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家有本紅寶書,就是毛主席語錄,很小的巴掌大的尺寸,正好能放到口袋裡,英文版的,扉頁寫著:
WORKERS OF ALL COUNTRIES, UNITE!

扉頁後面是林彪寫的前言。洋相知道Mao Tse Tung,因為歷史課學過,但不知道Lin Piao,問我這是誰,我想起之前網上看到的段子,跟他說是Tiger Woods(美國一個著名高爾夫球運動員,Tiger 彪,Woods 林)。逐字解釋之後,小孩兒笑了半天。
這本紅寶書在我家放了很多年,一直在書架上接灰,直到去年搬家,洋相看到了,很是好奇,便順手帶到了公寓這邊。前陣子申請大學時,小孩兒每每文書寫累了,就躺在地上翻紅寶書,時不時大聲讀一段問我有沒有看過。休息一會兒要回去繼續寫文書了,還會吆喝一句語錄給自己打氣:A good comrade is one who is more eager to go where the difficulties
are greater.(越是有困難的地方越要去,這才是好同志。)
are greater.(越是有困難的地方越要去,這才是好同志。)

書是有剩的同事送給他的。
十多年前,有剩剛到現在這個公司時,組裡有個老工程人員,六十歲不到,早年在海軍服過役,有著典型軍人的臭脾氣,但技術很過硬。
有剩到公司沒多久,有次外國技術人員來開會,公司為避免技術洩露,凡是與會人員可能經過的地方,兩邊儀器都被紙牆隔了起來,只留中間一個臨時走廊。
隔天有剩和海軍哥穿過臨時走廊去大樓另一側,有剩一路走一路感慨隔離措施做得徹底,海軍哥說那當然,咱們這方面一直很小心,我十來歲那會兒還為這個被政府警告過。
有剩半開玩笑地問:你是不是湊熱鬧去參加反戰遊行了?
老哥漫不經心:哦那倒沒有,我是。。。通共。
二
六十年代末那會兒,海軍哥才十三四歲,迷上了短波電臺,自己在家弄了一套裝置,沒事就滿世界發信息收資訊,跟現在孩子上網一樣。
(給少年時代的海軍哥起個名字吧,就叫Jim好了。)
有一天Jim無意間收到一個來自中國的英文短波廣播。因為是即時播放,節目內容很靈活,沒人互動時迴圈播報中國新聞,革命歌曲。如果收到提問,會當場給予解答。
十來歲的少年興奮極了,那時他對中國唯一的瞭解就是街角的小小的中餐館,和報紙上偶爾看到的China字眼。他問了好多問題,問中國小孩上學不,問Mongolian beef到底是中國菜還是蒙古菜(蒙古炒牛肉,一道典型的美式中餐)。
有些問題對方回答了,有些問題對方直接略過;有些回答Jim聽得懂,有些回答Jim聽不懂,因為短波那頭介紹的中國,離他的生活實在太遠了。
於是某次收聽節目時,Jim問:你能寄給我一些中國的畫報書籍嗎?只要有畫就行,我想看看中國的樣子。
短波另一端欣然應允。
之後不知過了多久,Jim居然真的收到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包裹,裡面有大大小小的宣傳畫,有戴著斗笠的農民的照片,有英文版報紙,和一本紅寶書。
聽到這裡有剩問:應該是從中國駐美大使館寄來的吧?
Jim搖頭,篤定地說不是:是從中國寄來的,貼著中國郵票。
之後Jim愈發頻繁地跟這個中國短波電臺互動,陸續又收到好幾次包裹。包裹裡除了畫報照片之外,總會有一些宣傳單,這些宣傳單Jim根本沒開啟看,因為看不明白也不感興趣。
但所有東西都沒扔,放在一個紙箱子裡,朋友來家裡時他會翻出來給大家看,還會指著少先隊員宣傳畫講解:看,中國也有boy scouts (童子軍)。
三
這樣的互動持續了一年多,某天傍晚,Jim家門口來了幾個政府工作人員,找Mr. Jim XX。
他站在門口傻呵呵地說我就是。
對方見是個孩子,轉而要求跟他家大人說話。但其實對他父母也沒說什麼,只是出示了證件之後開始搜家,翻了個底朝天,拿走了所有中國寄來的東西。
隨後又來了一批人,對Jim和父母反覆盤問,問除了電臺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聯絡方式。幾個月後,收走的東西大多被還了回來,歸還東西時政府人員警告Jim父母要好好管教兒子,不準再亂聽敵臺了,否則後果自負。
Jim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守法白領,被這陣仗嚇壞了,痛心疾首地好一通教育兒子。打沒打不知道,按說那時美國打孩子還是合法的。
小屁孩Jim也被事情的嚴重性嚇夠嗆,指天發誓不再跟敵人聯絡了。但當父母要把那堆中國圖片資料扔掉時,他卻很堅決地一定要留著,說這是別人送我的東西,你們沒權利要我扔掉。
“一是逆反,二是覺得有人從那麼遠的地方寄給我的東西,我就該好好儲存。”
抄家事件之後,Jim沒敢再去聽那個中國的短波電臺,也不再翻看那些中國來的畫報書籍,但也不許任何人扔掉。這期間他參軍,上大學,工作,結婚,搬過幾次家,那箱資料就一直就在房間的角落處存放著。
四
箱子再次被開啟是八十年代初。
彼時Jim和妻子跟隨旅遊團來中國旅遊,他特意帶了那本英文版紅寶書,跟中國嚮導說他六十年代在美國收聽過一箇中國短波電臺,想去看看那個電臺的辦公地點,如果可能,還想見見當年的工作人員。。。
提了幾次,每次都是沒講完就被嚮導用別的話題打斷,他覺得嚮導是誤會了,便掏出紅寶書證明大家都是自己人。對方愈發尷尬,說我們現在不興隨身帶這個了,你趕緊收起來吧。
那次中國之行,Jim雖然沒能找到當年的短波電臺地址,但爬了長城,去了天安門,看到了他少年時代從宣傳報上看到的中國,只是更加鮮活生動,朝氣蓬勃。
“記得在北京街頭,有一天正好小學生放學,排著隊,戴著紅領巾。。。當時有種和十來歲的自己看到了同一個場景的感覺。”
有剩算了算時間,笑,說搞不好你看到的小學生裡就有我。如果我媽在旁邊,她還會逼著我上前跟你打招呼:Hello, how do you do?
幾年後Jim退休,臨走時,他特意到有剩辦公室,把那本英文版紅寶書送給有剩,說我的小孩不會在意這些東西的,把它送給你應該是個很好的留念。
五
據說2000年前後的中學英文課本里有過這麼一個作業,是讓學生以一個叫李華的孩子的口吻,給美國的朋友寫一封英文信。
前陣子因為Tiktok關閉,美國Tiktok使用者紛紛湧入小紅書,很多人在小紅書的第一貼是自己的照片,並附著:Hello from America. 當年那批寫過英文信的八零九零後很是感慨,說時隔二十年,李華終於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回信。
很想對李華說,其實,五十多年前,大洋那邊有個叫Jim的男孩,也在期待著你的來信。

圖片來自網路
猜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