主動選擇成為表達者。
她不再在意一首歌的的“高貴”與“通俗”,而是關心舞臺上的那一刻,自己是否自由、是否足夠過癮。
她可以在跌落舞臺後坐著唱完整場演出,也能在演唱會的開場從棺材中走出,自嘲“沒想別的,就是想嚇死你們”;她可以用rap調侃過往黑料,也可以在微博上直懟評論:“我就老老實實發個瘋,好人來列隊! ”
她早就明白,當下流行音樂的邊界已經變了,“通俗”“網路”“熱梗”不再代表粗鄙,而是一種與大眾情緒的連線方式。
張靚穎不是在媚俗,她只是沒打算繼續取悅那些“懂門道的人”。
不再解釋,不再討好,只管把想唱的唱好,把想走的路走完。
這才是如今的張靚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