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的“豆豆媽”,問題出在哪?

作者:斑馬 
來源:斑馬的育樂園(ID:BANMA2050)
圖源:圖片由Pexels提供
文章已獲授權
刷到一場爭論。
起因是一位博主曬自己帶女兒去美國旅行的照片,有個叫“豆豆媽”的網友站出來指責她不應該帶孩子到處玩耽誤學習,被博主一句“我的孩子不需要吃苦,家裡的錢三輩子都花不完”懟了回去。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立刻嘲諷起了這位連名字都掛著娃的媽。

但是隨著罵豆豆媽的人越來越多,也有一部分網友跟豆豆媽產生了強烈的共情,認為嘲諷豆豆媽的不過是慕強、媚富而已,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豆豆媽”,憑啥要笑話她。
媚富確實大可不必。跟豆豆媽互懟的這位博主應該頗有經濟實力,自詡能給孩子兜底,家產三代都花不完。
我倒是對這個說法打一個問號的,前兩天我還在網上刷到了麻辣誘惑創始人的採訪,曾經身家十幾個億,全球都有房產,後來破了產,房子都被拍賣了。兒子留學中斷,文憑也沒有,被迫回來找了一份兩三千元的工作,嚐盡了人情冷暖。
再說個更極端的,清末首富盛宣懷富可敵國,盛恩頤一夜就賭輸了九條街,晚年住在小破門房裡,連去公園的門票錢都掏不出來。原本世世代代都花不完的錢,他一代就花完了。
多賺錢,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相對優渥的環境裡是沒錯的。但是盛宣懷都沒給自己的兒子兜住底,普通人兜裡揣那倆鋼鏰,就別自信滿滿能給孩子物質兜底了。
豆豆媽其實也自認為在給孩子兜底。
她拼命雞娃,學習只跟第一名比,生活要向最差的看齊,童年先吃家庭的苦,成年再吃社會的苦。
她以為,孩子這樣就擁有出色的成績和強大的抗擊打能力。
不得不說,這個觀點在我國倒是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就豆豆媽這個超強的控制慾,對著陌生人都要長篇闊論說教一番,何況對自己孩子,家裡的壓抑可想而知。孩子將來能不能成材先不說,家肯定是不想回的。
苦不是這麼個吃法的。雞娃可以,不要往死裡雞。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大環境這麼喪,走向社會有的是苦頭,不要再主動給孩子創造苦。
家本應該是孩子最後的退路,在學校被欺負,在社會遭受了毒打,想到還有父母給自己溫暖,就還有活下去的理由。
而不是在外面遭遇了挫折,想到一回家還要被父母責打,不如死了算了。
現在的孩子自殺率、抑鬱率都奇高。大聖才上小學三年級,前兩天回來跟我說,班上一個男生告訴他,活著沒意思,還是死了快樂。另一個女生因為一點事不開心,要拿紅領巾勒死自己。鄰居家孩子的大女兒今年初三,有個好友之前是年級第一,後來成績下滑受不了刺激,天天拿小刀劃自己胳膊。
所以也別說什麼“考不上高中大學有你著急”這種話,真考不上高中也不是沒路走,保安、快遞、網約車、自媒體,都不需要學歷。
但是心理出了問題,你才是哭都來不及。
但沒錢、眼皮淺真的是豆豆媽被嘲諷的原因嗎?也不盡然。
如果倆人反過來,豆豆媽曬自己如何雞娃,有評論說“孩子這麼小為什麼要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就應該全世界到處去旅行”,一定會被罵“何不食肉糜”,而且會被罵得更慘。
豆豆媽的留言最惹人厭煩的地方其實在於她不請自來的說教感。無論自己混得多麼差,總想給別人當爹當媽。這是病,得治。
別拿自己那一套給不相干的人說教,沒人問你。
除非對方問你,否則不要答,人家可能只是單純地分享或者宣洩,並不需要任何評價和建議。
甚至也不要給自己的親人說教。
說一句可能會招來噴子的話:父母不是廳局級幹部(其他工作參照同等級別標準)的,就不要隨便給子女人生建議,因為你的建議也沒多少價值。
以我們80後這代人的父母來說吧,論學歷,他們趕上十年動亂,正經課都沒上過幾天,我們大部分是接受過完整高等教育的。
論閱歷,他們一輩子就待在一個單位,聊天素材庫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舊同事,反而我們這代人跳槽是常事,走過的橋比他們多多了。
如果我媽教我怎麼蒸饅頭,我一定聽她的。但是考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嫁什麼人,我都是自己做主。
我也極少給我的孩子建議,他們這代人,生在網際網路長在網際網路,接收起新鮮事物又比我們快多了。給他買個電子手錶,我還沒弄明白的功能,他鼓搗兩下就門兒清了,跟他一起玩遊戲,根本玩不過他。很多事情我都得向他學習。
所以他想做什麼,我就鼓勵他大膽嘗試,只要不違法犯罪就可以,無非多一點試錯成本。
每代人所處的時代都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媽以前管天管地,我買點什麼東西她都要干涉,現在她投身社群老年人活動中,今天剪紙明天練書法,都懶得搭理我。
把自己過好的人,是沒工夫過度干預子女人生的。
而豆豆媽自己的人生沒過好,也沒打算讓她的孩子過好。
我們常說父母要給孩子兜底,真正的底是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他擁有健全的人格。有披荊斬棘的勇氣,也有絕境時的退路。
斑馬的育樂園,斜槓媽媽斑馬一手打造,關注寶寶成長,更關注媽媽幸福,帶你玩轉親密育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