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人人創業真的到來了嗎?

這是郝景芳的閒聊自留地,關不關注請隨意(但關注會有好運氣)~~
十年前,我曾經對AI大潮下造成失業問題感到悲觀。《北京摺疊》是2013年的作品,當時我還在考慮如何解決AI造成的失業問題。
但現在我的看法轉變了。我相信AI技術能帶來的機會遠比它所替代掉的機會更多,而且下一個時代必然是創業團隊為主的新經濟時代。
今天,咱們就嘮嘮AI+創業這事。
聊天,當然得先從吐槽開始。
從前幾年AlphaGo驚豔登場開始,國內就一直有不少公司在做“兒童陪伴機器人”的創業。
創業邏輯也簡單明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應該大致分成三類:陪伴型、生產型、服務型。生產型已經在工廠裡用得很多了,服務型目前還比較難做,就陪伴型AI機器人門檻比較低,初創公司首選。而陪伴老人需要有醫護能力,就陪伴兒童最簡單,場景也明確:家長忙的時候,讓孩子有個伴兒。

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推理,但結果沒有一家推出過成功的產品。

作為育兒領域小小的KOL,我也被不同公司送過幾個兒童機器人,但沒有一個受到我家倆娃的青睞,全都擺家裡落灰。

為什麼?
因為市面上的兒童機器人,全都長這樣:
這是典型的工程師想象的機器人應該的樣子,可是小孩不喜歡啊!

又冷冰冰、又僵硬、又沉、又不好抱、又不軟、又不帥,哪有一點吸引孩子的地方啊。

孩子喜歡的,要麼是毛絨絨軟乎乎的事物,可以抱著的;要麼是繁複鎧甲裝備的,顯得厲害;要麼是ipad這種便攜互動的,可以拿著玩。這種戳在地上的白白的墩子,孩子看見就繞道走。

我不止一次建議過初創公司,你們能不能把AI機芯,裝到一個毛絨玩具的肚子裡,抱著軟軟的,小孩多喜歡毛絨玩具啊。或者做個山寨版奧特曼或鋼鐵俠造型,或者哪怕隨便設計個厲害的機甲造型,也行啊。為啥一家家都要做成一樣的白色流線型?小孩真不喜歡簡約流線型。

我有個朋友精準地道出問題所在:這些機器人公司都沒有媽媽做產品經理,因此根本不瞭解使用者。她家二兒子床上,每天躺著12個毛絨玩具。
可為什麼直到現在創業者還在做白色流線型機器人?

答案在於:投資人喜歡。

如果做成毛絨玩具或者機甲超人,投資人就認為是玩具,而不是高科技產品了。從高科技賽道變成玩具賽道,公司估值就掉了很多,投資人認為玩具賽道是傳統行業,沒有想象空間。現在的造型,恰恰是投資人心目中機器人該有的樣子。

理工科男性工程師,做出理工科男性投資人喜歡的機器人,典型的To VC的創業。
(讓孩子學習設計、創造自己的創新產品,就來童行書院PBL課堂。)
再繼續吐槽另一個領域的產品設計:可穿戴裝置。
這些年創業的科技公司,多半是男性極客工程師為創始人,聰明、技術好、邏輯思維清晰、目標遠大,開始創業。
於是,跟兒童陪伴機器人的問題一樣,極客工程師們做出來的產品全都只是自己這個群體的審美喜好。
男性工程師們設計出來的可穿戴裝置都長這樣:
但我們女性消費者不要這些啊!
我們上班穿著漂漂亮亮的西裝套裙,精緻的小高跟鞋,精心打理了優美的髮型,但是腦袋上戴個這樣的頭箍、手腕上帶個這樣的手錶那能合適嗎?
我們要的是能當耳墜戴的智慧耳機、能當項鍊戴的智慧頸環、能當手鐲戴的智慧手錶、有時尚設計感的智慧服飾,誰要這一水的黑色矽膠簡約科技感啊。
明明大家都知道,在消費市場上的消費力: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怎麼產品設計師就是愣不考慮我們女人和孩子的真實需求呢?
還是AI能懂我想要什麼。
(我讓AI按我的設想畫的智慧耳環和智慧手錶。)
我讓DeepSeek幫我做一款“珠寶智慧可穿戴裝置”的產品設計。
我對DeepSeek說:“如果我想把可穿戴電子產品做成漂亮的首飾,該如何設計產品?例如某一款漂亮的項鍊,可以智慧監測各種體徵資料。
以下是DeepSeek給我的回答:

DeepSeek 深度思考:

使用者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將健康監測功能融入時尚首飾中,這樣使用者既能佩戴美觀的首飾,又能即時監測健康資料。需要考慮到首飾的設計不能影響功能,同時保持時尚感。可能使用者想吸引注重健康和時尚結合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或注重科技產品的中高階市場。
接下來,我需要考慮技術實現。如何將感測器嵌入首飾而不顯笨重?材料選擇很關鍵,可能需要使用輕質且生物相容的材料,比如鈦合金或陶瓷。同時,感測器需要足夠小,比如光學心率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等,並且要低功耗以延長電池壽命。
設計方面,使用者可能希望首飾有多種款式,甚至可定製,比如吊墜可更換,適應不同場合。互動方式也要自然,比如觸控感應或手勢控制,避免破壞外觀。資料同步方面,可能需要藍牙或Wi-Fi連線到手機APP,但需要確保隱私安全。
還要考慮使用者體驗,比如佩戴舒適度,是否防水,電池續航時間。以及如何平衡美觀和功能,比如隱藏充電介面,採用無線充電。另外,資料準確性和醫療認證可能也是使用者關心的點,尤其是如果產品定位為健康監測裝置,可能需要透過相關認證。
使用者可能沒有明確提到的需求包括產品的耐用性、維護成本以及如何與現有智慧裝置生態系統相容。例如,是否支援iOS和Android,能否與其他健康APP同步資料。此外,定價策略和目標市場的消費能力也需要考慮,因為結合高科技和首飾設計可能導致成本較高。
安全性和隱私保護也是重點,特別是健康資料屬於敏感資訊,必須加密傳輸和儲存。使用者可能希望產品不僅外觀吸引人,還能提供可靠的健康監測,這對技術實現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後,使用者可能需要一些市場定位的建議,比如如何推廣這種融合科技與時尚的產品,是否需要與時尚品牌合作,或者透過社交媒體影響者進行營銷。總之,需要綜合設計、技術、使用者體驗和市場策略,才能打造成功的智慧首飾產品。
這是一個將科技與美學完美融合的創新方向!以下是智慧首飾的設計框架,結合時尚設計與實用功能:

💎 設計哲學:隱形式科技

核心原則科技元素零外露,所有感測器/電路整合在珠寶結構中,遵循三大法則:
  1. 珠寶優先 – 外觀符合Tiffany/Van Cleef等奢侈品牌審美標準
  2. 無感佩戴 – 重量<25g,厚度<5mm,支援18小時/天佩戴
  3. 生物相容 – 接觸皮膚部分使用醫用鈦/陶瓷材質

📿 智慧項鍊原型方案

結構分解圖


🌟 核心技術創新

  1. 環形光路設計
    • 採用8組VCSEL雷射+光電二極體環形陣列,透過演算法合成心率/血氧資料
    • 相比Apple Watch,信噪比提升40%(專利佈局重點)
  2. 情感識別引擎
  1. 自清潔電極
    • 奈米級二氧化鈦塗層,利用紫外線催化分解皮脂

🎨 時尚互動設計

  1. 動態寶石顯色
    • 電致變色玻璃技術,根據健康狀態變換吊墜顏色:
  2. 隱秘手勢控制
    • 雙指觸控吊墜3秒:啟動緊急求救
    • 順時針畫圈:同步資料到手機
    • 逆時針畫圈:切換監測模式
  3. 可定製化模組
    • 吊墜支援更換(水晶/玉石/金屬)
    • 鏈條長度智慧調節(形狀記憶合金)

📲 配套生態系統

  1. APP互動設計亮點
  2. AR試戴功能(Lens Studio開發)
    • 健康資料視覺化:
    • 私人健康管家:
  3. 充電配件
    • 設計成珠寶盒造型
    • 支援Qi無線充電 + UV消毒

⚠️ 關鍵挑戰與解決方案

挑戰領域 解決方案
感測器精度
多源資料融合 + 深度學習補償演算法
防水效能
IP68 + 奈米疏水塗層(淋浴可佩戴)
輻射安全
SAR值<1.6W/kg(歐盟標準)
使用者隱私
端到端加密 + 本地AI處理

🛍️ 商業化路徑

  1. 雙線產品策略
    • 輕奢版:$299-599(時尚品牌聯名)
    • 醫療版:$999+(含ECG監測,FDA認證)
  2. 訂閱服務
    • $9.9/月:高階健康分析報告
    • $19.9/月:私人醫生AI諮詢
  3. 營銷創新
    • 可穿戴藝術展 + 科技時裝週走秀
    • 與TED健康類講者推出聯名款

🧪 原型開發建議

  1. 優先驗證模組
    • 先開發"吊墜+基礎心率監測"的最小可行產品
    • 使用Raspberry Pi Zero 2W作為臨時主控
  2. 使用者測試重點
    • 女性群體對首飾重量的敏感閾值
    • 不同膚色對光學感測器的影響
    • 珠寶造型對訊號質量的干擾

是否需要對標特定競品(如Oura Ring、Whoop)?或是更側重時尚屬性?定位不同會導致技術方案側重不同,例如:
  • 時尚優先:縮小感測器尺寸,增加裝飾元素
  • 功能優先:加入更多醫療級感測器(如皮電活動)
大家有沒有發現,DeepSeek可以幫我做新的創業了!
本來這是一個我完全不懂的領域,我只是提出了我自己的需求,和我的簡單Idea,DeepSeek就給我出了很詳細完整的方案。包含產品的原理架構、技術、材質、最小產品策略和商業化考量。
你問它靠譜嗎?當然需要驗證。需要找到專業人士驗證,也需要實驗室研發驗證。但不管怎麼說,以前靠專業團隊調研很久才能出的策劃,現在一分鐘就出好了。
我當然還可以提出不同意見,調整修改產品策劃,或者進一步問它很多深入的問題,例如要如何組建一個最小的研發團隊、預估的研發成本、各項原材料價格等等。這樣我就有一份詳盡的專案計劃書,可以去進行天使輪融資了。
雖然,我並不會開始這項創業。
但是,這給我們一個啟示:
任何人只要有Idea,都可以在AI的幫助下開始自己的創業之旅。
(讓孩子學習設計、創造自己的創新產品,就來童行書院PBL課堂。)
也許你會說:做硬體的創業還是太重了,我並沒有啟動資金,也很難融到很多錢,有產品策劃也沒法創業啊。
那沒關係,你可以試試軟體的產品策劃。
我觀察到一個需求,那就是在閱讀純文字書籍的時候,讀者對於畫面的需求。一方面是讀者很希望自己腦補的畫面出現在眼前,尤其是想看故事裡的男神女神的美好;另一方面是有一些學生閱讀純文字還有困難,藉助插圖和漫畫,可以降低難度、增加閱讀興趣。
於是,我對DeepSeek說:“我想做一款自動把文字生成漫畫的軟體。使用者讀純文字,可能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加上這款軟體,螢幕左側讀文字,螢幕右側就生成相應的配圖或漫畫,讓閱讀變得容易而有趣。你能幫我做一下這個軟體的設計嗎?
DeepSeek高高興興地做了方案(略去深度思考部分):
這是一個極具創新性的數字閱讀增強方案!以下是文字轉漫畫軟體的系統設計,結合多模態AI與互動設計:

🎨 核心架構設計

🖼️ 關鍵技術實現

1. 語義深度解析層

  • 實體關係圖譜構建

2. 視覺風格遷移引擎

  • 支援主流漫畫風格:

3. 動態分鏡演算法

🎮 互動創新設計

即時協同創作模式

使用者操作 系統響應
雙擊文欄位落
重新生成當前頁漫畫
拖拽角色到不同位置
自動補全背景並調整透視
圈選分格
彈出風格調整選單(網點紙/速度線/擬聲詞)
長按對話方塊
切換臺詞字型(手寫體/印刷體/書法體)
  • 輔助閱讀功能

  • 難度分級視覺化
  • 文化註釋氣泡
    • 自動識別典故/專有名詞,點選顯示百科卡片

🖥️ 介面設計規範

🧠 AI訓練策略

多階段訓練流程

  1. 基礎預訓練
    • 資料集:COMICS資料集(120萬頁標註漫畫)
    • 目標:學習分格邏輯與角色一致性
  2. 風格微調
    • 使用LoRA技術適配不同畫風
  3. 使用者反饋強化學習
    • 記錄使用者的修改行為作為reward signal

⚠️ 版權保護機制

  1. 內容指紋系統
    • 為每幅生成漫畫新增隱形數字水印
  2. 反抄襲檢測
    • 對比已有漫畫作品的相似度(閾值<15%)
  3. 原創性激勵
    • 使用者可上鍊存證生成內容(基於IPFS)

🚀 商業化路徑

  1. B2B2C模式
    • 教育領域: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教材視覺化
    • 出版領域:為小說網站提供"圖文混排"API
  2. 創作者經濟
    • 畫師可上傳風格模型獲得分成(類似Unity Asset Store)
  3. 硬體結合
    • 推出專屬閱讀平板(仿Kindle但支援動態漫畫)

需要優先確定的決策點:
  1. 是否要追求完全自動化,還是保留人工修正介面
  2. 核心使用者是普通讀者還是內容創作者
  3. 如何處理敏感內容(暴力/政治等)的自動過濾?
建議先開發瀏覽器外掛版快速驗證市場,再推進桌面端專業工具開發。
有AI輔助,是不是創業也沒那麼遙遠了?
有了初步的策劃,你可以在每一環節繼續對話,深入改進方案,再找到兩個會寫程式的技術合夥人,大家就可以開工幹活了。AI本身的程式設計序能力也越來越強,說不準能按這個產品架構讓AI做起來。甚至初期沒有資金冷啟動都有可能。若能迅速推向市場,就有可能讓現金流滾動起來。
就這樣,最近幾天,我陷入讓AI給我做產品設計方案的樂趣,不可自拔。
我還讓它給我做了一款能做金融研究和投資建議的“AI金融”軟體策劃、一款能夠幫使用者自助訂票、訂酒店的“AI私人助理”軟體策劃、一款可以幫老年人自動配藥和提醒的“AI藥師”產品設計。還有在此過程中不斷冒出來的新想法。我原本從小就有層出不窮的新計劃,現在簡直像老鼠掉進米缸,樂此不疲。
總結起來,AI時代的創業流程:
1)理解真實世界,發現真實需求
2)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Idea,讓AI幫忙完善策劃
3)找到有能力的小夥伴們,組建團隊
4)用完善的專案書尋求資金支援
5)把最小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加以檢驗
在AI的幫助下,知識獲取和學習會越來越快,團隊會越來越小,研發成本會越來越低,給大量能夠快速發展、快速迭代的小公司新的機會,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新產品,給市場帶來越來越快的衝擊,經濟會進入繁榮的新格局,顛覆很多既往模式,讓越來越多人有新的機遇。
前提條件是:我們要與AI同步進化。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AI時代遊刃有餘,也成為創新創業者呢?
首先需要讓孩子有觀察世界、理解他人、發現需求的能力。其次需要讓孩子有提出思路、提出創新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需要有讓孩子可以與人溝通、團隊協作的能力。第四需要讓孩子學會展示自己的思路、贏得支援的能力。第五需要讓孩子具備敢於大膽嘗試、覆盤反思、探索實踐的能力。
創業的五步,對應能力的五個維度。
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呢?童行書院的PBL專案制學習課程,就是最好的創業基礎課。
我們讓孩子們在一個個專案裡學習觀察世界、提出自己的方案、動手嘗試、團隊合作、最終用Presentation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團隊思路和成果。在每一個專案中,提升多種能力,最後希望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世界的創新者。
我兒子目前就在“哲思PBL”課堂裡,嘗試過設計未來家居電器、設計更快速的車輛,希望他能從一年級開始,就把創新思維刻到自己頭腦中。
本週是童行書院PBL課程的春季大促優惠期,課程面向5-11歲學生,有線上直播課,也有多個城市的線下課堂。可以新增童行客服老師瞭解詳情:
或者關注公眾號,在公眾號後臺回覆AI,加入AI課程交流群,關注更多AI+教育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