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穎:被罵擦邊,也不裝了

張靚穎,被部分人認為“網紅化”了。
前幾日,張靚穎在深圳演唱會上演唱《九萬字》時,身穿歐美風緊身流蘇亮片短裙,戴著金絲眼鏡,搭配上甩頭、扭胯等編舞動作被網友稱為“網紅化”,與實力派歌手身份不符,並上了熱搜。
當日下午,身在法國的張靚穎憤怒回應,稱自己十幾年前就有類似的穿著打扮,有啥值得大驚小怪的?
“我才跳個舞就把你嚇到了,那再過二十年,我要開始為老不尊了,不得被我氣死?”
姐只會更辣,也不得不說,張靚穎的活人感好強。那些傷害過她的,如今她都不再害怕。
被操控的那些年,張靚穎委屈極了。
掙脫層層牢籠後,她變得無懼、無畏,畢竟她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淚眼朦朧的女人。
張靚穎,最近總是霸屏。
“被網紅化”之前,她在高質量音綜《亞洲新聲》做常駐導師,在《天賜的聲音6》唱網路神曲《跳樓機》,唱完後在各大音樂平臺飆升榜位列第一、流行指數第一……
更為誇張的是,張靚穎同款金絲眼鏡也賣爆了,她的舞蹈動作被各大網紅爭相模仿。
從《跳樓機》到《九萬字》,張靚穎的爆紅出圈,可謂是現象級別的,有網友說:“當年你要這樣扭,我也不可能把票投給李宇春。”
不過隨著熱度只增不減,負面的聲音也隨之出現。
張靚穎第一次唱自己新歌《九萬字》時,是與男歌手劉宇寧搭檔演唱的,同樣一個伸胳膊、扭屁股的動作,張靚穎被罵上了熱搜,而一旁的劉宇寧無人在意。
劉宇寧與張靚穎
很多人認為張靚穎作為實力派歌手,唱這種歌詞直白、旋律簡單的歌,是華語樂壇的悲哀,不僅浪費了歌手的唱功,也汙染了聽眾的耳朵。
當張靚穎在唱“可能是我欠吧”時,網友說:“《跳樓機》專升本了,米其林主廚做麻辣燙。”
綜藝混子樂評人丁太升更為惡毒,“張靚穎的金絲眼鏡是知性還是風騷?跟擦邊主播似的。”
外貌與蕩婦羞辱齊上線。
丁太升
他這種男凝式的低俗言論,並不是第一次,在十年前,丁太升就在看完張靚穎的《我是歌手》後,評價“張靚穎的胸還是好看的,比陳潔儀的好看,比范冰冰的更漂亮”。
這一次,他更是把男凝當真誠,帶著對女性的不尊重隨意評判張靚穎的身體、穿著與選歌。
審美這件事本就是主觀的,不必進行人身攻擊,更何況《跳樓機》這首歌被搬到舞臺上演唱,並非那麼容易,張靚穎的改編將貝斯和鼓的律動複雜化。
這種複雜的、高超的R&B律動,能落實到如此紮實,音樂圈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
作為華語樂壇的實力唱將,張靚穎的音樂之路,一直是多變的,她從未將自己困在同一場域,坐享其成。
幾乎不會有人忘記20年前的那個盛夏,21歲的張靚穎以135萬的簡訊票數贏得《2005超級女聲》季軍,成為中國內地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偶像之一。
那個炎熱又潮溼的夏天,幾乎全民都發送了那條屬於自己獨家記憶的簡訊,也將草根的根就此埋進流量時代的土壤之中。
2005年的超級女聲
“想唱就唱”是《超級女聲2005》的主題語
言簡意賅的四個字透露出彼時中國內地音樂產業的懇切心聲。
那是神仙打架的時代,天王天后紛紛湧現,周杰倫帶著專輯《七里香》大殺四方,隨便哪首歌都是九零後的青春記憶。

周杰倫專輯《七里香》封面
林俊傑發行專輯《江南》,梁靜茹傷感地唱著《可惜不是你》,光良遞出了傳唱度極高的《童話》,刀郎記憶中《2002年的第一場雪》終於下了。
“雙J戀”以侯佩岑的出現而告終,蔡依林悲傷地站在舞臺上,演唱著周杰倫寫給自己的最後一首情歌《倒帶》……
那一年金曲獎歌后是王菲,上臺領獎時,她說出了霸氣的獲獎感言:“我會唱歌這個我知道,所以對於金曲獎評委對我的肯定,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
臺下,掌聲雷鳴。
王菲
港臺音樂呼喚著內地樂壇的新聲音,選秀時代就此到來,觀眾也被賦予了可以為喜歡明星投票的機會,草根明星應需而生。
留著短髮的李宇春成為那屆超女的冠軍,也成為偶像產業鏈中的一環,顛覆了中國傳統審美的中性風格。

 李宇春
張靚穎在《超級女聲》現場,演唱的一首《Loving you》驚豔四座。
她用英文歌為國內聽眾開啟歐美音樂的開關,海豚音的特色也讓她一夜成為“海豚公主”。

張靚穎
回想那個夜晚時,張靚穎已經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度過的了,記憶有些模糊,但是那個夏天的顏色、氣味與聲音,都留在了她的生命中。
人們這才意識到,那已是20年前發生的事情了。
那條為喜歡的“超女”傳送的投票簡訊,扎進網際網路構建的偶像敘事裡,超女們也成為一代人青春的集體記憶。
由左到右:張靚穎、周筆暢、李宇春
離開超女季軍頭銜後,張靚穎一直在突破自己,每一次的亮相,都驚豔眾人。
2007年,張靚穎在美國洛杉磯舉辦個人演唱會,在她之前,在美國開過演唱會的中國內地歌手只有崔健一人。
很快,她又與日本知名作曲家喜多郎合作演唱《印象西湖雨》。

日本作曲家喜多郎與張靚穎
同年,張靚穎作為亞洲區的選秀代表人物登上了美國CBS電視臺訪談節目《奧普拉·溫弗瑞秀》,與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對談。
三年後,張靚穎亮相第52屆格萊美獎,成為第一位出席格萊美頒獎典禮的華人歌手。

張靚穎在格萊美
不得不說,“海豚公主”的國際化音樂之路,彷彿開了加速鍵往前奔跑,她的國際影響力比很多華語歌手都要大。
張靚穎被稱為華語樂壇現役最強vocal的代表之一,從超女舞臺一路唱到格萊美,這預示了她日後在華語樂壇必將擁有一席之地。
其實參加《超級女聲》時,21歲的張靚穎已經做了7年駐唱歌手。
在成都的音樂房子酒吧唱歌時,19歲的張靚穎認識了大自己十幾歲的馮軻。
彼時的她不會想到,自己此後人生的風暴幾乎都來自於這個男人。

馮軻與張靚穎
張靚穎從小缺乏父愛,父母離異,每個月她要從父親那裡拿100塊生活費,14歲開始就在各大酒吧駐唱兼職,補貼家用,遭到周圍人的冷眼。
這便不難理解,在涉世未深且缺愛的狀態下,張靚穎很快就被面前這個成熟男人所吸引住了。
2005年,馮軻和前妻離婚,與張靚穎正式在一起。同年,張靚穎參加《超級女聲》,馮軻主動擔任起了代理經紀人。
在馮軻的精心包裝下,張靚穎成為無人不知的“海豚公主”。多年後,她本人說:“大家叫了我這麼多年海豚公主,但我其實從來沒有公主命。”
張靚穎的成功,離不開馮軻的幫助,她從一個駐唱歌手蛻變為歌壇新星。

張靚穎與馮軻

2009年,馮軻帶著張靚穎自立門戶,成立了少城時代,她看似是當上了老闆,實則話語權一直被馮軻全盤掌握,經濟大權同樣如此。
張靚穎成為他的賺錢機器,她也單純得相信身邊這個老男人是真的愛她,支援她,陪伴她。
眼看著越來越紅,二十幾歲的張靚穎,卻對當大明星沒有太大執念,她只希望能趕緊嫁給馮軻,再生個孩子,好好過日子。
張靚穎顯然將兩人音樂事業的共生,當成了愛情存在的證明。
很傻,很天真。

張靚穎與馮軻

馮軻對張靚穎的控制無所不在,會因為她回覆男藝人很普通的一條簡訊大發雷霆,甚至控制張靚穎和母親的接觸。
有次,張靚穎給母親買了一條几千元的裙子作為生日禮物,馮軻知道後,立馬打去電話辱罵了女友一番。
這種全方位控制,導致張靚穎除了工作的接觸,幾乎沒有什麼私交。
時間久了,被控制的人自然會變為控制者的工具,且渾然不知,甚至越來越依賴。
2015年7月,30歲的張靚穎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唱完《終於等到你》,她低著頭站在舞臺中央,雙手緊緊握著話筒,毫無預兆地向馮軻喊話:
“從19歲到30歲,有一個人一直陪著我一直保護我!12年了,我已經30歲了,我不想一個人過了,你現在願意娶我的話,你就上來。”

幾千人的演唱會,長達一分鐘的久久沉默,在場的人沒有感受到幸福,而是無法迴避的尷尬。
徒留張靚穎一人站在臺上淚流不止,幾近絕望。
漫長的一分鐘空場後,馮軻才緩緩走上臺,好一個不情不願,他客氣回應:“謝謝大家,確實很突然,因為這個事兒應該是我來做,也謝謝靚穎。”
在現場聽眾的起鬨下,馮軻將話筒遞給了張靚穎,她沒有接,只是僵持,臉上全是失落。
面對張靚穎的當眾逼婚,馮軻也沒有給到她明確回應。

張靚穎與馮軻

演唱會結束後,張靚穎逼婚馮軻的訊息傳遍全網,媒體們將她刻畫成一個在愛人面前卑微求婚的可憐女人。
這兩人從一開始,就不被外界看好。
除此之外,張靚穎的母親也不同意兩人結婚。
她寫公開信《我不想讓女兒再錯下去》,不惜公開張靚穎與馮軻交往期間的種種細節,稱馮軻欺騙張靚穎使其當了小三,力證女兒遇人不淑。
此信一齣,輿論譁然,張靚穎成了“小三上位”,婚禮還沒辦,場面就已經極度尷尬。

 由左到右:馮軻、張靚穎母親張桂英、張靚穎
母親甚至一紙訴狀將馮軻告上法庭,直指馮軻讓張靚穎“被小三”、非法佔有張靚穎的股份。
逼婚次年,張靚穎終於與馮軻在義大利結婚,她沒有聽任何人的勸阻就這樣嫁了。
婚禮高調又浪漫,伴娘是她的好姐妹劉亦菲。

婚禮當天,張靚穎的母親沒有參加。
不出意外的是,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僅僅維持了不到兩年,就走向終結。
2018年8月27日,張靚穎深夜發了一條微博:個人經紀合約終止,明天起,一切從一開始。
婚離了,合約結束了,馮軻侵佔了張靚穎的絕大部分財產,露出本真面目。

張靚穎用漫長的十幾年青春,看清了一個人,終於決定放過自己,重新出發。
離開渣男,她真正開始了自由獨立的人生。
儘管張靚穎總被大家說是一代人的青春,但她並沒有只停留在大眾的情懷回憶裡。
每一次的舞臺,她追求的不僅僅是作為專業歌手該有的穩定唱功,呈現出來的還有除了音樂本身,舞蹈、視覺以及造型在內的全方位的藝術表達。
有一次演唱會,張靚穎從舞臺上不小心摔了下來,她靜靜坐在舞臺上唱完了《畫心》。

那些年,張靚穎的代表作一首接著一首,《終於等到你》《如果愛下去》《如果這就是愛情》……她也成為各大熱播影視劇主題曲的常客,身價越來越高。
她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沒有在每首歌裡都飆自己的特色海豚音,每首歌有不同的唱法,貼合故事就好。
大眾對於她認知的關鍵詞,也直指硬氣的業務能力:超女裡最能唱的那個。

在音樂創作方面,張靚穎一直是主動的狀態,這同時也是為了能有生活的靈感,儘管主動有時會受傷,她也在所不惜。
在音樂上的種種嘗試,她已經知道可能有部分人會不接受,不理解,張靚穎也會去做,她的自信就是總有一天會證明自己是對的。

2017年,張靚穎在一場音樂會中,演唱了電影《第五元素》中的插曲《The Diva Dance》。
完美的轉音技巧,張靚穎在高音域之間輕鬆轉換,讓人不敢相信。
《The Diva Dance》是世界公認的演唱難度頗高的名曲,除了要完成真假音的轉換,還要在2秒內完成3個8度的音階跨越,在很多翻唱的歌手版本中,這一片段會選擇用電腦合成。
到了張靚穎這裡,她的海豚音穩定發揮,展現了驚人的唱功,這是她的天賦。

她只會越來越大膽,也越來越不在意他人眼光。
一年後的某場演唱會上,張靚穎選擇躺在棺材中開場,之後她回應這次登場方式時,調侃道:“當時沒想別的,就是想嚇死你們。”
2005年出道起,這二十年時間裡,張靚穎的音樂生涯從來不是曇花一現,隨著音樂審美潮流的變遷,她讓自己從選秀浪潮中誕生的全民偶像,成為真正的歌者。
音樂與人群,始終會讓她熱淚盈眶。
張靚穎的職業生涯中,不停打破音樂與時尚兩者間的界限,她還曾因第67屆戛納電影節紅毯造型被Because Iam Fabulous網站評選為“戛納紅毯最美明星”之一。
幾年前,在《中國新說唱》主題曲中,張靚穎帥氣來了一段說唱:“有的姐姐忙著到處乘風又破浪,你的姐我所到之處無風都起浪。”
當張靚穎站在舞臺上發光時,沒有人能質疑她的能力。

 此次世界巡迴演唱會,不同造型對應不同歌曲
經歷了那麼多風暴,張靚穎沒有繼續不自信,面對群嘲,她不再回避,選擇正面剛。
她參加說唱節目,自己作詞《Dear Jane Ⅱ》,將自己的黑料全都寫到歌裡:
“她去了格萊美,紅毯蹭得真是不要臉”
“她最會崇洋媚外,不過就是出口轉內銷”
“國際商標全身貼,怎麼貼都是倒貼”
“我的現男友,也是我的前伴郎”
“撕我這事,沒人能比我媽強”
從前不敢看的“黑歷史”,她大大方方拿出來示眾。
歌詞明明針鋒相對,但聽曲調,又沒有控訴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戲謔的輕鬆感。敢在自己的歌裡大大方方自黑這件事,沒幾個女歌手能如此坦然唱出來。
那些傷害過她的,如今她都不再害怕。
這幾年,張靚穎越來越敢說,有黑粉到她的直播間罵她是小三,她笑著說出狠話:“給我滾出去。”
出道20年,如今40歲的張靚穎悟出了一個道理,以前她相信退一步海闊天空,但現在覺得退一步會蹬鼻子上臉。
張靚穎,是個不願吃老本的人,這一點對於搞藝術創作的人而言,並不容易做到。
離開熟悉的安全區,開始嶄新場域的嘗試,這意味著未來的不確定性,會帶來失敗。
但張靚穎每次轉變,都義無反顧。對她來說,安全沒用,只有具有挑戰性的東西才會讓她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慾望,去做一些沒那麼容易的事情。
她不想給自己留遺憾,也從不願意把音樂劃分等級。
在張靚穎身上,我們也終於看清了當今華語樂壇的困局。
很多實力歌手翻唱大熱的流行歌曲,有人說這是一種墮落,代表了音樂行業的衰落,也代表了曾經的主流歌手向網路主播的靠攏。
可是主流歌手唱網路神曲也不至於持有如此偏激的看法,譚維維翻唱《土坡上的狗尾草》,楊宗緯翻唱《若月亮沒來》,張碧晨翻唱《暮色迴響》,任賢齊翻唱《橋邊姑娘》唱出武俠味道。
任賢齊
這些網路熱歌能火起來,起碼契合了一部人的內心情感需求,後來這些實力唱將融入新的編曲,更具張力,偶爾喝一杯頂級調酒師衝的香飄飄,也未嘗不可。
快樂總是很簡單,代價卻難以承受。
通俗歌曲流行起來,擁有勢不可擋的流量是自然規律,要求它有多藝術化本就很矛盾,流行音樂正在從空心狂歡走向實心共鳴。
作為演繹者,張靚穎不過是戴了一副金絲眼鏡,穿著流蘇緊身小短裙隨著音樂扭了幾下胯而已,真沒必要用“媚俗”這種詞。
更何況,華語樂壇中比她穿著大膽、風格性感的女歌手,數不勝數。
面對爭議,張靚穎直接剛,表示若不是這些質疑和議論,自己或許無法堅持二十年,“謝謝你們給我的動力,我決定演唱會繼續加碼!”
四川女孩就是這樣,宏大深刻的問題總會一帶而過,深刻留給靈魂吧,不需要和外界講那麼多大道理。
人生多的是無法迴避的風浪,在無所料及的風浪中顛簸數次後,如今不惑之年的她,早已不再是昔日那個任人擺佈的海豚公主。
張靚穎,終於等到她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