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籤也出事了!大量異常補件要求,律師都懵了,科技大廠緊急警告:儘量不要離境

撰稿 Taola | 排版 Kate | 校對 Az
近期,受移民政策趨嚴的不確定性影響,多家科技企業已提醒持有工作簽證的員工儘量不要離開美國,擔心他們在返回時可能會因政策變化而被拒絕入境。
此外,有多位律師稱,移民局在H-1B和I-140申請中收到了異常補件要求,稱發現“可能存在的不利資訊”但卻未說明具體內容,僅要求提供住址和打指模。
這是繼F簽證之後,向H籤和綠卡出手了嗎?
01
科技大廠建議H1-B員工儘量不要出境
隨著簽證審批趨嚴和政策走向不確定,不少在美工作的外國技術人才擔憂自身前途與家庭安穩。不少科技公司已勸告持H1-B簽證的員工近期不要離開美國,擔心他們返美時可能遭拒入境
律師事務所也發出警告稱,美國移民局近期以“危害美國安全”為由,撤銷了部分人的簽證與綠卡,同時高技能簽證的拒籤率也恐將再次攀升
Goeschl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Malcolm Goeschl表示:“我們正在看到大量焦慮與恐慌,政府的動作似乎愈發激進,沒人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矽谷長期依賴的移民技術人才群體深感動盪,而這群人一直被視為美國科技創新和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支柱。
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在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中,超過一半由移民創立或共同創立。微軟、谷歌、優步、英偉達的CEO都是移民出身。
專家警告,如果削減高技能移民簽證,將削弱美國在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與其他國家競爭的能力。
H-1B簽證現成為了爭議的核心。美國每年透過抽籤發放約6.5萬個該類簽證,印度人獲籤比例最高,其次是中國和加拿大。
亞馬遜是大科技公司中H-1B簽證獲批數量最多的,隨後是谷歌、Meta、微軟和蘋果。特斯拉也有1,767個H-1B在2024財年獲批。
Meta、谷歌、微軟和亞馬遜均拒絕對此置評,蘋果未回應採訪請求。
圖源:MSN.com
儘管總統曾對H-1B簽證表達了正面態度,並未明確表示將取消該專案,但他曾在首個任期內多次批評該簽證制度。
移民法律專家指出,當前政策的不確定性已對高技能移民構成實質性衝擊。現在能夠明顯感受到了簽證審批週期延長,申請人政治立場與社交媒體行為受到更多審查,令不少科技從業者倍感壓力。
Menlo Ventures投資人Deedy Das表示,儘管H-1B制度確實存在漏洞,例如部分外包公司涉嫌濫用簽證,但若因此徹底廢除該專案,將對美國科技行業帶來深遠負面影響。
事實上,早在總統重返政壇前,關於其移民政策可能收緊的擔憂就已蔓延。2024年末,谷歌與亞馬遜的法律顧問團隊已提醒持簽證員工謹慎出境,擔心其返美時遭遇入境障礙。資料顯示,上一個任期期間,高技能簽證的拒籤率一度升至15%
為應對當前移民政策的不確定性,律師們普遍建議持簽證者務必隨身攜帶移民相關材料,確保住址和工作資訊及時更新,並與僱主和法律顧問保持密切溝通,同時在社交媒體上謹慎發言。
Fragomen律所合夥人Audrea Golding強調:“在審查日趨嚴格的背景下,員工必須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02
移民局針對H1B、I-140頻發奇怪的RFE
近期,多位美國移民律師反映,一些H-1B或職業移民綠卡(I-140)申請人收到了型別罕見的新型RFE(補件通知)
移民局在這些RFE中稱其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可能存在對申請不利的資訊(Adverse Information)”,並要求申請人提供更新後的家庭住址,同時安排生物識別採集(打指模)。
資訊擷取自Boundless.com
與以往常見的補件內容不同,這類RFE並未聚焦於學歷、專業職位(Specialty Occupation)等常規技術性問題,而是要求提供與申請本身無直接關聯的個人資訊
更令小夥伴們感到不安和困惑的是,移民局並未在補件中說明其所稱“不利資訊”的來源或具體內容。但能夠肯定的是,過去在H-1B或I-140階段要求申請人打指模的情況極為少見。
Goel & Anderson律師事務所的律師Vic Goel指出,這類補件通知讓僱主和律師都陷入了困惑,因為移民局並未說明所謂“不利資訊”的具體性質。
Goel懷疑美國國土安全部可能正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藉助來自社交媒體或其他政府資料庫的非公開資料,對個別申請人進行標記
就在幾天前,Reddit上也有使用者發帖表示,自己在申請H-1B延期和I-140職業移民時收到了類似的補件請求。
評論區中,不少人也反映遇到了相同情況,其中有人曾有過違法記錄,但此前在辦理延期時並未受到影響
結合近期OPT(學生實習簽證)申請人中曾涉及違法行為的處理趨勢,有律師推測,移民局可能正在鎖定某一類群體——那些在系統中存在不良記錄的申請人進行篩查
律師普遍建議,申請人不要在缺乏關鍵資訊的前提下盲目配合,尤其是在移民局未明確說明所謂“不利資訊”來源及具體內容時,應保持審慎。
根據相關法規,移民局若依據某些不利資訊對申請作出不利決定,必須依法向申請人披露該資訊的詳細內容,並給予其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回應和反駁,以保障申請人的知情權和辯護權。
不少華人收到了RFE:
我就收到了,人在美國,我的律所也是要我先不要回應,案例特殊看起來比一般的RFE棘手。我沒有過違法記錄,但有一次過橋費交遲了。
# 我身邊都是在申請H1b和I140時會被要求,沒有已經申請過了的人收到。
身邊真的有不少人收到,以前是140批了之後去打指紋,現在是沒有批就收到這個RFE。
雖然律師告訴我說先不要做回應,但是也很害怕最後因為沒有回應,而遭拒。
居然這麼多人都收到了,現在是搞完F簽證搞H啊!
對於最近一系列的不尋常情況
大家怎麼看?工籤也在劫難逃嗎?
歡迎給我們留言
End
RFE參考文獻: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5/03/31/immigration-h1b-fear-siliconvalley/
https://www.boundless.com/blog/h1b-biometric-rfe-uscis-requests/
平臺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