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吹動綠色旗艦——平安的“雙碳”三十六計

遠眺鵬城,一座近600米高的摩天大樓直插雲霄,在晨昏的雲霧繚繞中透著金色日暉,於CBD金融區的鋼筋森林中昂然挺立。
這便是深圳地標、大灣區第一高樓——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除了在高度上成為地方名片,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多個領域為業內貢獻了“平安智慧”,其在不動產綠色運營上的實踐更被視為業內典範。
平安有關部門透露,這座近600米高的摩天大樓,每年能節約能耗約710萬kW/H、節約用水近4.1萬立方米,約等於每年節省電費476萬元,節省水費21萬元。
2021年,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獲得LEED 鉑金級認證、中國綠色建築三星級認證。
榮膺國際國內“雙認證”,充分展露了平安不動產綠色運營上的傑出表現,這也是平安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一項重要實踐。

01
自給自足的大廈
  • 寫字樓裡一天要上下數千次的電梯,如何化身“發電機”?
  • 摩天大樓高空中的獵獵長風,如何為我所用?
  • 如何僅僅透過外立面的玻璃,就削減近四分之一的太陽輻射?
為了最大限度實現綠色節能目標,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設計之初就嵌入了不少技術“殺手鐧”。沒有這些技術巧思的支撐,就不會有這座大廈的高效運轉。
在高樓大廈裡,每個人都會體驗到的場景大概是電梯。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搭載了超級雙轎廂電梯的垂直交通系統,能夠在45分鐘內將2萬人送到大樓內的不同樓層,打造了便捷高速的樓體垂直交通。
但很少有人留意到這些上上下下的電梯,是名副其實的“能源再生型”。
電梯採用永磁體曳引機降低能耗,並利用電梯下降和減速發電,將電力反饋到動力系統內,每啟動3.5萬次能產生超1.2萬kW/h的能源
大廈不需要提供額外的接線或裝置。
透過自動控制電流相位角,電梯曳引機轉動即可產生再生電能,而且再生的電能不需要透過額外的線路或負載來實現。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內部電梯電機)
自然風也能信手拈來。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區在不增加空調能耗的前提下儘量多地使用新風,引入冷風作為降溫來源,從而節約製冷能量消耗。
室外新風經新風櫃過濾、預冷後,被送入樓層空調風櫃,為辦公區域提供製冷;新風櫃同時自帶熱回收功能,利用內部的蓄熱輪以10轉/分的速度不斷旋轉,週而復始,將排風中的部分能量回收到新風中。
利用新風和排風經行顯熱和潛熱的交換而回收能源,不但可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還有助於保持通風良好,夏季可以將新風預冷、除溼,冬季可以將新風預熱、加溼。
而另一方面,風櫃的冷凝水也大有文章可做——它被回收到空調冷卻塔補水池,補給冷卻塔用水,而冷卻塔使用後的廢水又被用於廁所沖洗,每年可節省50%的廁所用水——不可謂不物盡其用。
空呼叫電不可避免,但大樓內建了5臺10KV高壓驅動的雙工況主機,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蓄冰,在白天用電高峰期釋放供冷,有效降低了空呼叫電成本。另一方面,白天減少基載主機執行,也有利於市政電網峰期用電平穩。
大樓還採用可調節遮陽系統來避免日照對辦公區域的干擾。
這套系統也被使用者稱為“自動窗簾”,即根據樓層高度、日照時間等因素,自動控制窗簾的升降高度,降低眩光和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桌面。
譬如大樓的28層每天早8點進入自動執行模式,日落後窗簾全部自動開啟至第二天早8點。
為防止陽光直射到靠窗座位的椅背上,窗簾自動執行的設定值為離地面50釐米高度處,陽光照入室內不超過30釐米。
在“高空取風”“冰蓄冷製冷系統”“熱回收系統 VAV空調系統”“雨水回收及水迴圈系統”等綠色科技的加持下,平安有關部門透露,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每年節約能耗共約710萬kW/H、節約用水近4.1萬立方米,約等於每年節省電費476萬元,節省水費21萬元。
這使得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LEED鉑金級認證名副其實。
據瞭解,LEED是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應用的綠色建築及城市認證體系,是“國際通用綠色語言”,而鉑金級認證是其認證體系中最高階、最難獲得的級別,全世界僅有5%的認證專案能獲此殊榮。
02
一場雙碳實踐
事實上,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就如同一艘旗艦,寄託著平安集團一場關於“雙碳”的實踐。
只不過,相較於硬體科技相對的一勞永逸,如何構建起一支高效可靠的“綠色團隊”更具挑戰。
近日,權威機構國際WELL建築研究院(IWBI)公示了一批獲得WELL HSR健康-安全評估認證的建築名單,中國平安旗下杭州平安金融中心、上海平安大廈等10個專案赫然在列。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共有17個專案獲得該認證。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WELL健康建築標準源於美國,考量建築特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被譽為“建築界的奧斯卡”。
基於WELL建築標準推出的WELL HSR認證,在後疫情時代被用以指導建築及設施健康、安全地運營和管理。
綠色運營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始終秉承的初心,只有多元的個性化服務,優質的物業服務管理,貼心的平臺服務相配套,才能真正凸顯出這座地標建築的魅力。
據平安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已連續四年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2021年更是作為“地球一小時”全球活動中國區主會場,領銜國內多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熄燈一小時,向公眾傳遞倡導節能環保的理念。
運營的難得之處在於節能的同時還要增效,讓入駐使用者感到滿意。
疫情期間很多寫字樓面臨高空置率危機,但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出租率卻逆勢上揚
平安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大廈整體出租率為93.33%,簽約率突破94%,並引入了華鑫信託、華泰證券及國建集團等共計15家優質客戶。
平安方面認為,租戶的辦公體驗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關注的首要問題。
為簡化入駐企業的辦證流程,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聯合街道相關部門,為企業提供更細緻、全流程的服務;為拉通租戶之間的商務關係,全年各大節日及租戶進駐週年之際,大樓都會精心策劃舉辦派對、茶歇活動,讓入駐企業更有歸屬感;
大樓內還配有多位具有專業急救能力的醫護人員及AED裝置、醫療箱等專業急救裝置,為隨時可能發生的醫療需求提供及時支援。
在節能減碳的同時實現管理創新,在制度中以人為本,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有效率的服務,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對於“綠色”的獨特理解。
作為行業綠色運營的踐行者,除了將綠色理念貫徹在建築設計、施工等前期層面,平安也將“綠色運營”的諸多環節融入進集團大資管層面,致力於建立全業態、全週期、全鏈條的“3全”資產管理體系。
以一張保單為例,平安人壽打造了“金管家”APP,讓核保到繳費的全流程實現綠色數字化。
96%的保單能夠由系統智慧核保,傳統的人工回訪徹底被7*24小時自助回訪代替,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工參與,客戶最快用1分鐘就能夠完成自助交易。
數字化管理極大地節省了紙張資源。
據統計,平安人壽一年少用的紙張疊起來高度約等於50.68個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樓的高度,而每一位客戶在線上辦理業務的過程,都幫助平安在節碳減排的目標上更前進了一步。
03
綠色向上,生生不息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綠色低碳建築的樣本,更是平安集團踐行ESG理念的典範之一。
近年來,緊跟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中國平安響應迅速,制定併發布“綠色金融+”升級行動規劃,對集團及旗下各公司提出努力方向,從而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助力國家如期實現2060碳中和目標。
12月20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標誌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長江之上全面建成,每年可節約標煤約904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4840萬噸。
(中國平安綠色金融戰略助力白鶴灘水電站建設)
白鶴灘水電站的成功投產離不開平安集團的全力支撐,事實上自2016年起,中國平安就已組織旗下產險、銀行、證券等子公司,以金融手段助“白鶴”起飛。
其中,平安銀行連續4年累計投入52.3億元資金,支援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庫區民眾遷移、安置地基礎設施建設、周邊地區產業發展;平安產險承保了主體工程右岸建築工程一切險,為白鶴灘水電站提供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保險保障,保額達61.19億元。
平安在綠色金融領域的開創性實踐,大到一座水電站的奠基,小到客戶在手機上的一個操作。
2022年,平安口袋銀行、平安產險好車主等APP紛紛更新了“銀行低碳家園”模組和“車主綠色保險”服務,每一位使用者都能透過日常操作中的一些減碳行為獲得積分,進而兌換獎勵。
為客戶開立的碳賬戶,扼要地向平安能覆蓋到的所有人傳達著這樣的觀念:減少碳排,是每個個體的責任。
除此以外,平安集團的每名員工也在參與綠色運營的各個環節。
據瞭解,2021年5月初,平安普惠開始發起“美麗行動”,與河流守望者聯合發起河流淨灘行動,至今已經覆蓋超過110個城市,吸引了超過3400名員工志願者和客戶共同參與。
2022年,平安又組織了“綠色運營創新大賽”,號召全體員工共同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為碳中和目標積極獻計獻策。
大賽發起至今,旗下共20家成員公司參與,前三季度包括用電用紙差旅在內的碳排放約18萬噸,較去年同期減排超10萬噸,取得了突出成果。
綠色向上,生生不息。伴隨如今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承擔實體經濟血脈作用的金融行業,更應責無旁貸地成為新發展模式的先行者。
平安集團大大小小的舉措,便是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浪潮中的一個縮影。
它展示了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下,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是如何走在前列,用綠色技術推動都市生態健康發展,用“雙碳”思路啟用業務的新生命力,專業化助力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向上發展的故事。
同時,這是擁有綜合金融集團優勢的中國平安,為踐行國家“雙碳”政策所做出的最具誠意和創造力的探索。
轉載自南方週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