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大動作:高校要步醫院後塵?整頓即將開始

15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昨天晚上的重磅訊息:
中紀委公報新增消防、高校、開發區等領域反腐。

如果拉長時間做一次馬後炮的政策回顧:

其實行業整頓一直沒有停止。

2021-2022年:主要是網際網路行業整頓,包括平臺、教培和遊戲。

2023-2024年:行業擴大到國企,金融、醫藥、菸草、體育等等。

2025-2027年,除了上述國企,還新增了幾個領域:

消防、高校、開發區

其他跟老百姓的關係不大,但是教育和醫藥都是跟老百姓有直接而又密切的關係的。

去年是醫院,今年輪到高校了。

作為兩個體制邊緣的單位,因為處在體制和市場之間,醫院和高校歷來也是問題多多。

醫藥就不多說了,去年的整頓,從器械差價到收受錢財,從欺騙醫保到過度治療,整個醫藥行業都被整頓了一遍。
力度也比較大,院長和科室主任都落馬了不少。
這次高校會有哪些問題呢?
簡單說幾個:
1、招生錄取

在中國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訴求,而高考也被認為是最公平的上升路徑,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人在招生上也動起了手腳。

自主招生是一個重災區,各種旁門依然大行其道,國際生、港澳生等等,不能說都有問題,但是出問題的機率明顯比較大。
2、職稱評審

高校作為體制邊緣,也是一個科層制的存在,科研經費和上升通道也是由上而下分配的,其中難免會出現問題。

比如大家前幾年熱議的:

學術門閥、學術妲己。

都不是什麼秘密了,而這些學閥妲己背後,是更多埋頭苦幹的青年教師,發再多文章也比不上靠關係署名的妲己,這對他們來說很不公平。

感覺沉寂已久的饒毅教授又可以出山了。
3、學術造假

最近浙大曝光了一個,之前饒毅教授曝光了幾個,都不了了之。

為什麼要學術造假?

一是為了職稱位子,二是為了經費票子。
國家每年撥出鉅額的科研經費,難免要被一些人惦記上,心思不在學術上,搞點假專案,其他人敢怒不敢言,經費就被浪費了,對踏踏實實做研究卻申請不到經費的科研人員不公平。
4、高校後勤

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高校的後勤是塊大肥肉。

甚至很多人本身就是高校領導的親戚。

之前很多報道,高校不允許外賣進校園,就是為了保證食堂能賺錢,但是如果食堂物美價廉,學生用得著去吃外賣嗎?

本來受國家財政補貼的高校食堂,也被當成了一門生意。

甚至,有人裝都不裝了:
直接剋扣學生餐費補貼。

之前媒體也報道過,不止是高校,中小學也很普遍。

5、工程招標

高校也要建設,搞各種工程,教學樓、體育館、實驗室……只要招標,你懂的,都可以查一查,也是重災區,不展開。

6、校企合作

這裡主要查一些職業院校吧:

我在長三角做記者的時候,跑過黑中介,每年寒暑假一車一車的中西部學生往長三角拉。
看著這些本應該上高中的學生,被拉到電子廠當廉價勞動力
學校吃一道,中介吃一道,最後一個暑假到手才一兩千塊錢,出了事故都沒人管。
這種高校完全打著實習的名義把學生當成搖錢樹。
一定要嚴查。
最後:

國內的組織和資源分配方式,決定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運動式整頓一遍,才能重煥生機,輕裝上陣。

這也是好事。
就這樣。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最近,離美國某人上任越來越近,他跟老馬都沒閒著:
一個不惜訴諸武力對周邊地區提出領土要求,一個在歐洲到處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兩人一唱一和,讓人目瞪口呆。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倆表面搞得這麼離譜,其實背後有對內對外的深度佈局,並不是大家看戲這麼簡單。
可以繼續閱讀:事出反常必有妖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不一樣的風向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給誰發錢?

500個點贊趨勢
一場大戲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