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最快的方式:早起+按SOP做事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真正的改變,從來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套節奏系統的迭代升級。掌控清晨,構建流程,才能擺脫“靠感覺生活”的慣性,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雷利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心理:
立了計劃要早起讀書,結果賴床到九點;
定了目標要健身三個月,堅持不到三天;
買了課程卻一次沒開啟,刷短影片卻停不下來。
但現實往往是:立了計劃 → 拖延 → 自責 → 擺爛 → 再立一個新計劃。
如此反覆,年年年初立目標,年年年底失望總結。
有些時候,你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太容易掉入“等狀態好一點再開始”的陷阱。
真正的改變,從來不是靠一時熱血,而是靠一個可以重複執行的節奏
真正能走出混亂、建立穩定自我驅動力的人,其實每天只做了兩件事:早起 + 按SOP做事。
就是這兩步,普通人也能走出困局,逐步積累出新的生活軌跡。

拖延的根源,是沒有清晨掌控權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早上起得晚,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機,看訊息、看群聊、看熱點,接著被各種打斷資訊裹挾著度過一天。晚上臨睡前懊悔不已:今天怎麼又沒做成什麼?
其實,你的生活不是亂,而是你根本沒機會主導它。
早起,則是成年人掌控生活節奏的起點。
我們常以為“早起”只是一個健康生活習慣,但真正本質是:你在黎明時分搶回了對時間的主動權。
雷軍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提到,他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的習慣。
他認為早晨的時間是一天中最清淨、最有創造力的時段。這個時間他會先做輕量閱讀,接著用半小時列出當天的工作重點,並用“3件最重要的任務”作為行動清單。
他不是為了自律而自律,而是知道一個安靜、清醒的清晨決定了一整天的效率曲線。
作家村上春樹更是“清晨儀式感”的典型代表。他在回憶錄中寫道,自己的寫作時間固定在凌晨4點到早上8點,這4小時幾乎是每天的“定海神針”。早上寫完作後,他會去慢跑,然後閱讀、整理思路,從不打亂。
“只要早上能控制好,生活其他部分也會逐漸井然有序。”這是他幾十年如一日早起的收穫。
他們的共同點,不是“早起好像很自律”,而是他們用早起“錨定”了生活的節奏感。
有些時候,不是你時間不夠,而是你睡得太晚,夢太多。

執行力差的真相,是沒有流程意識

為什麼很多人總是在拖延?
不是因為你懶,而是因為你一直在靠情緒做事。
當你對一件事的執行,取決於“我今天有沒有狀態”、“我今天有沒有靈感”,那麼你的執行動作註定時好時壞,持續不了。
而真正穩定的人,都有一個秘密武器:SOP(標準作業流程)
簡單說,它就是把一件事情拆成幾個固定步驟,每次照著這個步驟去做,就能節省時間、減少猶豫,還能提高效率。
在麥肯錫諮詢公司,員工的每一個任務都會被拆分成多個清晰模組:研究 → 初稿 → 初步提案 → 回溯迭代 → 客戶提案,每一步都有時間節點、文件標準和反饋機制。
這套流程能讓他們在極高壓下依然完成精準、高質量的輸出,因為做事的方法已標準化、節奏已固定化
寫作人也如此。
作家餘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他早年寫作靠靈感,經常是“突然寫一夜,然後幾天啥都不寫”。後來他漸漸意識到:如果把寫作當職業,就不能靠感情驅動。
於是他為自己建立了一套流程:每天9點寫作,11點修改昨天稿子,下午讀書,晚上散步。即使狀態不好,也堅持寫完2000字,哪怕只能留下20%。
這種“靠流程完成目標”的系統,讓他從“有才華的青年”,成長為“穩定的作家”。真正厲害的人,不靠靈感爆發,而靠流程取勝。
當你每天只需要“按流程來”,你就再也不用“靠感覺開始”。

改變自己最快的方式:早起+按SOP做事

很多人以為自己“太忙”,所以沒時間改變,但真相是:你不是太忙,而是你的時間被碎片化吞噬了。
一早醒來刷15分鐘朋友圈,工作間隙看5條短影片,開會拖延10分鐘開始,午飯後“發呆摸魚”半小時,一天下來,時間“碎到找不到主線”
而早起 + SOP的組合,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碎片、提高專注、拉回節奏。
改變不是靠頓悟,而是靠一次又一次設計過的行動。
以下這三條方法,簡單、有效、上手就能用,送給此刻想認真改變的你。
1、如何抑制賴床:從“醒來就行動”開始
睡前想象“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大腦更容易接受早起。比如,“醒來就去洗臉”而不是“先玩玩手機,其他的再說”。 
鬧鐘別放在枕邊,而是放在遠處,起身關閉鬧鐘的這段路,也是讓自己身體快速清醒的方法。
給早起設定“獎勵感”:一杯咖啡、一段獨處時間、一本正在讀的好書。讓大腦期待早晨,而不是懼怕它。
2. SOP怎麼寫?3步搞定自己的執行流程
你可以這樣設計“日常版SOP”:
設鬧鐘6:30,手機放遠處(起床觸發器) 
洗臉穿衣,沏茶或衝咖啡(啟動儀式) 
拿出固定書籍,設定30分鐘讀書時長(限定時間) 
讀完寫下1條感受 or 1個金句(覆盤收尾) 
關鍵不是你多努力,而是流程是否讓你“無需思考就能完成”。
3. 怎麼堅持執行?給自己加一個“低門檻規則”
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做一小時”,先定“最低完成標準”:比如寫3句話、看1頁書、規劃10分鐘。 
每天完成後“打卡記錄”,App、便利貼、月曆都行——你看到連起來的記錄,就會捨不得斷。 
每週覆盤一次:“我做了哪些事?下週還怎麼繼續?是否該最佳化流程?” 
最好的堅持方法,是讓它“簡單到幾乎不會失敗”。

有時候,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你始終在原地打轉。
從現在開始,不需要做太多承諾,也不需要憋大招。
每天早起一小時,哪怕只是讀書、散步、寫一頁日記,都比混沌醒來要強;
每天照流程推進三件事,不追求完美,只保證完成,就是最好的積累。
改變從不靠情緒爆發,而是靠節奏 + 穩定輸出構建起來的。
比如我認識的一位讀者小姜,是一名地產專案經理。以前她經常覺得“每天忙到深夜,卻又總感覺沒有產出”。後來她學習時間管理,早上提前1小時起床,分模組拆解任務,給每天設定“1主+2輔”三件核心工作。
三個月後,她不僅把原來堆積的專案推進清晰,還被領導點名表揚“效率提升明顯”。
再比如內容博主李筱懿,她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自己日常節奏:
每天清晨6點半起床寫作,上午編輯排期,下午回留言、覆盤內容。每週都有“主題日”(如情感、成長、書評),內容有模板、節奏有節拍。
這種看似“無趣”的SOP生活,其實是她內容產出“不斷線”的核心。
當你擁有早起的時間增量,又擁有流程的執行減壓,你會發現:
情緒激勵讓人動一下,節奏系統讓人動一生。

真正的改變,從來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套節奏系統的迭代升級。
掌控清晨,構建流程,才能擺脫“靠感覺生活”的慣性,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雷利富書作者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