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戰爭結束了?沒有那麼簡單!

相信大家也看新聞了,以色列撤軍了。
據法新社7日訊息,以色列軍方和一名軍方官員透露,以色列當天從加沙南部撤出所有部隊,包括該地區汗尤尼斯市。
報道說,以軍在給法新社的一份宣告中說,“今天,4月7日星期天,以色列國防軍第98突擊師結束了在汗尤尼斯的任務。該部隊離開加沙地帶是為了恢復,和為未來的行動做準備。”
以色列為什麼要撤兵?是戰術性撤退,還是戰略撤退?如果是戰術撤退,那麼就意味著不久後以色列軍隊會再次回來;如果是戰略撤退,那麼就意味著巴以戰爭離結束不遠了。

到底是哪種?

按照以色列的說法,是戰術性撤兵,也就是說不久後以軍還會繼續打進來。
雖然以色列說不久後還會打回來,但是大家也知道,這種事情真真假假,也可能是為了“面子”故意那麼說的,畢竟以色列開始就高調的宣佈要徹底消滅哈馬斯。現在哈馬斯沒有被滅掉,以色列卻撤兵了,總要找回點面子的嘛!

那麼,以色列到底是真撤還是假撤?又因何撤軍?

我的答案是:假撤。

也就是說以色列在不久後還會打回來,原因我們後面詳細解釋。

我們先和大家分析下以色列為何撤軍?

目前,網路上的分析很多,其中有種說法比較流行:前幾天以色列不僅炸了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而且造成7名伊朗軍事人員死亡,其中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2名高階指揮官。以色列害怕伊朗的報復,所以緊急撤兵,防止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和伊朗直接開戰。
表面上看,是。但實際上,不是!
為什麼這麼說?
表面上看,以色列的撤軍確實發生在轟炸伊朗大使館後,而且伊朗誓言要對以色列採取報復性行動,這些天不停地向以色列發出了各種強硬的訊號。以色列也因為擔心伊朗報復,臨時關閉了28個使領館。所以,從表面上看,以色列的撤軍好像確實是為了應對伊朗的報復。
然而,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當初以色列轟炸伊朗大使館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過會被伊朗報復?如果說沒有想到,那不太可能。如果想到了,還發起攻擊,最終導致自己被迫從加沙地帶撤出,白白放棄好不容易打下的“領地”,這豈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虧大了?
所以,我認為:以色列並不是擔心被伊朗報復而撤軍的,而是另有原因。

這裡面的原因肯定有很多。比如,以軍持續攻打加沙地區,需要休整;比如,國際輿論對以色列非常不利等。這些都是原因,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

聯合國安理會透過明確要求加沙立即停火的決議。

3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終於透過呼籲加沙地區在齋月期間立即停火、並釋放所有人質的決議草案。在這個草案中,美國破天荒地沒有投出否決票,而是選擇了棄權,最終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0票反對使得決議草案順利透過。
我們為什麼說安理會透過的這個草案是以色列撤軍的主因?這個草案的威力有多大呢?

聯合國有很多機構,但是最重要的機構只有一個:安理會。

安理會共有15個成員國,其中10個是理事國(不是固定的),5個是常任理事國(固定的,中美俄英法)。
10個非常任理事國是沒有一票否決權的,5個常任理事國具有一票否決權。比如,美國在安理會提議要求俄羅斯停火,只要俄羅斯行使否決票,那麼即使其它14個國家都投贊成票,決議也不會獲得透過。
安理會有多重要呢?

它的決議具有非常強的約束性。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特殊的,美國是極其“庇護”以色列的。在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下,美國也無法一次次地袒護以色列,所以被迫只能棄權。

美國不願投棄權票(想否決),但又不得不投棄權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耍了一個小心眼,說安理會的決議不具有約束性。

然而,美國的這個說法很快就被中俄給打臉了。

當時,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稱,美國的說法是可笑的,否則安理會的討論及表決都沒有任何意義。阿爾及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更指出,美國這一說法是極為危險的。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更是直接表明:我要強調,安理會決議,包括第2728號決議,都是具有約束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容挑戰。每個國家在加入聯合國時,都承諾執行安理會的決定,這是憲章義務。
正是因為安理會具有強大的約束力,是聯合國最有實權的一個部門,所以很多國家才拼命的想“常”,想擁有一票否決權。

比如,印度、德國、日本和巴西就非常想入常。尤其是印度,做夢都想加入。然而,悲劇的是,它們一直都沒有成功。

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的,中美俄英法在二戰過程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終才獲得的地位能輕易地就讓其它國家也獲得了?

五常是不可能讓其它國家輕易獲得與它們相同地位的,但是有時候,五常為了不得罪一些國家,又不得不贊成它們入常。比如,俄羅斯和美國為了拉攏印度,經常對印度承諾,支援它入常。

然而,有用嗎?
沒啥用!

五常之間為了“戲耍”那些國家,彼此之間也形成了默契:

印度和中國關係好的時候,美國就投反對票;印度和美國好的時候,中國就投反對票……

大家也知道,印度是不可能同時和中國、美國相好的。所以,印度也就無法“入常”。

這些年,印度一共5次申請入常,但是五次都被不同的國家給否決了。

鳳凰衛視記者尉遲琳嘉在節目中就總結過:

2005年,印度被美國一票否決;

2008年,印度被俄羅斯

一票

否決;

2012年,印度被英國

一票

否決;

2017年,印度被中美俄同時否決;

2019年,印度被中國一票否決。

印度都這樣了,至於德國、日本就更不要說了。

德國想要入常,法國肯定要反對——法國經濟不如德國,它肯定想要當歐盟的政治老大啊,要是德國也入常了,法國的地位豈不是下降了?
日本想要入常,中國必然要反對——小鬼子殺了我們那麼多人,政府要是支援日本入常,肯定要被老百姓罵死。
……

所以,這些想入常的國家都是在做夢!

大家都知道安理會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問道:安理會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這個時候,我

估計很多人就蒙圈了,說不上來。

不過,大家可以仔細想想,這些年來,只要是安理會透過的決議,尤其是針對了某個國家的時候,那個國家可曾有過好下場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利比亞。

2011年2月27日,五常一致投票同意對卡扎菲領

導的利比亞政府進行制裁,結果卡扎菲就被滅了。

五常能決定安理會的決議能否透過,而安理會的決議是有約束力的。
那麼,安理會的約束力在哪?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輿論層面;

中美俄英法等國都是大國,各自都有很多支持者,一旦它們達成一致,那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會站到它們那邊,輿論層面的壓力可想而知了。

五常帶著一幫支持者或小弟都罵你,你說噁心不噁心?
或許,有人說,你罵唄,我又不會少一塊肉。
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你就錯了。
五常實力強大,如果罵你都沒用的時候,那麼就要動手了。
第二,政治和經濟層面;
當你讓五常怒了的時候,安理會就會開啟制裁措施了,包括經濟制裁和政治制裁。

經濟制裁相對就比較簡單了。比如,不准你將商品賣到其它國家,誰敢買,五常就帶著一幫小弟和支持者連你也一起制裁了;也不準其它國家將商品賣給你,誰敢賣,也就連誰也一起制裁了。

這個典型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以前的伊拉克就被安理會給制裁了,伊拉克擁有大量的石油,但是卻賣不出去,老百姓吃不飽肚子,最終在聯合國的“同情”下,才允許伊拉克採取“石油換食品”。

除了曾經的伊拉克,現在的伊朗和朝鮮也在被經濟和政治制裁之中。

2009年朝鮮進行了核試驗,面對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中國也無法包庇朝鮮,於是安理會通過了對朝鮮的制裁,直到今天都沒有解除。

決議對朝鮮做出了哪些制裁呢?
1、限制朝鮮進出口武器;
2、檢查進出朝鮮的船隻;
3、在公海檢查與朝鮮有關的船隻及防止外部資金流入朝鮮並被用於研發導彈和核武器等。

所以,現在的朝鮮和國際上的貿易基本都斷絕了——如果不是中國透過陸地各種明裡暗裡的支援,朝鮮支撐不了幾天。

誰也不知道,中國透過“中朝友誼橋”向朝鮮運輸了什麼?

安理會當然不僅僅有輿論層面和經濟層面的威力,更重要的是:安理會還有武力層面的威力。

第三,軍事層面。
大家記住了,聯合國並不是沒有部隊的,聯合國是有部隊的:聯合國維和部隊。
聯合國憲章規定各國必須參與維和行動,所有聯合國成員都要提供安理會所需的部隊和裝置。

動用維和部隊,那是給你面子,沒想要你的命!

如果安理會一致認為,從輿論、經濟、政治層面上對你已經沒有多大作用的時候,那麼就開始準備要你命了。

試想:

如果安理會的“五常”都投了贊成票,那麼就必然意味著——你肯定是得罪了五常,而且必然會嚴重損害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國家的重大利益。

比如,卡扎菲把中美俄英法都得罪了,其中法國的利益受損最嚴重。那麼,法國就會出兵滅了它的。

非洲中西部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在那裡有非常重大的利益,而卡扎菲想要把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那些國家。另外,卡扎菲還想動美元霸權的利益。於是,法國和美國就帶頭滅了卡扎菲。
只要得到安理會的授權,那麼對你動武就合法了。

現在大家再看看

耿爽在安理會上的發言,他這樣說道:我要強調,安理會決議,包括第2728號決議,都是具有約束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容挑戰。

也就是說,如果以色列不停火,那麼接下來以色列將要面臨輿論、政治、經濟層面的制裁,至於軍事層面,有美國在,估計可能性不大——五常也不太可能會出手。

以色列只是一個小國,它的很多商品都要進口,一旦安理會決定對以色列進行經濟制裁,哪怕歐美支援它,它也必將很難受,畢竟歐美都是發達國家,很多商品自己都不生產了,也需要進口。

所以,真正逼迫以色列撤軍的不是伊朗,而是安理會第2728號決議。

以色列只不過是以伊朗報復為藉口,找了個臺階下。

那麼,以色列會繼續攻打加沙地區嗎?

必然會!
為什麼?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而以色列的安全形勢是非常嚴重的,它的四周都是阿拉伯國家,都是它的仇敵。所以,以色列想要保證國家安全必須要擴大領土。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以色列想要保證自己的安全,不僅僅要吞併整個巴勒斯坦(當然包括加沙地區),而且還要吞併埃及的西奈半島。
這次的巴以戰爭,表面上看是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的戰爭,實際上是以色列為了吞併加沙地區而採取的行動。

這麼多年來,以色列都在找一個吞併加沙地區的藉口和理由,這次正好有了,你說它能輕易放棄嗎?

更何況,現在大家都看出美國在衰弱之中了,如果不趁著美國衰弱之前徹底吞併加沙地區,以後就更困難了。所以,以色列是不會輕易就結束戰爭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以色列說的是真話:撤軍是為了下一次進攻,這次的撤軍是戰術性撤軍,而不是戰略性撤軍。

下一步,以色列必將繼續給美國施壓,逼迫其在安理會重要決議上採取“一票否決”,或者就這麼拖著,等特朗普上臺後再大規模地進攻——特朗普是以色列的鐵桿支持者。
美國不徹底衰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